佛弟子文库

出离心要从哪里生起

净界法师  2024/09/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出离心要从哪里生起

菩提心先从出离心作基础,有三个:第一个,思惟生死过患;第二个,思惟死殁无常;第三个,思惟暇满难得。前面两个都是在思惟这个苦谛,思维苦谛。我们先看第二个。

这个思惟死殁无常,它所对治的是对今生生命的五欲的爱取,今生爱取的对治。身世无常,幻缘虚假,人世间很多的快乐都是不安稳的。那么不安稳开出三个条件:

第一个,多诸辛劳,不得闲暇。诸欲求时苦,在追求的过程,你付出了辛苦,得到以后,多诸怖畏,不得安稳;失去以后,多诸忧恼,不得自在。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其实今生的快乐不是我们的皈依处,不是皈依处,因为它有这种辛劳、怖畏、忧恼的过失,有这么多的过失。你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你所得到的快乐,这个得不偿失。

第二个,我们思惟未来生命的这种痛苦。就是说,有些人他把今生的修学,所有的希望寄托到来生,这个也有问题了。因为你来生的快乐,它有惑业苦的问题,你福报很大,变成大国王,你的福报会刺激你的烦恼起惑,带动你造业,到了第三生,你就痛苦了。

所以,这个惑业苦在你的福报当中,福报夹带着惑业苦,惑业苦也夹带着福报,互相牵引,到最后,增长你的生死业力。所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那么来生的快乐也是不足以期待的。所以,在佛法的角度,人生无解,人生无解。不管今生来生,无解。人生只有赶快离开三界才有把握有解,你只要说在三界里面找到快乐的答案,其实没有答案。你看古人从五千年找到现在都没有答案,你怎么可能找到答案。

所以,佛陀一句话就说出来了,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这个房子起火了,无解了,无解了,没办法救了。

你看,佛陀他在《智度论》里讲一个譬喻说:他说,有一个人很有钱,他房子盖得很大,结果起火了,起火以后呢?有两个人,一个人啊,一个是愚痴的众生,就拿水去泼那个火,结果,他把这个水泼火的时候,当然不可能救火,他怎么救得了呢?结果他反而被烧死了。

这个有智慧的人,把这个房子放弃了,他把里面的珍宝救出来了,他用这个珍宝又盖了个房子。这个譬喻诸位听得懂吗?对!就是说人生无解。

但是你里面的珍宝,你内心的世界,你如果善于运用,我们这样讲好了,人生你只要向外攀缘就无解了,向外攀缘,三界火宅;向内心中去找,功德庄严,就有解了。所以人生有没有解,答案是不一定了。

你选择向外攀缘,追求快乐的感受,你的人生目标只要设定在我要享受人生,你就完了,真的你就完了,你今生的痛苦就很难避免了,因为你向外攀缘了。如果你说,我要把人生拿来历练,向内,有解,人生有解。

所以就是说,你只要向外攀缘,那就是三界火宅。三界火宅就是说,这个房子已经没有救了,这个破坏太厉害了,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所以,通过这两个观察,从这个死殁无常跟生死过患当中,我们产生了出离心。

其实出离心这两个是够了,第三个是干什么呢?第三个是一种自我激励,思惟暇满难得。暇满有哪两个暇满呢?

第一个,人道的暇满。就是说,我们无量劫来在三界当中流转,大部份的时间都在三恶道待过,我们都没有时间来做一个生命的改变,就一天过一天的过着。现在得到了人身,我们有人道的智慧,是改变的时候到了,这第一个。

第二个,佛乘难闻。那么,你有这个心态,你要有方法了。修学不是意气用事就可以成办,你有这个想法,你还得有方法。佛乘难遇,你遇到了大乘佛法的住世,你遇到了净土法门的住世,就更为殊胜。

第三个,暇满难得。这个暇满就是人身没有障碍。这个障碍在佛法说两个障碍:第一个,外在的色身障碍,你没有重大的病痛,比方说,盲聋瘖哑。修行人你的六根里面,耳根很重要,你眼睛看不到东西比较没关系,因为佛法很多的传递都靠音声,你耳根听不到,那产生障碍了,因为佛法的宣说都靠音声。

在蕅益大师说两个根很重要:第一个眼根,第二个耳根。你说我舌头都尝不到东西,没关系,这个可以修行不影响。但是眼根,尤其是耳根更为重要。因为你跟善知识之间的学习,你要听佛号的声音,完全靠耳根。

所以你没有这种八难,第一个色身没有太大的障碍,第二个内心当中没有起邪见,起烦恼没关系,不能起邪见,你没有遇到外道的误导产生颠倒的知见,那么你就是暇满,没有内外的障碍。

所以,我们无量劫的生命当中经过这么多的流转,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就是说,你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从这个地方跳出去的机会到了。假设我们没有把握,那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他「死于」53岁,但一直活到98岁

约翰D洛克菲勒在33岁时赚到了第一个100万美元。43岁时...

三界无安是火宅

我们以前有个例子说得非常好,千里来书为栋墙,让他三...

大德的无常语录

无常,是世间的真相,是人生的实质,能认识到无常是智...

能持戒不犯,就没有苦果

出家人头上烧了几个香疤,为什么?还有知道的吗?三坛...

念佛人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

保持正念去面对一切

佛在世的时候,印度的西面有一个偏僻的民族叫卢舍那,...

走在五欲六尘的客途上,满面尘埃身心憔悴

你自己精进,就会舍这个轮回、这个南阎浮提的尘途。 尘...

为何要在是非烦恼面前去争辩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些是非麻烦,在处理这些事情时,我们...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追求神通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学佛修道之人追求神通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稍微弄不好...

为什么我们做事会觉得越做越苦

一位产妇生了孩子,但孩子刚生下来还在医院的育婴房时...

物质生活环境对人的影响

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

极乐的五尘境界,就是弥陀的三身四德

关于积集智慧的资粮,本经讲到有二种因缘:第一个是有...

【佛教词典】八胜处

【八胜处】 p0071 显扬四卷三页云:胜处者:谓八胜处。...

【佛教词典】三漏

梵语 traya āsravāh,巴利语 tayo āsavā。又作三有...

宏海法师:净土或问

第一讲 好,各位正法学堂的同修,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

怎样持名念佛

方便门中,凡是佛所说的法门,统统是方便法门,而最容...

厨师的忏悔:宁死也绝不再杀生

我是一个厨师,从业二十余年来杀生无数,如今学佛,深...

有这样一个女人

不管是上班,是打工,还是在外奔波,或者只是出去游玩...

素食可以让人活得更健康

时至今日,人们逐渐认识到,素食可以让人活得更健康。...

恶口骂人变丑女 见佛欢喜转庄严

波斯匿王有一位女儿,名叫赖提公主,有十八种丑,都不...

慧能大师与法达

一天,从江西南昌来了一位手持锡杖的僧人,名叫法达。...

人生七种无形的财富

人生有许多无形的财富。大部分的人都只知道追求物质财...

决定临终往生的力量

佛教认为人过世之后,是依四种原则决定他的去处。 一是...

大安法师:怎样才能生生世世都不堕落

问: 今生有幸闻到佛正法,遇到善知识,发大菩提心,...

业报有四个根本的原则

第一个是,业果是决定的。你造了善业的话,你感的果是...

大小乘经典对提婆达多的描述为何不一样

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