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的心理调适

大安法师  2014/0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的心理调适

一、三宝为依怙

轮回三界中的我等众生,悉是烦恼具足的病人,病因甚众,略述有二:一者知见上的颠倒。将虚浮幻化之身心外境执著为实有,不了自性妙觉明体中,求其顺逆迷悟生死,了无所得。由此导致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混乱,致使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乖违自性法则,衍生出一系列心理问题。二者烦惑厚重。投身于此浊世的众生,悉是烦恼深重者,有贪瞋痴慢疑之根本烦恼及种种随行烦恼。尤其现代科技市场化的浪潮,将吾人的贪欲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加之生存资源越来越匮乏,竞争日益加剧,遂使吾人的心态更加浮躁、焦虑(即烦恼魔、五蕴魔从潘多拉的盒子放出来了),心因性疾病便以种种光怪陆离的怪象呈现出来。

挣扎于心理沼泽地的吾人将何以堪?有法界常住三宝堪作依怙。佛是医王,是调御丈夫。法是佛从清净平等心流现出的文字般若,是疗治身心烦恼的法药。僧是瞻视人。我等病人至诚投靠大医王,以清净信心服法药,听从瞻视人的指导、督促,定获奇效。已病者立见痊愈,未病者将病灶化解未萌。

二、真空妙有乃二甘露门

针对前述二种病因,施设对症药方有二:

一者空性见。《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等众生镇日心向五欲六尘驰求,分别幻相,贪著幻相。其根本原因乃是,误认一切有为法的真实,由是愈迷愈深,不肯回头,引发无穷的心理情绪反应,如绳索捆绑自己不得自在。故欲回归心性安宁,先须深观一切有为之法,如梦境,如幻化,如泡沫,如影子,如露水,如闪电,莫非虚假,一切皆空,到底一无所得。果能常作如是观,洞明一切皆空之理,庶几不再受骗,回光返照,就路还家,安享故乡风月。

二者,安住妙有。《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我等凡夫,虽作空性观,初心卒未能无念无相,故亟须将心安住一净境。西方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愿心所流现的净刹,全体庄严即涅槃常乐我净之彰显,乃吾人安心立命之所,即当人之自性。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依正功德庄严,全都凝聚结晶为“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

阿弥陀佛乃万德洪名,其核心功德为无量寿(寂定)与无量光(照用),寂照一如,即三昧中王,能疗治一切疾病。《无量寿经》记载:释尊加被,令与会大众见阿弥陀大放光明,蒙光照触,“诸有病者,即皆愈起,诸尫者强健”。证知,阿弥陀佛果觉之光与净业行人持念佛号的因心之光,交融互摄,便具有强大的调适身心的功能。古往今来,念佛治愈疾病,尤其是心因性障碍的事例,不胜枚举,愿有识者,实践之。

三、以逆境苦难为师

古圣先贤无一不在逆境苦难中,成就人格与大业的。佛教四圣谛苦谛摆在第一,又称以八苦为师。苦难是吾人最好的老师,苦难能促使我们深刻地透视人生真相,激活吾人潜在的生命势能。顽金只有在烈火中锻炼才能精纯,钝刀只有在粗砺石头上磨才能锋利,松柏只有在霜雪中才能亭亭矗立,人只有不被忧患痛苦击倒才能成就大器。

明代净宗大德妙叶大师《念佛直指》中,依据经论法义,创立十种大碍之行。人虽不愿意故意遭逢障碍,然业力所牵,或不得已,有一切障碍现前之时,俾我身心先居于碍中,而众魔诸恶障碍之境不能侵我,不能障我。譬如金火同炉,火虽欺金,金必成器。

十大碍行者,一、念身不求无病,二、处世不求无难,三、究心不求无障,四、立行不求无魔,五、谋事不求易成,六、交情不求益我,七、于人不求顺适,八、施德不求望报,九、见利不求沾分,十、被抑不求申明。兹录三种,详示立论依据。其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知病性空,病不能恼,以病苦为良药。其二,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体难本患,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乃至其十,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何伤我?以受抑为行门。

妙叶大师的十大碍行,开示吾人对待逆境障难的达观智慧,不受表象所欺瞒,观照逆境障难之本质,顺其本性接受之。素患难行乎患难,不尤不怨,进德修业,静待其变,即烦恼为菩提。诚如莲华生于淤泥,在虚空中绽吐芳香,此时,污泥污水适成滋长莲华之养料。

综上所述,人生际遇千差万别,不如意者常八九。于此浊世,吾人当保持一颗智慧达观的心,皈投法界常住三宝,以为恃怙,明苦空观,安住于南无阿弥陀万德洪名上,念兹在兹。诚能如是,不唯身心康宁,实乃人中分陀利。

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分分秒秒观照当下一念心

过去有一位年轻的修行者,在深山里的道场打坐用功。他...

省庵大师《四念处颂》略解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阐述一心二门心真如门和心...

以什么样的心态听法,能得到最大利益

宗喀巴大师讲一个偈颂说: 佛非水洗众生罪, 亦非手拔...

梦参老和尚《弥陀心法》

错误的观念 没有讲经之前,跟大家说几句,最近一段时...

功名富贵如何能求得呢

【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

原文: 念佛须善发心者,心为修持之主。心若与四宏誓愿...

星云大师《从心的动态到心的静态》

至诚感谢各位来到这里听闻佛法。我听说昨天晚上有一两...

修行人要把人我是非舍掉

我们是学佛的,要制心一处,你用的功夫,要时时刻刻现...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思惟十二光如来的功德

阿弥陀佛这十二光如来的这种功德我们要常常思惟。当我...

纯想即飞,纯情即坠

故首楞严经云,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

大安法师:至诚到了极点之人,就可以感物

如果真的有至诚心的话,那各种不可思议的神妙都会出来...

信愿持名要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一个人生前自己肯念佛,肯定就有信心在里面,有愿力在...

【佛教词典】群则

西藏佛教格鲁派寺院中之一种特殊僧官。出家人在寺中化...

【佛教词典】有法差别相违因

(术语)四相违之第四。有法者,宗之前名辞,差别者,...

寺院过堂仪轨及意义

在斋堂里,不可在中堂走动,保持安静,关闭手机,端身...

老实念佛,渐离生死

怎么渐离生死?就是用般若智慧现量观察这个世间的无常...

有效沟通的15条原则

一、讲出来 尤其是坦白的讲出来你内心的感受、感情、...

三界无安,思维生死的过患

我们应该对轮回有所了解,不能一厢情愿地活在自己的妄...

四种出世的思想

所谓出世就是超过和胜出般世间的意思。佛教的出世生活...

为什么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外境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处所跟内心的互动。环境...

佛教的根本特质是什么

今天我要和诸位讲的,是关于佛法的根本特质,其题叫做...

【推荐】洪应明《菜根谭》下集

一、乐者不言  言者不乐 谈山林之乐者,未心真得山...

星云大师《自我教育》

吾人生而为可贵的人,不要永远做人的儿女,不要永远做...

用攀缘心来造善业,譬如美食夹杂毒药

追求来生的感受。这种人一般来说,是今生福报比较差可...

走在五欲六尘的客途上,满面尘埃身心憔悴

你自己精进,就会舍这个轮回、这个南阎浮提的尘途。 尘...

「两面人」更甚于坏人

两面人是一句骂人的话,形容一个人不诚实,在这边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