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释迦牟尼佛为何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

大安法师  2015/11/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释迦牟尼佛为何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

有人问:“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不说念释迦牟尼佛,反而要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呢?”或者说:“不叫我们念十方诸佛,为什么偏偏只念一尊佛呢?”反正我们的问题疑问会很多。“那为什么念西方的阿弥陀佛?东方还有阿閦佛,为什么不好啊?还有弥勒内院,离我们更近呐,更容易去啊?”

好,我们都要把这个疑结给它解掉。这里就谈到为什么有这种情况。佛佛道同,十方诸佛证到的是同一法身,佛果地上的境界没有彼此的差异,他们都是同体的。所以说念哪尊佛,是完全站在度化众生的立场来说的。念哪尊佛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益众生,十方诸佛就把那尊佛推到第一线,以他为主,其他的佛就为伴。主伴圆融,共同完成度化众生的这桩大事、佛事。十方诸佛证到的是同一法身,也就是说念阿弥陀佛等于念释迦牟尼佛,念一尊佛也就等于念十方诸佛。这就是佛佛道同,从理上我们要建立这个知见。

那从事相上来看,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教主,我们是他座下的弟子,叫他本师。我们要听话,本师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我们就老实的念阿弥陀佛。那这个理由是什么呢?前面说了,我们心散乱。如果介绍了很多刹土让我们去念,让我们往生,我们就莫衷一是。所以为了让我们的心得到专一,就专门介绍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是第一个道理。第二个道理就是阿弥陀佛跟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最有因缘,缘分最深。佛能不能度众生,众生能不能接受佛所度,这里面的关键就看有不有缘。有缘就能度,没有缘就度不了。

那阿弥陀佛无量劫以来随形九法界跟我们这些众生广结法缘。只要一个众生不能得度,阿弥陀佛都跟随着我们到人道,到畜生道,到饿鬼道乃至到地狱道,不疲不厌。所以我们才能够一听到阿弥陀佛名号,感到悲喜交集,感到好像很熟悉,甚至泪流满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是结了缘,缘很深呐!那么你说,极乐世界是在东面还是西面?东、西的这种方位都是假名,前面都也谈到了。我们娑婆世界说距离十万亿刹土之外的极乐是西方,那在极乐世界的西面来看极乐世界,它是东边了。所以不要执著东和西的概念。

那么再要体会:释迦牟尼佛以及历代的菩萨、祖师为什么那么殷勤劝勉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甚至那种悲心切切——“搥门打户劝修行”?我们要了解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娑婆世界修道很难成功。最起码的修道成功标准:你离开分段生死,破见、思惑。试问,这个世间的众生有谁能破见、思惑?得一个初禅都很难呐!你就是开悟,也不等于了生死啊!

而且这个五浊恶世修道的环境越来越差。你看在我们中国农业社会,很多寺院在深山老林——寂静的阿兰若,他修戒定慧还有那么一种感觉,可能还能修得一种境界。到了现在寺院都是开放的,都搞旅游了,那加上整个的外境影响,自工业化以来整个人心都是浮躁的,都是向外奔逸的。飞机呀,汽车啊,高速火车啊,这些,实际上外面越动 ——肯定对修行人是有影响的,我们的心也动了,也快了,心动是无明之相——我们无明就越来越厚重。这个世间修行真的是进一退九,很容易退转,很难得到功夫的进展。由此,我们这个世间也唯有靠念佛。信愿称名,仰靠佛力带业横超,才是我们唯一的生路。到那儿去成就佛道就容易,就快捷。一定要了解这个真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在极乐世界,所有资生用具应念即至

在极乐世界,所有的资生用具应有尽有。不仅衣服应念而...

出离心之思暇满难得

所以我们透过死亡的无常,每一生的死亡到来都把我们生...

相信念佛法门,缘于一次住院的经历

本人能够相信念佛法门,实际上比较感谢一次住院的经历...

圆瑛法师:在生活中修行,念佛最为稳当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因机施教,广立行门,综计有八...

往生后发愿回娑婆世界,会不会又再堕落

问: 请问信愿念佛人往生后,发愿尽未来劫,仗佛愿力普...

弘一大师:净宗问辨

古德撰述,每设问答,遣除惑疑,翼赞净土,厥功伟矣。...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

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当今之人,欲于现生了生死大事...

禅净二宗的区别

我佛说法,契理契机,因群机不等,故施设有殊,虽方便...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修悟兼顾莲品上上

在通途教理当中,靠自力在这个浊恶的秽土修行,别说一...

衣食之中无道心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

切忌用「临终十念」赌往生

有人说,《观经》讲临终十声就都能往生,那我现在就可...

念佛往生一法,对初发心菩萨来说非常重要

尘劫声闻者,有于大通佛世发心,皆因退大,尘点劫来,...

【佛教词典】五部灌顶

(名数)谓金刚界之灌顶也。...

【佛教词典】四种清净普摄诸地

【四种清净普摄诸地】 p0463 瑜伽七十八卷一页云:复次...

把你未来的功德跟佛号连结在一起

你必须把你净土的功德跟佛号连结在一起!诸位知道这是...

初学佛是否只能尊奉一位老师

问: 现在法师众多,初学应该如何选择,是否只尊奉一...

死后的去向与临终处理的关系极大

实例一: 有一天,朋友打电话来要我去助念。我进门之后...

守空锅的老夫妇

佛经中有一则小故事 ,有对老夫妻没有子女、亲戚,住...

放掉妄想,才有办法对治它

为什么有些人他烦恼很重,但是他很快能够突破?为什么...

《梵网经》和《优婆塞戒经》的菩萨戒有区别吗

问: 请问师父,《梵网经》菩萨戒和《优婆塞戒经》菩...

来去自在的庞居士一家

庞蕴居士,字道玄,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禅者,他曾在马祖...

劝人念佛有功德,可免除灾难

吴允升,字常导,安徽歙县人。年轻时,于苏杭一带做买...

佛门素宴悟心境

我独自在外打拼,经历不少坎坷,心高气傲的我,看到周...

居士披僧衣,不但没功德反而有罪过

【原文】 圆顶方袍,则知三衣①,僧服也。发其首而僧其...

十二因缘法

十二因缘法大家要了解一下,这是佛法的常识。它阐释三...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

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