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禅净二宗的区别

虚云老和尚  2014/05/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禅净二宗的区别

我佛说法,契理契机,因群机不等,故施设有殊,虽方便多门,实归元无二也。

禅净二宗,皆如来所说,归元方便之门,未可有所是非。若以禅排净、以净抑禅,非特他宗不用,实亦自宗未彻。

余尝谓:禅净虽有二名,其实一理,不过下手不同,对机有异耳。

一、禅宗不立语言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人看一句话头,堵截意识不行,令见清净本然之心性。此为接上根者流,是圆顿修持之法,称为最上一乘,中下根人未足以语此。

二、净宗不论智愚老少,教人但持一句佛号,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以念止念,心中惟有佛,佛外更无心,念到事一心不乱,即得往生。若得理念,了知能念心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外无有心能念于佛,能所双忘,心佛不二,亲见自性弥陀,则与亲见本来面目如同一辙。

三、禅净二宗比较,禅则独被上根,净则普被三根;禅则惟凭自力,净则兼承佛力。故从上诸祖皆云,修行以念佛为稳当;又则禅宗未透三关,生死不了,再入人世,只恐有隔胎之迷。净宗只要深信切愿,力行不倦,纵未得理一心三昧,但得事念功成,亦得蒙佛接引,带业往生,横超三界,疾出生死,圆证三不退,亲觐弥陀,闻法得忍,何愁佛道不成。

四、若论高深,则禅宗单刀直入,固推圆顿,而净宗达理之士,未必或逊。古德云:“忽然起念念弥陀,平时无风自作波,有念消归无念处,岂知无念亦为多。”此则有无双遣,一性圆明,与禅宗圆照清净觉相,无以异也。

五、若论稳当,则净宗能得诸佛护念,而弥陀愿力摄持,不遭魔事,不为内惑所乱,不被诸业所缚,一切法门无与等者。

此皆平心而论,无有抑扬于其间。故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古圣前贤,人之推重,即以此也。惟是法要对机,如遇夙习禅宗之人,亦不必令其舍禅修净,不妨禅净双修。

圆瑛初习禅宗有年,后则益修净土,求愿往生,祗因弘法事繁,定功有间,又恐寿命有限,故兼修净土,免堕吉老青公之覆辙耳。

居士夙根深厚,见解亦高,望勿高推禅理,轻弃净宗。不妨禅净双修,念到境寂心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不住,则生死不了而了,涅槃无证而证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虚云老和尚文章列表

圆瑛法师:十种人正好念佛

念佛法门,对上中下三种根机,无机不摄。有情众生,具...

蕅益大师:阿弥陀佛像赞

一指光,周法界。十念成,皆自在。 感应道交,生佛无碍...

回观此土修行者,龌龊生涯太苦人

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无碍异常伦。 直将果用为吾用,不...

如何开示妻子同生极乐世界

莲池大师在未出家之前,他是示现一个结婚好了之人。他...

托彼名号,显我自性

从事相上来说,无量寿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

黄泉路上无老少,能有几人活到老

原文: 问曰,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得生,又无退转...

【佛学漫画】妄念如灰尘

莫厌妄念多,应叹信心浅。故以深信心,常称弥陀名。...

一代时教,总一大念佛法门

【原文】 此一念佛法门,如天普盖,似地普擎,无有一人...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什么是小法?什么是大法

问: 能举例说明一下什么是小法?什么是大法吗?这一点...

食肉有什么过失

汝等当知,食肉之人,纵得心开,有多闻的智慧、少分的...

何谓专修?何谓杂修?

问: 在修学佛法过程中,有专修与杂修,何谓专修?何...

万物万事没有绝对的好坏

世间万物万事没有绝对的好坏、善恶、甘苦、冷热,所谓...

【佛教词典】尊胜护摩

(修法)对尊胜佛顶尊而修护摩法也。有佛顶尊胜陀罗尼...

【佛教词典】俱迦利

梵名 Kokālika,巴利名同。又作瞿伽离、俱迦梨、拘迦...

人们为什么会惧怕死亡

人都害怕生病,害怕死亡,因此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愿望...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

故乡一别久经秋,切切归心不暂留。我念弥陀佛念我,天...

均提沙弥

昔日,有一群商人带着一只狗到其他国家做生意,行至半...

药师法门最殊胜,最值得提倡

今晚我就以药师如来的「药」「师」「琉璃」「光」四个...

只要生起邪淫念头,就已经犯了淫恶之罪

【原文】 黄书云云。邪淫者。凡属他人之妻女。我以邪心...

如何「境随心转」

问: 佛经说一切法由心想生,这是不是与我们平日所说...

通玄秘诀,换骨神丹

九、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者,七地仅名现相,八地乃得...

人生一百种病

以佛法来讲,一切人生理上的病,多半是由心理而来,所...

现前一念,能缘一切正报

五戒即五常,不杀即仁,不盗即义,不邪淫即礼,不妄言...

好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子女

恭敬父母,尽心孝养 养儿方知父母恩,为人父母者,更能...

智者归命得正道

从前,有位婆迦利人来到古印度中部,当时中印度国王任...

狗要吃屎理他做甚,魔力强势不要争锋

至于某某外道,所伪造之书,吾人只好任彼所为,各行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