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蕅益大师的六信

大安法师  2018/04/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蕅益大师的六信

如果说善导二种深信简洁明快、直溯根源的话,那么蕅益六信则缜密详确、理事圆融,譬如侧看成峰、横看成岭,总不失为亲见庐山真境。是故讨论蕅益六信,有助于加深对净宗信藏的理解,了达净宗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的特质。六信分为三对范畴,即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兹分述如下:

信自与信他

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

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信自即是信自性常住真心。此真心既不是肉团假心,也不是攀缘六尘分别影事之妄心。真心在时间上竖穷过去、现在、未来三际,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横遍十方,无有边际。自性不变常随缘,随缘常不变。虽随形六道,佛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真心包裹太虚,无量刹土皆是真心所现之景物,西方极乐世界亦不在自性之外。吾人若能一念回光,归投弥陀愿海,就路还家,决定得生自心本具的极乐世界。净业行人于此信入,更无疑虑,是名信自。信他即是相信佛的悲智,仰信释尊所宣说的念佛法门真实不虚;坚信阿弥陀佛普度九界众生的威神愿力不可思议;相信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的证诚与护念,因而随顺佛的真实教敕,决志求生净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

信自是修持佛法的前提。深信即心即佛,方能勇猛精进地作佛。无量光即自性照,无量寿即自性寂;观世音即自性悲,大势至即自性智;声闻即自性真,菩萨即自性俗。西方净土所有依报正报,一一皆是本觉妙明。信自具足,方能真切地信他。内重己灵,外慕诸圣,托彼依正,显我自心。以阿弥陀佛大愿作增上缘,往生彼土,华开见佛,方悟阿弥陀佛即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净业行人以阿弥陀佛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带起众生自心种种庄严,速疾成就佛果。净宗正信首在了他即自,生佛不二。距此十万亿佛刹之遥的阿弥陀佛,原在吾人心中结跏趺坐;弥陀光明,每常在我等六根门头放光动地。但能不随外境,反照心源,则佛法一时具足。

信因与信果

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

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以果地觉作因地心,此乃净宗因果理则。妙因妙果,不可思议。以散乱心称念佛名,犹如播入神识中的金刚种子,将来终有发芽、开花、结果之日。况以深信切愿,一心系念弥陀名号,安得不往生西方净土?!十方众生以信愿持名为能感之因,阿弥陀佛以大悲弘愿为所应之缘。因缘际会,业事成办。西方莲池海会菩萨圣众,悉由念佛三昧得遂往生。如是因果,似水赴水,以空印空,自然所牵随。持名念佛,因果同时,念佛时即见佛时,见佛时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往生时即度生时。三际同时,更无前后。下凡众生带业往生皆得阿鞞跋致,于念不退中,超尽四十一因位。如是因果,迥出通途教理之外。因心果觉,如影随形,如响答声。持名妙德,不可思议。

信事与信理

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

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吾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信事从事境起信。深信心无尽故,依心所现之境相亦无尽。距此土十万亿刹土之遥的西方,实有极乐世界,不同于虚构的寓言神话。信理乃从法界理体起信。吾人一念心性具足《华严》四法界。一念心性即是法界理体,西方极乐世界依正种种庄严,皆吾现前一念心性所现之影。事依理成,理由事显。西方极乐世界一水一华,当体即是阿弥陀佛的妙明真心,即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即具足法界的全体大用。

吾人常住真心,湛寂光明,遍周微尘佛刹,亦遍于西方净土中。吾辈众生,虽迷惑颠倒,苟能一念至诚发愿往生,安乐净土宝池已萌莲种。同样,阿弥陀佛的愿心光明,亦遍周十方无量世界,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佛心众生心,如大圆镜与摩尼珠,相渗互即。弥陀心内众生,念念归投极乐;众生心内弥陀,声声呼唤浪子。弥陀即我心,我心即弥陀;未举念时,早已成就;才举此念,即便圆成。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相遍满,重重交相融摄,不相妨碍。净宗事理乃不可思议境界,如能由事究理,由理成事,由不可思议心性契入净宗不可思议之事理,由此升华的信心,可谓金刚之信。

上述六信三对范畴,既内在关联,又相对独立。从六信的次第看,信自是净业修持的首要前提,信自为信他提供依托。深信弥陀净土的真实存在,顺从释迦本师的教敕与十方诸佛的证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了他即自,心境一如。极乐虽唯心之净土,实有可到之地;弥陀虽自性之弥陀,实有可觐之佛。信因信果,圆发三心,勤修三福,信愿持名,成就往生,速疾成佛,净土法门即是行超普贤登彼岸。信事信理,相得益彰,了达净宗奥理,增上事境之信。从念佛事相入手,即能加深对净宗玄理的悟解。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暗合道妙,巧入无生。净土法门三根普被,上根利智如马鸣、龙树、智者、永明等奉持念佛法门,深得法益;钝根劣智乃至五逆十恶之流颛蒙念佛,亦获横超三界、带业往生的实益。六信具足,上品上生;部分具信,念能相续,亦不虚入品之功。净土法门,因心果觉,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信心功德何可思议。

综上所述,善导、蕅益二位祖师的诠信,彰显阿弥陀佛的悲智愿力,开示念佛法门的殊胜妙用,启人信心,功德无量。善导大师单刀直入,直揭净宗信心的本质内核,甚具深沉的宗教情怀,令人回肠荡气。蕅益大师周详圆融,诠释净宗信心的原始要终,与通途教理相衬互成,有高屋建瓴之势。善导、蕅益的二种诠信,在净宗的弘传过程中,随机隐显,相得益彰。近代印光大师,冰鉴众生机宜,明倡善导式的诠信,密护蕅益式的诠信;孤峰与山脉相映成趣,捷径与普门并行不悖,广启众生信根,厥功甚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净界法师:净土宗修学法要

学人这次奉和尚尼的慈命,来跟大家讨论,我们净土宗的...

汝能修净土,安隐无惊疑

请看第八段:往西方得安稳。这是对多年修行的人,让他...

【推荐】维则法师的净土思想

维则禅师(约1280-1350年),字天如,俗姓谭,永新人(...

极乐的五尘境界,都由弥陀愿心所现

境胜由来道易修,多生习气一朝休。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我们怎样为死亡做准备

龙舒居士在这里用起兴的手法,最后落实在我们平时没有...

疑根未拔,这是往生的障碍

有些人念佛的时候说,哎呀,我念佛的时候阿弥陀佛会不...

临终十声能往生,不能抱侥幸的心态

第十八愿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这个十念是...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宋代的很多禅师,比如五祖师戒禅师一转世成为大文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附体这种东西,赶紧念佛把他送走

这个要注意了,自己一定要有正念。不能让其他的东西附...

须知真妄原同体,迷悟由来总在人

须知真妄原同体。 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真和妄是同体的...

临终时怎么知道来的是阿弥陀佛

问: 请问法师,临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但我没见过佛...

念佛怎样摄住意根

这个意根,我们从小到大可能都没有把它认真地对待过,...

【佛教词典】四修定

何等为四?谓有修定。若习若修。若多所作。能令证得现...

【佛教词典】慧剑及慧刀

【慧剑及慧刀】 p1320 瑜伽八十三卷六页云:如说慧剑及...

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及普门的含义

名观世音者,以菩萨因中由观闻性而证圆通,果上由观众...

佛教徒缺的就是信心

居士: 印祖说过:急切纷扰,久则或致失心。请师父详细...

圣严法师《禅--人类意识》

一、佛教对人类意识的分析 佛教把意识分为心、意、识...

息心贞信之士

息心,就是把追求世间五欲六尘的那个心止息了,隔断尘...

生命不止,布施不断

因果法则是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无论是否学佛,每个人...

我们执着的只是心中的假相

佛陀把五阴的相貌讲出来,让我们提高警觉。五阴的真实...

不观他人过,但观自身行

佛在《法句经》里说:不观他人过,不观作不作,但观自...

好姻缘如何求

我学佛的因缘是源于算命,在我学算命的几年里,我渐渐...

如何看待你家的小菩萨

以佛教而言,家庭即是弘法利生的基础,家庭成员关系的...

一发心诵经口就臭,是诵还是不诵

问: 弟子一发心诵《华严经》口就臭,不诵的时候,口就...

十件事会吓跑快乐之神

快乐之神为什么总是擦身而过?因为有十件事会吓跑它。...

愚妇诈死

从前有一位青年,娶了一位很美貌的妻子。这位青年对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