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把这些认识清楚,才会生厌离之心

大安法师  2018/05/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把这些认识清楚,才会生厌离之心

《佛说阿弥陀经》云:“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佛说阿弥陀经略解》释义:“无有众苦者,无三途八难等诸苦也。对娑婆极苦言之,故云极乐。”

“苦”有逼恼义,不喜欢的事情和不想要的东西逼到头上来,让我们烦恼、痛苦,感觉很不好,这就是苦的内容。

众苦啊,那就不是一点痛苦了。三界的痛苦有各种说法,如三苦、八苦、十苦、一百一十种苦、八万四千苦,乃至恒河沙苦、无量诸苦。我们常常会谈有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这就是众生的痛苦。

大佑法师在这里特别提出“三途八难”,来作为娑婆世界秽土众生所遭遇的众苦的代表。

娑婆,翻译成中文是能忍的意思,就是指这个世界的众生能够忍受种种的痛苦。忍久了,都麻木了,不以苦为苦,甚至反以苦为乐,颠倒了。当不以苦为苦、反以苦为乐的时候,他就生不起厌离心,生不起修道的心,觉得这个世界很好,活得很滋润。所以佛为什么在声闻教要谈四圣谛?

四圣谛,首先要谈“苦谛”,就是要让我们这些迷惑颠倒的众生知道生存的境况是痛苦的,也许有些短暂的快乐,但这些所谓的快乐却在迁流变化中,不能长久,本质还是苦。当察觉到这一点时,才算有点智慧,这就叫谛——苦谛,开始有一点觉悟了。

当感觉到这个世间苦的时候,才会想怎么对治这个苦。要解决这个苦的问题,就要知道其来源,这就要谈“集谛”。集谛指出了人生之所以“苦”的根源。简单来说,众生一切痛苦皆可以溯源于三项根本原因,即贪欲、瞋恨、愚痴三种本能的烦恼。此三种根本烦恼即是造成一切有情众生痛苦的原因,三途八难是苦果。

当知道我们苦的原因是烦恼,就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这就要谈“道谛”,三十七道品,要修道。

通过修道,对治烦恼之后证到“灭谛”——寂静涅槃的真如法性、本来风光。所以,对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来说,一定要谈苦谛这个问题,否则他是激扬不起修道之心的。

从事相上来看,跟娑婆世界的痛苦相比,西方净土是推到极致的“乐”。从理性上来说,西方净土之所以称为极乐,是因为它是从实相的心显现出来的,是阿弥陀佛用他的大愿、大行来庄严的。这个实相是绝待的(就是离开了苦乐对待),才称为“极乐”。

如果还有一个对待,这种“乐”就会转化、会变异,乐极会生悲,苦极会甜来,这是我们众生业感的世间常态。

极乐世界的“乐”是永恒、纯一、绝待、不变异的,而且在那种乐的状态当中也不会作乐之想,也不会执著。是至为清净的一种状态,所以就用“极乐”来表达。

三途、八难这些名相概念可能我们常常会接触,也依稀仿佛会知道一些,但我们真的对三途、八难、八苦内在的法义深入思惟了吗?那就未必了,可能是浮光掠影。如果是浮光掠影就会无动于衷,好像这八难、八苦、三途都是谈别人的事情,跟自己无关。

但实际上它跟我们的生命太有关系了,因为三途、八难、八苦就是众生的生存境况,我们的举心动念、行为造作可能都跟它紧密相关。把这些认识清楚,我们才会生厌离之心,才会生离开恶因的道心!

我们想要把持戒念佛高扬到一个很高的程度,就真的要从深入思惟三途、八难、八苦法义当中升华出净土的情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为什么净土法门那么重视信愿

信、愿是理观,持名是一种事修,但在实际念佛时,这三...

净宗修学的基础

希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当修持净业三福。一者,...

真的好怕死,怎样才能不「死」

问: 印祖一再地说不要怕死,可是我真的好怕死,生活的...

念佛时妄想纷飞,该怎么办

问: 我念佛时妄想纷飞,都是对世间的贪瞋痴,想清净就...

圣严法师:行善的人快乐

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乐。时时处处助人利人,也就会在...

他在炮火中安然念佛

日军战机轰炸恩施县城,恩施法院院长黄晓浦居士(法名...

【推荐】极乐世界的17种依报庄严

作为净土法门的修行人,经常会被问到,极乐世界好在哪...

人生虽苦,但也是积集资粮的好地方

业感缘起的思想,除了建立人生积极断恶修善的价值之外...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

食用含有动物的保健品是否如法

问: 当今社会食用保健品、保健酒的人数很多,其中有...

多善根福德因缘来自于阿弥陀佛

复次,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

何故阿弥陀佛来了,为何不把此人接走

问: 有位信士,一次她病重,可能是她过去世种过善根...

【佛教词典】申日儿本经

(经名)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此经与月光童子经共...

【佛教词典】制吒迦童子

(一)制吒迦,梵名 Cetaka。又译作制擿加、制多加、势多...

解脱成佛的路上,要以持戒为舟航

有人说,受了戒就有了束缚,而且还有犯戒的危险,犯戒...

是不是要等待因缘到了再来修行呢

问: 法师您好,我是被家人拖到群里来学《文钞》的。我...

为何恶习未改?只因心未勇猛

一、三岁孩童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据说,晚年的白...

印光大师痛斥弟子少管闲事

马契西居士对佛法深信不疑,对印光大师更是佩服得五体...

养生贵在七个按时

1、按时休息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感觉累了才去休息,其...

佛教至圣物佛顶骨舍利千年后重现人间

供奉着感应舍利的舍利瓶在金棺内 6月12日,恭迎佛舍利...

菩萨十八重戒之盗三宝物

《优婆塞戒经》:若优婆塞(夷),受持戒已,受招提僧...

净界法师: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

不住空寂的智慧

佛陀净住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大梵天王起大邪...

十种真正出家的好和尚好出家人

在诸大德高僧传里头,有十种真正出家的好和尚、好出家...

舍利弗和目连尊者遭诽谤的因缘

佛陀住世时,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与神通第一的目连尊...

明朝高僧紫柏大师

紫柏大师是明朝四大师之一,名真可,字达现,晚年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