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弥陀佛怜念众生,生生世世不相舍离

大安法师  2018/09/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阿弥陀佛怜念众生,生生世世不相舍离

【原文】

阿弥陀佛慈悲愿力,遍周法界,普接众生,作大摄受,不令漏失。阿弥陀佛阴入界①身,遍同法界,普示众生,令彼了悟,不令退转。是故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皆我弥陀愿力所持。犹彼慈母,爱惜婴儿,怀抱乳哺,不令失念。父母爱儿,但止一世,报尽则休;佛念众生,世世不舍。以是义故,能于我佛大愿之中,一称其名,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信有旨矣。

——妙叶大师《念佛直指》

【译文】

阿弥陀佛的大慈悲愿力,普遍周满法界,普遍平等接引众生,作大摄受,不令漏失任何一个众生。阿弥陀佛的光明身相,普遍等同法界,普遍示现在众生心目中,令众生了悟佛的愿心,不令众生疑悔退转。

所以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都由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所摄持。犹如慈母,爱惜婴儿,怀抱乳哺,不令婴儿失却正念。

父母钟爱儿女,只能止于一世,业报命终无以为继;而阿弥陀佛怜念众生,生生世世不相舍离。因为这个义理,一切众生都能在阿弥陀佛的大愿之海中,一称万德名号,即能灭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如是妙用,确实深有奥旨。

【注释】

①阴入界:即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略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有问: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菩萨曰:汝但息想定...

奶奶病重念佛痊愈的经历

从我记事开始,奶奶就信佛。记得那时候每隔一段时间,...

隐士须归极乐国

处士逃名远市阛,此身清隐翠微间。 平分岭上半边月,高...

爱幻想,能修观想念佛吗

问: 本人念佛时经常忍不住爱幻想,幻想净土的情景。...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

问: 何为见地?修净土宗没有见地能否往生?在修行整个...

往生西方是诞生,不是死亡

有人说西方极乐世界的西方是肃杀的意思。这种观点是不...

苦以折伏,乐以摄受,令起厌离

于是无苦乐中,示苦示乐。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

【推荐】做好这四大步骤,为往生做准备

一、提起佛号 蕅益大师强调:提起佛号,净土宗念佛不一...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正法念处经

正法念处经叙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万殊,名盖众...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娑婆众生吃饱不是奔走尘务,就是昏沉睡眠,都是轮回的业

饭食经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毕钵去,不劳举拭...

念佛也具足止观

【当念佛时,不可有别想,无有别想,即是止。当念佛时...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无碍异常伦

相好凡夫皆具足 六通无碍异常伦 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

福报修到了,工作待遇自然就来了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

【佛教词典】火客

(职位)亦称火伴,火佃。禅家掌火之僧也。...

【佛教词典】戒

凡言三学者,皆首戒次定后慧。本编为文,独叙慧于先而...

圣严法师:没有一个不变的「我」

在我们的生命过程中,心中诸多的烦恼现象,总是围绕著...

道宣律祖传记

代有觉人,为如来使。龙鬼归降,天神奉事。声飞五天,...

佛教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价值的探讨

佛教从它诞生起就给人一种超然于世的感觉好像它只以解...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对不尽人事者而言也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对不尽人事者而言也。若已娶而...

只要沾了佛法边,将来一定成佛

一切众生的卑鄙、低劣,人心的内部极卑鄙、极低劣的心...

福德是承载世间富贵之根基

国庆长假,待客之余,读书、写字、坐禅、念佛。 品读《...

【推荐】微笑地面对人生中痛苦和考验

这是一位冒著生命危险,来参加斋戒学会的老菩萨的故事...

勤能补拙,天道酬勤

众所周知的伤仲永,通过讲述一个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

修学佛法不要永远停留在「知道」

这个地方为什么讲勤修加行呢?古德注解上说,一个菩萨...

净界法师:同一句佛号,心态不同功德便不同

净土宗是一种佛力加被的法门,如果按照密宗的说法,它...

净土宗为律教禅密之归宿

须知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若不严持禁戒,则教禅密净之...

怎样才能算真诚呢

问: 学佛和做人贵在真诚二字,可是怎样才能算真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