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大安法师  2021/01/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十方诸佛是在果地上圆满了菩提心,我们业力凡夫是在烦恼、分别里面有菩提心的那种体性,有时候又称为如来藏。

有一部经叫《如来藏经》。在这部经典当中,佛告金刚慧菩萨言:“善男子,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跏趺坐,俨然不动,乃至德相备足,与我无异。”

这些开示只有佛才能说得出来,是以佛眼——佛是具足五眼,五眼圆明——他才能够现量观照一切众生,不仅是人道众生,乃至蜎飞蝡动的众生。这些众生在轮回颠倒当中,他就充满贪瞋痴的诸多烦恼。

但在这烦恼当中却有着如来的智慧、如来的五眼、如来的相好光明,像如来不动尊一样的结跏趺坐,乃至于所有的相好光明、神通智慧都具足,与我无异。就是众生这些智慧德相,与我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

在《华严经》里面也是指称这一点。佛在开悟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大乘佛法开显的圆教的理念。

我等众生在轮回颠倒当中,是不了解这个生命的真相的。我们哪会想到在我们这个苦难深重的、污秽不堪的生命当中,却有这么尊严的佛性。所以经典当中,常常用各种比喻来比况我们烦恼当中的佛性:就好像枯萎的花中有诸佛;污秽的粪便当中有真金;地下藏有宝藏;破败的衣服当中裹了一尊庄严的佛像;贫贱丑陋的女人,怀了一个转轮圣王;焦黑的模具里面有上妙的宝像……

用这些来比喻众生贪瞋痴,各种妄想、烦恼、颠倒、尘劳的境界当中都有如来藏。甚至阿鼻地狱的众生,也是如来身、如来眼具足,有“真如清净法,名为如来体”。

所以《涅槃经》说,一个声闻阿罗汉虽然有天眼,但是他不相信众生有佛性,仍是肉眼;一个众生虽然是肉眼,但是他坚信众生有佛性,也是佛眼。他是以佛眼亲见来相信、接纳、信受,肉眼也就是佛眼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处处是金山》

凡夫不是佛,所以看到的人也不像佛;因为尚是未见佛性...

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大概禅在当下,大体上是要回答这样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

色阴的本质是清净的佛性

在五阴当中最粗显的就是我们的色身。色在佛法当中叫做...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

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

马祖一日谓众曰: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汝闻微尘佛,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蓄闻成过误。将...

虽悟理而仍不废事,方为真修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如何能不烦恼不忧愁

南阳慧忠禅师被唐肃宗封为国师。有一天,肃宗问他:朕...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安法师:念佛没定力如何才能专注

问: 我念佛没有定力,心中不得清净,如何能专注念佛...

拜经后有什么感悟

问: 请问当初是何因缘促使你对经文《华严经》等一字...

回观此土修行者,龌龊生涯太苦人

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无碍异常伦。 直将果用为吾用,不...

净土法门与通途法门的不同

净土法门跟通途佛法不一样。首先通途佛法讲信,净土法...

【佛教词典】死亡

(杂语)人之命终也。梵网经下曰:父母兄弟死亡之日,...

【佛教词典】口四

在十恶中,属于口所作的四种业,即妄语、两舌、恶口、...

如何清净如法受持八关斋戒

我们的同修,已经受了很多次八关斋戒了。如果你信愿持...

心若有迷,便要至诚念佛,即能唤起心性觉醒

【原文】 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

如何看待某人是菩萨再来

问: 请问法师,接触佛法以来经常听到这个人是法身大...

面对难看的脸难听的话

每个人的心地都有无尽的光明,只是这分光明常被遮蔽。...

「十方佛」是哪十尊佛

十方,梵语 dasa disah,巴利语 dasa disā。为四方、...

学会付出,便会拥有幸福

一个馒头店的老板,每天蒸120个馒头,100个用来出售,...

缘分,离不开珍惜二字

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所谓福分,就是能和...

妙莲老和尚《涂粪喻忏罪》

佛法中你犯了戒,有罪就要忏悔,忏悔才安乐。但是不可...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土宗是比较特别的法门。我们一般人的修行是要靠自己...

对过去认命,对未来积极

美国有一个医生一个心理医生,他写一个报告叫作《前世...

烧香祈福的正确方法

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每年春节及农历初一、十五等日期...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简单的一句话,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