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内心的影像

净界法师  2015/04/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内心的影像

我们引用这个《占察业报经》里面有一段的这个无分别智的观法,唯识的观法,我们先看第一段:

一、总说。

学唯心识观者,所谓于一切时,一切处,随身口意有所作业。悉当观察:知唯是心,乃至一切境界。若心住念,皆当察知,勿令使心无记攀缘,不自觉知。于念念间,悉当观察:随心所有缘念,还当使心随逐彼念,令心自知:知己内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也。

我们这个无分别智,所谓的唯心识观,就是这个万法唯识的观察。就是说在一切时一切处,当然我们刚开始做不到一切时一切处了,至少你一开始,你先拨出一个小时的时间,那么你在佛堂里面,先有一些行门的拜佛静坐,先做一些止的工作,把妄想停下来,然后这个时候你就开始起观了——知唯是心。你知道说:其实你今生所有的影像,都是第八识的种子变现出来。所以它是什么?它是刹那刹那生灭的,它是一种业力的释放,所以这个是怎么样?人生没有结果的,只有过程。

也就是说没有真实的东西,都是你内心的业力变现,让你自己来受用。知唯是心就是你要知道你所受用的影像,都是自变自缘,你第八识释放一个影像,让你来攀缘,跟别人一点关系都没有,你今生的遭遇没有人需要负责。如果一定要有人负责,那就是过去的你来负责。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业力嘛,你不能够说:唉,他伤害了我,你这样子讲就不对了,什么叫他?也就是你心中的影像嘛,它可以释放一个影像,但是受不受伤害是你可以决定的,你可以不受,你可以不抓这个,你可以不取这个影像,所以我们第六意识还是有主导权的。

我们要知道这一切,释放者是第八识,接受者第六意识,全部都是内心的世界。首先你要知道人生是自变自缘,断除你的向外攀缘的心。离开了心就没有一切法的存在,这是你学唯识学的第一个概念。所有的事情都在你的内心发生,不管是变现影像、不管是攀缘影像,都是你内心的事情,这是你要建立的第一个概念,知唯是心

乃至一切的境界。当然你从佛堂里这样思惟,离开了佛堂以后,你若心住念,你还是要想办法,让心安住在一种这样的观察、这种念头、这种正念,就知唯是心的观察。你要观察:这一切的人事,其实没有真实的外境,都是你的第八识变现一个业力的影像,让你第六意识来攀缘,不要使心去攀缘外境,而不自觉知。

那么也就是说我们刚开始可能要去佛堂里面去培养一种正念,然后离开佛堂以后去历练,慢慢慢慢地去告诉自己:其实所有的世界,都是你内心的影像,在念念当中,悉当观察,随心所有缘念。你一旦想到这些攀缘外在的人事以后,你还得要把心抓回来,安住在知唯是心的正念,使令内心永远知道是自己内心自己产生妄想,而不是外境有妄想。外境本身它只是一个业力的释放,它没有太多分别,所有的分别,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

所以第一件事情就是说:断除你向外攀缘的心,断除你有所得心。一个人要能够成就,第一件事情,你要开始培训内观,这是很关键的。如果你不知道内观你就很麻烦,临终的正念对你来说就很遥远了,你的心还在向外攀缘,你就离临终的正念就非常遥远,你临终不可能有正念,因为你平常都没有正念,临终哪有正念?正念是栽培下来的,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要培训自己内观,知道这一切的影像,都是你的内心变现出来的,自己去攀缘。就是你必须把向外攀缘的心,把它变成向内观照,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掌握唯识的宗旨

唯识的宗趣应该怎么掌握呢?更进一步怎么掌握呢?看下...

境随情起,识逐缘生

大智度论问。若一切诸法空如幻。何以故。诸法有可见可...

如何对治第六意识的粗重分别

在第六意识分别当中是否也有轻重的不同?对有些事情我...

我们为什么喜欢习惯性评判别人

当你的心去接触境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感受,第二个...

第六意识是众祸之门,但也是众妙之门

我们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唯识,对我们内心的状态很容易...

做命运的屈服者还是创造者

第一种、命运的屈服者。 他的心跟外境接触时心随境转,...

唯识无义,一切法的受用是自变自缘

于定心中,随所观见诸青瘀等所知影像,一切无别青瘀等...

随顺你的业力而变现

从唯识的角度,妄想它是唯识所现跟唯识所住。首先我们...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哪些素食比肉类还营养呢

哪些素食比肉类还营养呢?随着天气的渐渐转冷,大多数...

达摩大师无心论

夫至理无言,要假言而显理。大道无相,为接而见形。今...

不要以为建庙功德很大,功德大是因为有人修道

人们做着种种苦力,才能够造一个房子。所以建庙造伽蓝...

对治烦恼有两种选择

我们要对治烦恼时,你有两种选择: 第一个时时勤拂拭,...

【佛教词典】火坛

(物名)又曰炉坛,护摩坛等。谓修护摩之火炉也,大疏...

【佛教词典】隐所法

(修法)密教行者上厕时所修之法。入一切秽所亦修之。...

念佛之人不可效仿愚人做愚痴事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生...

扮新娘

三十多年前,在我办的佛学院里,有一个比丘尼,四方脸...

参禅与念佛是一件事

参禅与念佛,在初发心的人看来是两件事;在久修的人看...

女众出家要成办道业,是否希望渺茫

传某师因感女众尘俗习染太深,又乏男众果断不畏的气魄...

守财狗

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

淫欲心的对治方法

男子欲重,女子情重。情与欲是学佛修行中两个很大的障...

佛像的真义与不敬的果报

恭敬佛像之学处分三: 一、真实义;二、以公案说明不敬...

内心是最好的龙穴

佛教对于世间万象,都有深入的观察,了知天有天理,地...

施戒得名利

佛陀住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说法已经有一段日子了。一...

佛教徒如何对待所谓的「瑞相」

佛在经典中告诉我们:自誓受戒的时候,一个先决条件就...

初学佛的误区

由于无始以来烦恼业障的染污,人们大多具有各种各样的...

消灾和延生的原理是什么

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应该接受的果报,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