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业行人今世修行的唯一目标

大安法师  2022/09/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业行人今世修行的唯一目标

我们信解、领纳这个理念,自然就能建立一个矢志不移的目标:将当生往生净土作为吾人斯世修行的唯一目标,不再去打其他的妄想。不要再去求愿来生还要在这个世间行菩萨道,生生世世地积功累德,最后在这娑婆世界成佛;或者下辈子童真出家,一闻千悟,转大法轮;或者下辈子做大国王来护持正法等等。不要再去发这些与净土法门不相应、与释尊发遣和弥陀摄受相违的愿。

须知,释迦、弥陀两土世尊就是让我等众生当生往生净土,不隔异生。我们一定要听佛的话。最后,以彻悟大师的一首《念佛偈》作为结语。彻悟大师早先参禅开悟,以后受永明延寿大师的启迪,归信净土,便一门深入,老实念佛,不换题目。他写的很多的偈颂,包括《念佛伽陀》,非常具有净土的情怀和教理的明彻。他有一首《念佛偈》云:

要作莲池自在人,

娑婆肯更惹红尘。

心神早送归安养,

此地空余镜里身。

意谓当下的心愿一定要做极乐世界七宝莲池中的大自在人,这是这一世生命的终极目标。建立了这个目标之后,在娑婆世界还能再去缠绕、追求五欲六尘吗?须知,滚滚的五欲红尘是导致我们轮回的主要因素,一定要远离!要趁早将心神送到极乐世界去,其标志是极乐世界的莲池中有一朵标上自己法名的莲苞。这意味着虽然身体还在娑婆,然心神已先去极乐世界报到了。须知生命中最重要的是这颗心,是屋子(身体)里的主人翁,主人翁先去极乐世界了,在这个娑婆世界留下的,就只是业报身了。

这个业报身,你也不要提前结束,还得要顺应世法,过完这一世命定的寿命。但是要明白,这个身体是镜子里面的身,是不真实的,是我们的业缘所现的幻影,镜里身本质上是空的,我们不要被这个假合的虚幻身体所蒙骗,不再认贼为子了。若心神已到了极乐世界,那在娑婆世界就空余镜里身,就逢场作戏,随分随力,把镜里身的寿命过完。当然,不要天天睡懒觉,要抓住这个业报身好好修行,好好念佛。要知道,娑婆世界修行一日夜,胜过极乐世界修行百年。

这个世界很难修行,你还能够努力修行,还要抓住这个机会。比如修六度,首先布施,这个地方有布施的机会,多少穷人呐,极乐世界想修布施还没得机会。这个地方修忍辱波罗蜜很好啊,打我们的、骂我们的、对我们不公正待遇的,多得很呐,冤家对头很多,你好好在这修忍辱波罗蜜。到极乐世界,你想修忍辱波罗蜜还没得机会,大家都见了相互赞叹,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要作莲池自在人”是我们今生的唯一的目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捷要

佛说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门,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

如何确定亡者的往生去处

问: 现在社会上流传用摸温度来判断亡者的往生去处,...

净土法门之金玉良言精要

夫称三昧者何?思专想寂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

《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

庐山东林寺昼夜经行︱三界如火宅 念佛归安养

2018年8月12日,东林寺每月一次的昼夜经行如期举行。下...

【推荐】一信之后,永不再疑

一信之后,更不再疑。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一信,在...

念佛与参禅

念佛可往生西方,参禅能明心见性,一般以为这两种法门...

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疏文】 承上殊因妙果,正由念佛至于一心,则念极而空...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唯有阿弥陀佛才称得上这七个字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莲池大师《西方发愿...

能够容人,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儒...

背娑婆而向极乐

无明所引。弃觉逐尘。违远真体。故名曰背。返其去路。...

善能获五福,恶能感六极

我们常常讲五福临门:第一是长寿,第二是富贵,第三是...

【佛教词典】证成道理

【证成道理】 p1438 如四道理中说。 二解 瑜伽七十八卷...

【佛教词典】离作业灌顶

指离事业作法之灌顶。即三种灌顶中之印法、以心等二灌...

整个菩萨道的修学,最后得到三种智慧

或有菩萨 说寂灭法 种种教诏 无数众生 或见菩萨 观诸法...

让心先过

曾35次创造世界纪录的俄罗斯撑杆跳高运动员布勃卡的教...

这六个符号,承载了一切诸佛的功德

佛号虽然很好念,但是很多人却不肯念,不仅是今生有罪...

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在修学佛法上,我们常说: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这正是...

往生净土三资粮

净土三资粮为:信、愿、行。即是信仰、发愿、修行。...

并不缺少佛性

赵州禅师是一位禅风非常锐利的法王,学者凡有所问,他...

佛弟子的一言一行是佛法的表达

问: 弟子的婆婆九十三岁,公公八十九岁。弟子非常想回...

莫让地球母亲再流泪

地球如慈母般哺育着万物,以丰富的物产滋养着人类。作...

生命要不要改变,是你自己说了算

第六意识就是说:当这个果报也变现了,自我意识也产生...

圣严法师《逢凶化吉》

在发生911恐怖事件后,大家都希望我不要去美国了。 我...

快乐不在环境,而在于心境

一位哲人单身时,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

药王药上菩萨因尝药而开悟

第三段就正式讲到他破妄显真,看到药的总相。看第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