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法门之金玉良言精要

2014/09/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法门之金玉良言精要

夫称三昧者何?思专想寂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悟其照,神朗则无幽不彻。是二者,自然之玄符,会一而致用也。

——晋.慧远大师

劳生役役,其止无日。地狱诸苦,不可不惧;九品净业,不可不修。

——后魏.昙鸾大师

如汝所念,遂汝所愿。渐渐鸠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岂免衰残老病?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此真入佛之精要!修余行业,迂僻难成;唯此法门,速超生死。

——唐.善导大师

当于净土起增进心,于阎浮提起厌离心。

——唐.少康大师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世作佛祖。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宋.延寿大师

今人多好说参悟,好说了生死,不知在此土了悟甚难,谓之竖超三界。斯陀含,犹一往一来,况凡夫乎?此土众生,多是先生西方,然后了悟。生西方一门,谓之横超三界,万无一失。予见新生后学,才把一句佛顿在心头,闲思妄想,越觉沸腾,便谓念佛工夫,不能摄心。不知汝无量劫来,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断?且万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后工夫纯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觉妄念重者,亏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时,澜翻潮涌,剎那不停者,自己岂能觉乎!

——明.莲池大师

世人但知祖师门下,以悟为上,悟心本意,要出生死,念佛岂不是出生死法耶?参禅者,多未必出,而念佛者,出生死无疑。所以然者,参禅离想,念佛专在想,以众生久沉妄想,离之实难,若即染想,而变净想,是以毒攻毒,变换之法耳。故参究难悟,念佛易成,若果为生死心切,以参究心念佛,又何患一生不了生死乎。

——明.憨山大师

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改变,而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勿贪世间文字诗词,而碍正法!勿逐悭、贪、嫉妒、我慢、鄙覆习气,而自毁伤!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弹指归安养,阎浮不可留。

——清.蕅益大师

念佛三昧,其来尚矣。虽曰功高易进,而末世行人,罕获灵验。良由信愿不专,未能导其善行,以要归净土故也。

苟无真信,虽念佛持斋,放生修福,只是世间善人,报生善处受乐。当受乐时即造业,既造业已必堕苦。正眼观之,较他一阐提旃陀罗辈,仅差一步耳。

我虽障深业重,久居苦域,是弥陀心内之众生;弥陀虽万德庄严,远在十万亿剎之外,是我心内之佛。既是心性无二,自然感应道交,如磁石吸铁,无可疑者。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也。

——清.行策大师

在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往生,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是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末世修行,无越于此。然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至。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

茫茫大梦中,长夜谁能寤。反恋梦中欢,将醒还重做。做得不如前,一错是百错。做得胜如前,依然空么罗。造了梦中业,从苦又入苦。劝君早回头,直走西方路。万缘都放下,勤修净业课。日夜望还乡,一心求觉悟。豁然心地空,即是真净土。弥陀忽现前,原来是这个。

——清.实贤大师

吾人生死关头,唯二种力:一者、心绪多端,重处偏坠,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负债,强者先牵,此业力也。业力最大,心力尤大。以业无自除,全依于心,故心重能使业强。今以重心而修净业,则净业强。他日报尽命终,定生西方,不生余处矣。如大树大墙,寻常向西而歪,他日若倒,决不向余处也。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有禅者问曰:一切诸法,悉皆如梦。娑婆固梦也,极乐亦梦也。同是一梦,修之何益?答曰:不然!七地以前,梦中修道。无明大梦,虽等觉犹眠。唯佛一人,始称大觉。当梦眼未开之时,苦乐宛然。与其梦受娑婆之苦,何若梦受极乐之乐。况娑婆之梦,从梦入梦,展转沉迷者也。极乐之梦,从梦入觉,渐至大觉者也。梦虽同,而所以梦者,实不同也,可概论乎?

——清.际醒大师

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既有真心切愿,必须至心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号,无论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及大小便利等,总不离此六字或四字,必须令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若能念兹在兹,念极情忘,心空佛现,则于现生之中,便能亲证三昧,待至临终,生上上品,可谓极修持之能事矣。

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求生西方。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不学他法,又有何憾?

心跳恶梦,乃宿世恶业所现之兆;然现境虽有善恶,转变在乎自己;恶业现而专心念佛,则恶因缘变为善因缘矣。

当恪守净宗列祖成规,持斋念佛,改恶修善,知因识果,植福培德,以企现生消除业障,临终正念往生,庶不虚此一生,及亲为如来弟子耳。

——民国.印光大师

凡闻恶声,则念阿弥陀佛以消禳之,愿一切人不为恶行;凡见善事,则念阿弥陀佛以赞助之,愿一切人皆为善行;无事则默念阿弥陀佛,常在目前,便念念不忘;能如此者,其于净土决定往生。

——王龙舒居士

子等归向极乐,全须打得一副全铁心肠,外不为六尘所染,内不为七情所锢;污泥中便有莲花出现也。

——彭二林居士

须知起念即妄,念佛之念,亦妄非真,何以故?真如之性,本无念故。但因凡夫染念不停,不得已,故借念佛之净念,治其住尘之染念。盖念佛之念,虽非真如之本体,却有趋向真如之妙用。何以故?真如是清净心,佛念是清净念,同是清净,得以相应故。所以念佛之念,念念不已,能至无念,故曰殊胜方便。

——江味农居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

印祖在讲到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中的有禅无净土时,...

为什么念佛会没有效呢

有人说念阿弥陀佛没有效,他肚子痛的时候念佛也一样痛...

解除烦恼的十条格言

1.工作是一阵子,家庭是一辈子;世间再大的成功也弥补...

造了五逆十恶,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修净土宗的人,他一定要强调生命是由思想来决定的。否...

净宗五祖少康大师一生的灵感奇事

少康大师(688 - 763)唐代高僧,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五代...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不起贪计身见愿

第十 不起贪计身见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

念佛的秘诀与方法

我们修念佛法门,有没有秘诀?印光大师这样告诉我们,...

奶奶的往生纪实

奶奶出院了,康复得不错,精神状态很好,常给大家讲当...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推荐】真正能带到来生的有多少

关于出离心,我们要知道到底离开什么,很多人修出离心...

天台宗的基本架构

天台宗创立于陈、隋之交,兴盛于唐、宋之际,是汉传佛...

既然理即是佛,我们与佛又有何区别

《楞严经》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 事非顿除,因次第...

盲目放生的常见弊端

佛教提倡放生的本意,一是减少众生杀业,二是培养自己...

【佛教词典】宗法

因明用语。于因明论式中,称宗(命题)之“有法”(主...

【佛教词典】僧弼

(365~442)南朝刘宋僧。吴(江苏苏州)人。年少时与...

棋品与人品密不可分

唐朝元和年间,东都留守名叫吕元应。他酷爱下棋,养有...

修行之人,需息心静养

修行之人,要息心静养。汝名静庵,何不顾名思义,一味...

销售行业不免要打妄语,怎么受五戒

问: 我是销售医疗器械的,利润大,有时不免要打妄语...

诈称眼瞎喻

从前,有一位工匠为国王做事,由于工作非常繁重,身心...

圣严法师:忏悔要忏在心里

有位女居士因为吸-毒被关,出狱后来向我学禅,她边哭...

遵循生活的规则

一年夏天,有位爸爸准备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海边戏水。前...

阿弥陀佛令一切众生毕竟大乐

净土法门,阿弥陀佛所启建的这样的一个大愿,施设净土...

一代高僧梦参老和尚于五台山安详示寂

当代佛门耆宿梦参长老,于2017年11月27日下午16时30分...

听到哪里有灾难,你马上就回向

今天的雨很大,大家还是来了,就是一念心!这种道心,...

戴高帽子

人,大都喜欢听好话,尤其是赞美自己的好话更是百听不...

圣严法师《慈悲的智慧》

有许多人跟我谈到,他们旅行到贫穷国家时,经常看见满...

学道惟贵痛切,一刻不可放过

学道惟贵痛切,一刻不可放过。盖从无始劫以来,迷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