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法灭之时,独留此经住世百年

大安法师  2022/09/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法灭之时,独留此经住世百年

《无量寿经》中,释尊悬记:“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当来之世是指佛灭度之后的世纪,经过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和末法一万年三个时期之后,佛经最终将会在地球上消失。先是《首楞严经》和《般舟三昧经》,随后十二部经典次第渐灭,伊时佛经经卷自然没有文字,比丘身上披的袈裟也自然变白,这些都是法灭之相。

一切经法灭尽,万古如长夜。释迦牟尼佛以大慈悲哀愍众生的愿力,特别地将这部《无量寿经》留在这个世间一百年。那时已是刀兵劫了,人的寿命平均在十岁左右,根机极为陋劣,残忍性极强。刀兵劫的众生如果还能够遇到这部《无量寿经》所宣说的念佛一法,能相信,能发愿,能称名,也都可以蒙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带业横超到极乐世界去。

净土法门乃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就目前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人寿七十岁、八十岁的时候,我们都不大能够相信这个法门,那刀兵劫的众生还能相信吗?佛对此有个精辟而形象的比喻:就像油灯在最后熄灭的那一刹那,会突然回光返照一下,灯火很炽盛。就好像人在死亡之前,可能会有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精神忽然特别好,但随后会进入死亡过程。

释迦佛的法运亦复如是,这一百年就是最终消失前短暂的回光。那时的众生的根机恰好比较利,能体会到刀兵劫的剧苦,此刻忽然闻到了阿弥陀佛的名号,他那种一往情深和一心归命的心就油然而生,沛然莫御。此时悲切念佛,求往生出苦海的心,自然会与阿弥陀佛悲心相应,蒙佛悲愿摄受,即可往生极乐世界。

这段经文彰显出释迦牟尼佛极重的大悲愍念众生之心。刀兵劫是无明黑暗极其深重的时候,然在众生恶业浊浪滔天的彼时,念佛法门仍然能够作为慈航,运载众生脱离苦海,在茫茫暗夜中,六字洪名依旧可以成为烁破黑暗的慧炬,引领念佛人速出火宅,这是何等慈悲与胜妙啊!

加持这部经典最后住世一百年,也表明两土世尊悲心忧念未来的恶业众生,特别是法灭尽时剧苦的众生。这就好像父母去世之前,要为那些残疾的子女准备好田产资财,以使他们将来不至于饥寒困苦而死。在所有的大小乘经典都灭尽之后,还要仰靠这一部《无量寿经》所宣示的净土法门,为刀兵劫剧苦众生作最后的救度,给予他们最后的脱离险境的机会。若无至极的悲心,何能事先预备好这样的救度方法。思惟于此,方知佛恩浩大,欲报佛恩,昊天罔极。

在末法情态越来越深重的时候,众生的根机亦越来越陋劣,此时此际,唯有净土法门能够当机,能够惠以众生真实之大利。只要有六字洪名存在于这个世间,也就是佛的正法还在这个世间。六字洪名的消失也即是释迦佛的法灭,二者紧密相依。因此,六字洪名即是十方诸佛相传之慧命,亦即一切众生得以出离三界火宅之根本。特别是经法灭尽之际,释尊特留这个法门住世百年,非常奇特,我们要感戴佛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已经明心见性,何必还要再求生净土

天如惟则(1286-1354),是元朝临济宗禅师。禅师幼年于...

要有速求往生之心

众生的共业都在面前,我们也没有能力去扭转狂澜。但平...

念佛得速疾解脱

得疾解脱者,《智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的启示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作为净宗根本经典之一,是释迦牟...

娑婆世界的安乐夹杂着毒药

娑婆安乐的果报,在经典上讲一个譬喻:譬如美食,夹杂...

《维摩诘经》的净土观及修行方式

二十世纪的现在,杀人利器发达的今日,来提倡修行净土...

什么是般舟三昧

各位有缘,阿弥陀佛,在净土法门中,有一种特别的修法...

念佛生不起信心该怎么办

问: 以前也知道念佛,但却不知道这句名号的来龙去脉...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每个众生都有他不同内涵的恐惧的理解与表达。对于一个...

净业助行,培福载道

净宗以信愿持名为宗,以往生西方净土为趣。念佛法门虽...

反思我们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众生

等到临死的时候,你一生所造的恶业,都到了秋后算账的...

临终往生有两种说法该如何抉择

问: 有关临终往生有两种说法,一直困扰着净业行人。...

【佛教词典】念住加行

【念住加行】 p0803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八卷三页云...

【佛教词典】帝释瓶

(物名)帝释天之宝瓶也,所须之万物,自然涌出。又云...

以水譬喻七种人

昔日,佛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一日,佛告诉比丘...

学道之人的五种心

憨山大师在《示马居士》法语中,以学道之人的五种心来...

怎样才能让自己不受伤害

一位刚从领导岗位退下的老居士来看望清净,诉说自己近...

知恩报恩的雁王

从前,在波罗奈城附近有一个大池塘。池塘里,有很多鱼...

如何理解「人成即佛成」

问: 请教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

做什么都不要求回报

人们在世俗的生活中工作,是为了获得某些报偿。但出家...

六个方法对治烦恼

问: 大师您好,我自己很容易为一些小事而感到烦恼,也...

可不可以同时干好多事并学习呢

问: 师父,可不可以同时干好多事并学习呢? 慧广法师...

大安法师:如何依止善知识修学佛法

问: 我们常常听到依止一位善知识修学佛法,应该是百...

成功需要永不倦怠的心态

职场中有一种心态是令人尊敬的,那就是实习生的心态。...

佛教徒可以吃「香菜」吗

是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对香菜这一词有些忌讳?尤其是...

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问: 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慧律法师答: 那是错的,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