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末法众生的障深慧浅

大安法师  2023/06/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末法众生的障深慧浅

“障”就是障碍我们修行的东西。这个障有外面的障碍,有里面的障碍。外面的障碍有两种。一种是生存的压力,一天不干活,就一天没有饭吃。一辈子就为了一点基本的生存去奔波,空不下一点时间来修行,这就是障碍重。第二个外面的障碍就是想修行,结果碰到外道、恶知识或者一些邪魔恶鬼,来牵扯你,缠着你,不让你修行,这是外障。

那里面的障碍也有两种。一种是身体不好,疾病缠身,进一步夭折、寿命短,所以这是里面的障碍。第二种障碍就是愚痴,虽然也听法也看经,但是没有记忆力,没有理解力,甚至会把意思看反,颠倒,这也是自己的障碍。

所以,我们的障碍是很深的,尤其是末法众生。同时慧浅,智慧很浅薄。谈智慧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方便智,又叫后得智,又叫善巧权智,这是从应对事情而言。第二种是真实智,真实的智慧,又叫般若的智慧,这是对诸法本质的空性的把握,又叫根本智。

那我们这两种智慧都缺乏。谈根本智,我们根本就一点感觉都没有,实相般若我们摸不到边。方便般若是从实相般若根本智里面显现出来的。

再看方便慧。比如我们闻思修三慧就为方便。闻,就是耳根听闻佛法,有信心;思,就是思维法义;把闻、思落实在修行上,就叫修慧。所以具足闻思修三慧,说明有方便慧。进一步地,能够开悟,就是见道,见道在宗门下就是明心见性,这叫真实慧。那见道里面,小乘和大乘又有所不同。

大乘的见道有两种:一种是觉悟到空性,而且由空出假,叫假谛;那进一步地就是空假不二,双遮两边,双照两边,就是中道。能把握大乘中道,这才是大乘的见道。那中道又有浅深的不同。别教讲次第三观,就是但中。比如次第三观,就是先空观,再假观,再中观,这叫但中。那圆教的三观,那就一心具足,叫一心三观,即空、即假、即中,这叫圆中。

所以谈智慧,它是有浅有深的。从闻思修三慧来说,闻慧就比较浅,思慧就比较深。乃至别教的但中为浅,圆教的圆中就为深。所以大乘讲通教、别教、圆教,谈智慧的问题,互相对待、比较,才能知道。

那这里谈自己修行上障碍深,就意味着外面的障碍和里面的障碍同时具足,“内外交攻”,这就是障深。说自己障深慧浅,慧浅就是闻法熏修的机缘就很少,理解不到位。还有,你的闻熏想落实在修行上,障碍就马上出现。

比如,刚刚想发心修行,马上就生了一个重病。刚刚想在佛道里面用点功夫,就遇上了邪师,把你引到其他地方去了。比如,有的人想发心念阿弥陀佛,结果遇到一个人说某某咒很好,说你业障重,一定要持某某咒,消了业障才能念佛,业障不消掉你念佛没用。他碰到这么一个邪师。那就先消业障再来念佛吧。然后他可能持个咒,一辈子业障也消不掉,他就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来念佛。这都是障重、障深的表现。

还有一个障深的情况就是修行还没有得到内凡位——内凡和外凡,在大乘佛法,初信到七信以前都属于内凡。信位之前属于外凡——内凡位都没有得到,他就得少为足,增上慢,说他已经一超直入如来地了;稍微通达一点世间的智慧,就说自己大彻大悟了,这就叫慧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为小失大

从前有一个商人,借给别人五分钱,那人很久没来还,他...

这个世间上的罪业,是可以改变的

我讲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是出在智者大师的传记里面...

改恶行善,罪自消灭

若人有过,自解知非,如果自己做了错事,肯承认错误,...

拒绝眼前利益的智慧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大学刚毕业的上海小伙子,经营起...

法华会上为何会有五千人退席

这段经文,几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两个重点在解释:第...

皮肤粗糙不干净,是什么罪业导致的呢

一鬼问言。我有一夫。而畜多妇。我应直宿。而不见纳。...

安了一个「我」,修行统统卡住了

明心见性的人,他们的心境是什么?古来大德有几种形容...

四十八大愿——(第25愿)菩萨演一切智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我...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问: 如果工作生活忙碌,怎样达到念佛三昧? 大安法师...

念佛的十种功德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一、昼夜...

现报、生报、后报

现报 就是我这一世行善或者作恶,就我这个业报身去做,...

打坐只观息,不念佛不持咒可以吗

问: 我打坐,观察身体内自然气息的运转,但是我不持佛...

【佛教词典】现量违宗难

【现量违宗难】 这是唯识九难的第六难。外人问:色、声...

【佛教词典】鸡狗戒

鸡戒与狗戒。印度外道苦行之一。外道以苦行为出离解脱...

福报的陷阱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贴疏》里讲: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

唐密阿阇黎一行和尚的故事

释一行,俗姓张,为巨鹿人氏。本名张遂,于嵩山皈依剃...

天下不治,匹夫有责

人在天地之间,藐乎小尔,何以与天地并称,谓之为三才...

做人请牢记十个字

第一个字:清。 不是自己劳动所得不要,不要授人以把...

情欲如水,因果轮回如堤坝

原文: 譬如长江大河,由有堤圩,故不横流。人情如水,...

无明虽然颠倒,觉性依然不动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整部《楞严经》都是在讲这八个...

如何把握我们的命运

一、什么是命运 有人说:心决定性叫心性,性决定命叫性...

《古杭云栖莲池大师塔铭》略释

一、发出离心,断爱出家 居常太息曰:人命过隙耳,浮生...

普贤菩萨与峨眉山

普贤菩萨是佛教传说中四大菩萨之一,道场在四川省峨眉...

星云大师《心念决定命运》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命好,不但要好命,而且要长命。无...

夫妻相处之道

在我的信徒中,青少年不少,老年人也很多,但中年的夫...

率先迈出化敌为友的一步

从前,苏伯比亚小镇有两个叫乔治和吉姆的邻居,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