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宗的祖师们对戒律是非常重视的

大安法师  2023/10/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净土宗的祖师们对戒律是非常重视的

念佛求生一法,虽然仰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但是中国净土宗祖师,在这样的修行背景上,跟宗门教下融合的一点,还是在戒律方面。跟宗门教下任何的修行,共有的都是注重戒律,不会说是由于靠他力,我自力就不管了,就可以放任。

恰好相反,更要自重、自尊,要严守戒律。慧远大师他的修行背景是般若的,搞般若法门的行人一般比较洒脱一点,不一定注意到行为的威仪、细节。但慧远大师不一样,一方面他有般若的洒脱,另一方面他在比丘法的行为上真的是非常严谨。

由于慧远大师的因缘,十诵律,第一部比丘的律,是在慧远大师的敦促请求下完成的。十诵律出来后,他就真修实干,他过午不食那是非常严格的,到临终的时候,他示现生病,有人请他喝点米汤,他不答应,因为过了中午了。就说搞一点蜂蜜调水,给他吃,非时浆是不是可以,他也拿不准,让律师去找律部,看是不是允许。因为律藏卷很多,还没有找出来,慧远大师就往生了。说明慧远大师对细节都是注重的。

善导大师你看他的持戒,比如有几个细节:他的眼睛从来不看女人的,他走路是单独走的,不跟人在一起共走。在一起共走,就会说闲话。他单独走,还可以自己念佛。

看到祖师的这些行为,我们自己都会惭愧的无地自容。我们走路可能还恰好相反,要几个伴啊,要不很寂寞啊。念念都在道上的人,他有与众不同的、特立独行的风范,这样才能够成就他一代祖师的德业。善导大师不睡眠,这也不是我们能够学得到的,夜不倒单哪。

永明延寿大师,他很注重《梵网经》菩萨戒,他有一个基本观点,你要求上辈往生,一定要受菩萨戒。莲池大师,蕅益大师是生活在明末清初,中国的戒律很松弛的时候,甚至戒坛都废弃了很长时间。一般禅宗比较兴旺的时候,比较洒脱一点,对戒律比较松弛。莲池大师重新恢复比丘戒法的授受,三衣一钵这些。然后他对比丘戒、对菩萨戒、对沙弥戒都有整理,都有著述。

还有蕅益大师,他对戒律是一往情深,他早年在二十四岁的时候主要是禅法,径山坐禅,开悟。开悟之后,他就开始深入律藏,三次阅律藏。用二十多年的时间著述了一本《重治毗尼事义集要》。他看到禅宗的弊端,不在于所谓的著相,而是根本没有戒律之相;不在于教法很多,而根本就没有教法。

所以他要用戒律,用天台教来匡正那个时候的狂禅,空腹高心的狂禅。蕅益大师就自己一边学,一边带一批人学,但是从那个时候我们都能看到,跟随起学戒律的人很少,一般常随众十来个人,有时候六七个人,最后剩了二三个人。藕益大师后来就说“庶几二三子,慰我平生思”。跟他学戒律的就是二三个。甚至二三个人还不幸短命死矣。所以他觉得戒律太难弘扬了。

他在五十岁那一年,有一次跟他的弟子成时说,我早年有一个大的志向,就想恢复佛世的芳规,聚合五比丘如法共住。因为戒律讲,无论在像法、末法,只要有五比丘如法共住,就表明佛法的正法还在这个世间。他找五比丘如法共住,最后搞了二十多年,不可得呀。他说现在我不再是那个志向了,我现在是念念求生净土。现在讲点法,无非给众生种一点圆的种子而已,不再像年轻时候--年轻时候可能志向很大,要把众生一网度尽。这个愿望现在没有了,做不到啊,等自己从西方极乐世界回来以后再来说了。

可见戒律很难弘扬,但是蕅益大师尽了他最大的努力去弘扬。对持戒和念佛的关系,藕益大师是非常明确地表明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念佛人一定要持戒,一个不持戒的念佛人不叫真念佛人。

省庵大师说自己是“行在梵网,志在西方”。印光大师对五戒十善也非常地重视。我们看到中国净土宗祖师对戒律是非常重视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苦以折伏,乐以摄受,令起厌离

于是无苦乐中,示苦示乐。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

以纯孝之心念佛的婆罗门女

佛像能引发人的善根。当时有个婆罗门女在瞻仰顶礼觉华...

劝进行者的四种功德利益

你劝勉他人修净土,有个前提,你必须自己有坚定不移的...

为何要受持「不杀生」戒

说起五戒大家并不会感到陌生,五戒是中国大乘佛教中最...

抱年轻女人与抱一条死狗的感觉一样吗

若受离一切所应远离身语业,安立第四苾刍律仪,一切不...

【推荐】相同的肺病,不同的境遇

我的俗家四老中,有两位是因肺癌去世的,前后仅相差两...

在念不退当中,顿然超越四十一个因位

为什么净土法门,往生一法是这样的圆顿超越,胜异方便...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使用方法

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能够信愿持名,就是多善根多福德

什么叫多善根?多善根不是你自己有多少善根,而是阿弥...

总是胡思乱想,心静不下来怎么办

问: 我是一名学生,平时玩心比较重。心也总是静不下...

如何判断念佛人在平时或临终是否具备信愿

问: 我们通过什么样的现象,以什么方式去判断念佛人...

菩萨布施,等念怨亲

菩萨知道贫穷之人就心怀多怨,所以首先要行财布施,把...

【佛教词典】非法贪

谓于母女姊妹。及余随一亲眷。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

【佛教词典】名衲

(杂语)衲衣者。僧之所服。故名僧谓为名衲。续稽古史...

活驴现杀,受现世报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就和动物打交道,记得我上小学时我们...

【推荐】数息的修行方法

昨天讲到,禅修要做到五个坚持。其中第一个坚持,就是...

从佛教的角度来处理婆媳关系

社会是由一个个的家庭组成的,而夫妻关系可以说是家庭...

圣严法师《永怀成就众生的弘愿》

我们悦众菩萨就必须要具备这样的精神。有很多人跟我讲...

愚夫愚妇没做利他之事,为何也能往生

问: 《净土圣贤录》中的许多事例,愚夫愚妇等念佛,并...

祸福相依,福报不可享尽

有一个观念大家要了解。我们有情众生,特别是佛弟子,...

修净土法门还可以诵楞严咒吗?

问:我受了五戒修持净土,现在早晨诵楞严咒。有的佛友...

末法时代是怎么回事

问: 末法年代是怎么回事? 成刚法师答: 佛说正法五...

九种极好的补气补血食物

天凉了,不少人表现出怕冷畏寒的现象,其实大多是因为...

竭诚致敬能获佛法利益

持经利益随心论,以今人受持经典,了无敬畏而发。欲得...

念生死苦,功夫才用得起来

大家念佛的时候要观想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这四种...

为了自己的好运,请注意自己的言行

有的人认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切要靠自己努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