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末法时代是怎么回事

成刚法师  2016/07/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末法年代是怎么回事?

成刚法师答:佛说正法五百年,正法就是有教,有修,有证。在佛那时代,无论出家还是在家的佛门弟子,因为都是利根,妄想习气非常轻薄,就像经过历劫生生世世的修行,到此生此世,果已接近成熟,到瓜熟蒂落之时了,就像春天种瓜,到秋天瓜自然成就,不摘自然就掉了。佛那时代,在家、出家的四众弟子都是大智利根的人,所以那时有教,有三藏十二部教典,凡是皈依三宝的佛门弟子,都能够真实修行,依法修行,都能够证圣。有教、有修、有证,所以叫正法。

具有佛法气氛。佛这样说,也是指大多数,就像百分之九十五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个别的也有不证的,也有不修的。所以,正法就是这个标准,有教,有三藏十二部教典;有修,弟子们能够依法修行;有证,就是能彻底地断除生死惑业,能够证圣,能够出离生死,究竟成佛,或者得证小乘阿罗汉果,或者证辟支佛果,或者证圣位菩萨,或者得成无上菩提,究竟成佛。这就是正法。

佛说像法一千年,像法的标准:有教,有佛的三藏十二部教典;有修,也能修诸禅定,世间的四禅八定,出世间的第九次第定,也能真实修行。有教有修,也能够成就种种禅定,但是一般达不到证圣的目的。有教有修无证;成佛证圣的少,一般能够成就世间的禅定,四禅八定。当然也有证圣的,但和正法时期比较来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证圣。

正法时期,像有的比丘尼,过去她不懂得佛法,但经过佛的几次开示,她就能顿悟、顿断,马上就彻底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能够明心见性。悟了以后马上就能断除生死惑业,马上证圣,吐火吞水,飞在空中做种种变化,证阿罗汉道。为什么呢?她就是上根利智,就是瓜熟蒂落了,此生此世应该成就了。在佛那时代,都是这样,都有佛法气氛。

在像法时期,就是有教、有修、无证,虽然能成就种种禅定,但是达到证圣的人很少。那么我们末法时期,有教,有佛的三藏十二部教典,本自具足,但是无修,无证,看起来好像在修行,其实还没离开贪、嗔、痴性,总是憎、爱两种虚妄心行交替心中,不能真正地降伏其心,只能修点福德,像修庙,做诸善事,布施啊,从事相上修诸善法,不能成就自己心上的智慧之性,能修福不能修慧。修慧就是降伏其心,断除自己的生死惑业,发明本具之佛性,就是成就法身慧命。末法时期因为我们众生的妄想习气、生死习气重,虽然想修行,但是种种障碍、系缚和逼迫,佛法实行不上去,念佛也念不到一心,守戒也守不到严处,禅定也不能成就,所以没有佛法气氛,是有教、无修、无证。

现在我们能修点福德,做点善事,但是避免不了贪、嗔、痴性。佛是福慧双修,福慧两足尊嘛,既修福也修慧,虽然做一切善事,心无所住著,能够即相离相,就像《金刚经》所说的道理似的。所以末法时期是有教,无修,无证。这个无修、无证,就是说大多数,甚至百分之九十九都不能证圣,所以我们的本师大慈大悲,特开净土法门,无问自说。大集经说:末法时期,亿亿人修行,没有一人堪仗自力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所以这是一个方便法门、特殊法门,所以我们应当修学。仗自己的心力,也仗佛的愿力;仗自己的心力,就是我们不念到一心,有妄想隔碍,阿弥陀佛想接引我们,那么不能感应道交。

所以这就是靠自己的心力,必须一心念阿弥陀佛,念到一心,那么极乐世界佛的庄严相好琉璃世界也由这一心变现,我们才能在莲花上化生,佛才能垂慈接引。这就靠佛的愿力。佛的愿力和我们自己的心力是不二的。如果光靠佛的愿力,我们不一心念阿弥陀佛,那么我们永远上不了极乐世界。因为我们有无明妄想隔碍,把我们和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隔得十万八千里,对面不相逢。所以我们要一心念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也是在我们的心上成就。佛念不到一心,那么佛也没有办法垂慈接引,因为有无明妄想障碍,这也是靠我们的心力。

我们只有一心念阿弥陀佛,克服了这一切无明妄想的障碍,把它歇灭,那阿弥陀佛才能念到一心。这靠我们自己去努力,在心上成就,心上达到一心了,那么识变,唯心所现,极乐世界依正二报现在面前了,我们才能在莲花化生,佛才能够垂慈接引。这就是佛的愿力。佛的愿力和我们的心力、自力是不二的,离开佛的愿力也没有我们的心力可得;离开我们的心力也没有佛的愿力可得。所以应当这样去成就净土法门。

末法时期,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地通达佛的三藏十二部教典,依之发起真实的修行;能够彻底地觉悟、净化,就有佛法气氛,那么是个人的超越,谁能觉悟,谁能净化,谁能超越,具有佛法气氛,那么也可以成佛,就超越了末法。这个法末不末,就在于我们每个人能不能觉悟、规范、净化自己;如果我们能彻底觉悟、规范、净化自己,能够达到证圣的程度,那么我们就具有佛法气氛,我们就不是末法。末就是后,后尾为末。我们具有佛法气氛了,就是正法。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够觉悟起来,很好地净化自己的心,那么末法也就是正法了。末和正是在心上,在于我们心上觉悟到什么程度,能够净化到什么程度,不能一概而论。谁觉悟,谁净化,谁超越,谁就是正法;谁迷闷,谁浊恶染污,谁就是末法,没有佛法气氛。当然,末法时期众生的生死习气非常严重,达不到证圣的那种程度,所以佛称为末法时期。末法一万年。

末,就指心迷惑浊恶染污说的。心觉悟、净化了,就是正法,就能开佛知见。指心说的,在于我们的觉悟、净化程度。

佛法更不是其它,就是依据佛法我们正确地认识宇宙人生,用世俗话说,就是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能够按照事情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这就是觉悟的意思。正确地认识宇宙人生,才能够正确地对待。用佛法正确地认识了,我们就要按照佛指引的正确道路去实行,规范、净化自己的身、口、意,就是心里想的,口里说的,身体造作的,去掉浊恶染污的部分,这样我们就能殊胜起来,与佛法相应。如果我们自己心不觉悟,不去规范、净化自己的身心,不断除自己身、口、意恶的气氛,那么想得佛法利益是不可能的。不从求中得。我们的贪嗔痴性、危害性、愚痴暗昧性,还不能把它相应地减损断除,老是想求得,不从求中得。

求本身也是一种妄想,一种罪业。就像世间似的,我们要想赢利,得到钱财,赶走贫困,使生活幸福起来,就得实实在在地去做一种事业。或者种田,把田种好;或者做工,把工做好;或者经商,把商经营管理好,这是赢利的道路,得到钱财的方便办法。如果这些都不实行,不去很好地做事业,就想得到钱财,钱财不从空中掉,也不从地上长,这都是障碍、系缚、逼迫,反而苦。就是要通过我们的诚实劳动使我们富裕起来,生活幸福起来。佛法也是这样,通过我们实际的修学,减损我们的生死习气、妄想执着,这样我们的智慧之性才能增长,善根增长。这样我们就自然出苦得乐了。

学佛不能学自私,太自私了不好。心要容纳一切,心大意大包罗天下,宽人宽己,应当发慈悲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讲预测和问灾难是否正修

问: 我们有些同修很喜欢大谈感应,或讲些预知,问灾...

什么条件才能皈依呢

问: 法师,几年前就对佛法有一点儿兴趣,但对于皈依我...

「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理解

问: 《坛经》中说: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更适合个人修行对吗

问: 大家都觉得六祖慧能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

念念贪嗔痴,还有功德和护法神吗

问: 阿弥陀佛。弟子最近看了悟达国师的故事,有个疑问...

学佛要怎么学

第一是严守戒律,让自己外在的行为和内在的心念都清净...

如何面对烦恼心很重的家人

问: 如何面对烦恼心很重的家人? 慧律法师答: 家庭和...

对待坏人应该是嫉恶如仇还是包容随顺

问: 佛弟子对于恶势力、恶现象、坏人坏事应该是嫉恶...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不要认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

不要认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要知道,开悟后正好...

物质需求与精神生活

外出朝山,行走于东北乡间小道上。一老农肩挑重担,迎...

郁伽长者所问经(白话浅释)

在印度舍卫国的大城里,有一位年高德重的长者,名叫郁...

维摩诘之美:十八条在家居士的榜样

维摩诘居士是大乘佛法中一位著名的在家菩萨,维摩诘,...

【佛教词典】般迦舍末底

(术语)Prakā?amati,沙门名,译曰照慧。见求法高僧...

【佛教词典】念佛回向

(一)念佛者将其念佛之功德回向于净土,或回向于他人、...

突发脑溢血,念药师佛化险为夷

药师法门,又叫延寿法门。当有人死相现前,神识出窍之...

以三见阐明破三关

修行要在实行,不是口说就能起作用的。此事无形无相,...

减程送水

有一个老人,见到几位小孩在那里玩,即说:小弟弟们,...

路边的「阿弥陀佛」

在台湾参学其间,我发现一个现象,在台湾的道边路旁,...

父母的教训和责罚

居则致其敬的意思,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做子女的人,无...

对别人最深的伤害是语言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极其优秀,可是...

谦卑的力量

谦卑的力量,不在于形体的大小、气势的强弱,而是用柔...

北宋高僧大通善本禅师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佛法传入到东土以后,一开始有点...

如何看待破戒僧和皈依僧

问: 对于破戒僧只能做到表面恭敬,做不到由衷地恭敬,...

用四无量心对治烦恼

如果学佛者在生活中解行并进,开、示、悟、入佛的知见...

味精能挽劫运说

饮食于人,关系甚大。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故曰食为民...

成功就是找到本分

其实成功并不难,难的是在纷乱复杂、迷惑重重的世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