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从「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来深信佛力

大安法师  2023/11/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从「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来深信佛力

从理上相信,这就是要相信三种力量。《般舟三昧经》跋陀惒一一这是贤护长者,他修般舟三味,定中是见到阿弥陀佛的。定中见阿弥陀佛,他还在悲愍没有得念佛般舟三味的众生,提问:“众生如何得以往生净土?”阿弥陀佛还是告诉他:“一心称念名号,即得生我的刹土。”这里,能够往生净土,乃至于得般舟三昧、念佛三昧,谈的三种力量,这三种力量怎么去相信?就是佛力、法力、自功德力,怎么去相信?从哪里入手?它都是很形而上的东西。

蕅益大师在《要解》当中注解“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的时候,他有一个让我们产生深信的下手处。我等众生往生,都能够到极乐世界去,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句话如果没有祖师给我们注解,我们都会很肤浅地看过,草草看过,但实际上里面包含的义理极深的。这些诸上善人都是等觉菩萨,我们带业往生的凡夫按照自己的因果是没有办法跟等觉菩萨在一起的。

为什么我们都能在一起?这就谈到极乐世界有四土的问题一一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在他方世界,四土是隔开了的。我们这个世界也是凡圣同居土,我们是凡夫的境界,但是圣人也在这里修行。文殊菩萨在五台山领·万菩萨修行,你到五台山走一趟,能见到文殊菩萨吗?你能看到他的大圣竹林寺的那种黄金地面、一百二十个庄严的院落吗?看不到,它跟我们隔开的,除非特殊的因缘,除非是像法照大师这样的德能,它也是文殊菩萨透过法照大师给我们通个信息。

但极乐世界有一个特点,是不隔的,圆融在一起。我们凡夫就是到了凡圣同居土,但是能够见到声闻、阿罗汉和辟支佛,这就等于生到了方便有余土。能见到文殊、普贤、观音、势至,乃至于弥勒菩萨,这些菩萨都在极乐世界,这就是一生补处菩萨,我们能见到,等于我们生到了实报庄严土。

尤其重要的,我们天天能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安立在常寂光土,也就等于我们同时也在常寂光土。我们学佛的人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他有一个胜妙的地方,就是能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是他方的净土所没有的。

在修行过程当中,我们无量劫的要了生脱死的一桩大事因缘,就在于凡圣同居土这一关很难出去。我们是凡圣同居的秽土,靠自力竖出,要断见思惑。但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等于也是往生到凡圣同居土,他是凡圣同居的净土,我们是凡圣同居的秽土,在这里我们跟上三土是隔开的,我们横过去。

为什么叫横超,不叫竖出?这两个概念定要搞清楚,通途佛法是讲竖出的,净土法门是讲横超的。横着过去,是由于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的净土跟我们凡圣同居的秽土可以对接,都是凡圣同居土,就好像在一个楼里面,从东边到西边。到了西边的那个凡圣同居土,它跟上三土融在了-起了。于是凡圣同居土这一关在我们这个世间很难突破上去,但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自然地突破了,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了。

所以,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就超胜十方所有的凡圣同居土。在这里要建立信心。了解了这个,才能够深信阿弥陀佛的愿力。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凡圣同居土可以跟上三土在一起?可以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来自于阿弥陀佛的愿力。没有这个大愿,不可能出现这么一个奇妙的现状。

进一步说,与诸上善人俱会处,“处”是一个土的概念、居住的环境的概念。进一步来说,土和心又是同体的、不二的,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换句话来说,也就是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心,与诸上善人俱会的一心一处也全体的都是阿弥陀佛的那个心、那个土。这就是众流归海,等同一味;大雪封山,等同一色,大平等的境界出现了,乃是阿弥陀佛的大平等心的呈现。

所以,这个大悲愿力是大平等心、大慈悲心、大智慧心、大善巧心的高度的结合,才会出现这么一个奇异的现象。

所以,从这里就要深信阿弥陀佛的这种愿力。这就是信第一个力--阿弥陀佛的愿力。对于一个修净土的人来说,自始至终都是伴随着愿力的加被。从他开始念佛,从不怎么信到比较相信,到深信,开始不怎么发愿到最后有切愿,以及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到极乐世界华开见佛,在那里进一步闻佛说法,进一步地断无明,行菩萨道,得一生补处,乃至于到他方世界示现八相成道,这个全过程都是伴随着阿弥陀佛的愿力加被。

《阿弥陀经》讲,每天“常以清旦,各以衣械,盛众妙华”,供养他方世界十万亿诸佛。每天都做一个供养他方世界的佛的事情,佛力加持让你有能力去,佛力加持让你有种种的供养具,应念现前。这都是阿弥陀佛的愿力。信这个愿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往生到极乐后还会迷吗

问: 《妙法莲华经》说我们原来是佛,现在迷了,那我...

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问: 念佛到一心不乱和念佛三昧的区别是什么? 大安法...

守培法师:念佛四十八韵

一 念佛最高古,能离生死苦; 托生宝莲华,安居极乐土...

【推荐】净土法门的本质要点

了解这个佛的本怀之后,我们也要把出生死、成佛道作为...

万修万人去是有前提的

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

念佛的心不能带条件

诸位,我们要注意你带条件,这个条件这个因缘就是外境...

【推荐】念佛法门的重点在于感应道交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禅--净土宗念佛法门的助行

既然是念佛,就以真正的深信切愿来执持佛的名号,这是...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诚实比说谎更容易

俗话说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诚信是与人交...

通玄秘诀,换骨神丹

九、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者,七地仅名现相,八地乃得...

大安法师2024年正月初三开示|一念与十界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彻悟禅师语录》...

念佛行人如何看待疾病

问: 念佛行人如何看待疾病? 大安法师答: 疾病有种...

【佛教词典】义褒

(611~661)唐代僧。常州晋陵(江苏)人,俗姓薛。初...

【佛教词典】指印

(杂名)即拇印也。行事钞中上曰:诸书指印遣使。同资...

人的生命动力是否都来自于欲望

昨天有位居士问我:人是不是活在欲望之中,靠着欲望来...

生死关头苦无伴,唯修三福能安度

无伴过患,就是在生死关头无依无靠的痛苦。 如云:若能...

星云大师《不杀生与护生》

佛教提倡不杀生,不杀生是一种慈悲,不杀生而护生,进...

要做老实人,勿学口头三昧

东林寺每逢法会繁忙时,会有许多开车的师傅在寺门外候...

慧律法师《举弊救偏》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

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报

有一位高僧行脚于各个寺院、去礼拜参访。有一回,他来...

《阿弥陀经》跟《圆觉经》的会通之处

如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是《圆觉》义。《佛说...

佛说布施功德因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止住时,曾为大众开...

人间如剧场,个个是演员

要出家就没有远和近,就要发起心来,慈悲喜舍四等心遍...

消灾免难应当吃素戒杀

我们还是都讲吃素好、戒杀放生好。祖师说:「千百年来...

若非老僧定力够,几作驴儿被他骑

我们学佛的人,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一定要牢牢记着,...

选择不同,命运就跟着不同

眼见逃荒的人越来越多,王老六背起自己的全部财产一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