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万法虚伪,唯是一心,了悟自心,触目菩提

大安法师  2023/1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万法虚伪,唯是一心,了悟自心,触目菩提

而妄从真起,波逐水生。即念即空,居然本体。非于念外别得菩提,故云万法虚伪,唯是一心。了悟自心,触目菩提矣。喻如病体瘳时,便名健体。乱民定后,即是良民。去念而求心,是医必灭身而疗病,将必屠国而安民也。岂理也哉。——《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这是告诉我们,对妄想杂念要认清它的本质,不要害怕。要知道,一切境界都是“唯心所现”。“唯心所现”,它唯的是什么“心”呢?业识心。一般我们讲心意识,妄念即是心意识这业识心所显现。但业识心又是从哪里过来呢?它的本质还是真如自性!如果我们的心离开妄念、离开动相,一切境界就会当下平沉了。“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唯有这一妙明真心周遍虚空法界。

所以,了悟本体的妙明真心,就会“触目菩提”了,就是显现出来的都是菩提的觉性,就是禅宗常常讲的“祖师意”“百草头”“庭前柏树子”……就好比我们的病体如果痊愈了,转变过来就是一个健康的身体;叛乱之民被平定,或者招安、安抚之后,一转化就是良民。同一个人,在没有教化之前,胡作非为,是一个乱民。现在经过教化,经过国王的力量,无论是震慑还是劝化,他守规矩了,就成了良民。这就是说,我们要求这个“妙明真心”,不是说要把念头灭掉才能求得。

如果你想先把这个念头去掉,再去求“妙明真心”,这就好像一个医生先把病人的身体给它灭掉,才能把他的病治好一样。这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我们对这个念头不要害怕。这个念头也是从我们的真如自性里面生起来的。

我们看“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这种生灭法, “无明”之前是什么呢?真如自性嘛!一念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一念妄念产生无明,不明了嘛!所以才生起了“十二因缘法”这样一个“三世二重”的因果!这样一个“念佛”的念头虽然是妄,但它是从真如自性里生起来的,就好像波浪是从水里生起来的一样。所以要在生灭念的当下,体会毕竟空的本体。不是要在这个念头之外,想要得到一个菩提觉性。明白这个道理吧——即烦恼为菩提。

了解了这个,你就是这样去念佛,念、念、念……念到最后,功夫到了临界点的时候,能念、所念打成一片的时候,就契入真如自性、无生法忍、法界的本体了。

我们这个能念的心,当下就是法界的本体,当下全体也就是法界。这里面如果有妄念,你不要害怕。对妄念,你不要去理睬,而要全神贯注于佛号。

为什么说要“自念自听”呢?听得清楚,能念的心和所念的音声产生一种互动。把佛号念清楚、听清楚,这就是专注在佛号上。妄想杂念像浮云,飘来了就让它飘来了,飘走了就让它飘走了。慢慢地你念佛念到相应了,妄想杂念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但是还有妄念的背景,这是很正常的,你不要害怕。甚至由于念佛把多生多劫的业力种子又翻卷出来,可能妄念还来得更大。在妄念来得更大的时候,仍然不要害怕,还是专注这句名号。

千万不要认为“我不念佛还比较清净,怎么一念佛还有这么多妄想杂念呢”?这是一个错误观点,好像这个妄念是由于念佛导致的,于是就不愿念佛了,不敢念佛了。你通过念佛把妄想、把业力种子激活出来,这就是一个转化嘛,就是一个消毒的过程,就是一个消业障的过程!念佛将多生多劫的业力种子激活出来以后,阿伽陀药(六字洪名)马上过去,这个业力种子马上消失。这个业力种子的障碍通过念佛念掉了,身心就会越来越轻安嘛,内在的光明可能显发得更多。

所以这是件好事,念佛把你内在的病灶给念出来了。千万不要以为念佛将业力种子激活出来,是不好的事情。

妄念是病,佛号就是药。你就注意这个药、药、药,药下到一定的剂量,这个妄念就越来越稀少,甚至还真的会有一段比较空明的心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佛陀开显出哪些自性的功德

佛陀回光返照,用清净的智慧来观照如来藏妙真如性的时...

训练你的心

在定力的训练里,是以修行使心能安定和坚毅,这能带来...

「空、假、中」三观的具体操作

一心三观,它第一个,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个思想...

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主

吾人多在学地,其用力之功,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

【推荐】心地行为决定其相貌

譬如慈善有德之人,心地行为,悉皆正大光明,故其相貌...

心灵的漏洞

许多年前,有个求道的年轻人,为了获悉人生的道理,不...

把自己的慈心点亮

我们如果要净化社会,必须要先净化自己、净化心灵。净...

是思想决定你的生命

生命的产生和形成,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必有其因果,所...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瞻部洲中多苦事,娑婆界内少闲人

瞻部洲中多苦事。瞻部洲就是南瞻部洲,指我们这个世间...

喝药酒和鸡蛋牛奶是不是破戒

问: 居士修行如果有时一身痛,吃一点药酒是不是破戒?...

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埋少年魂

普劝修持第四篇:观苦、空、无常,修净土。就是要常常...

娑婆众生吃饱不是奔走尘务,就是昏沉睡眠,都是轮回的业

饭食经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毕钵去,不劳举拭...

【佛教词典】一切虚空极微尘数出生金刚威德大宝三昧

(术语)称大日如来所入南方灌顶智大福德门之大宝三昧...

【佛教词典】忏僧残即座诫敕法

子题:折伏法、调伏法、发露法 行事钞·忏六聚法篇:“...

传授八关斋戒开示

归依三宝是信佛的开始,信佛的入门; 五戒十善,才是实...

星云大师《维护正义的勇气》

舆论的力量与公权力的伸张是建设社会、安定社会的一股...

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我想,我们读《阿弥陀经》,有两句话是非常重要的,是...

好言一句贵千金

一个喜爱足球的女孩,考了许多年都没有被足球队录取。...

职业的正当与否,直接影响到幸福安康

生活在世间,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份安身立命的职业。人们...

大势至菩萨头顶上的宝瓶

大势至菩萨头顶的肉髻上,有一宝瓶,和观音菩萨的头上...

爱惜常住物,如护眼中珠

修福不修慧,象身披缨络;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 从前...

念佛念经时流泪是好是坏

原文: 念佛发悲痛,亦是善相,切不可常常如是。若常...

研读经教时,需要注意什么

原文: 看经须是周遍广博,方得融贯,不致偏执。盖经有...

平常颠颠倒倒,临终很难有正念

诸位!你要知道,你临终要能够不随境转,你 平常就要训...

被牛感化的斗牛士

这张不可思议的照片,记下了斗牛士Torero Alvaro Mun...

丑脸人与丑脸比丘

自古以来,天下父母都是爱护子女;但是却也有少数人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