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十八大愿——(第10愿)不起贪计身见

大安法师  2023/12/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十八大愿——(第10愿)不起贪计身见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我成佛时,我刹土的天人离开对诸法的虚妄取着,断除对自身的贪恋计较。若此愿不兑现,就不取正觉。

这一愿也称为“得漏尽通愿”。漏是烦恼,漏尽就是烦恼断尽的意思。本愿中讲不起贪计身见,即破除身见我执,断见思惑,得人我空。并断尽法执,就得法我空。如是证得人法二空,就叫“漏尽”。

身见我执,是吾人与生俱来最大的烦恼与颠倒,非常坚固。吾人本能地认为色受想行识五蕴是真实的,有主宰义,执着有一个“我”,于是也就产生“我所”的概念。与生俱来的我执叫俱生我执。唯识学讲人有八识,前六识为眼耳鼻舌身意,第七识为末那识,其特质是执着第八识的见分为我,执着前六识为我所用,于是形成了我与我所的观念。由此身见我执就生起了一切恶见、邪见,起惑造业,生起诸多烦恼,导致深重的痛苦,身见我执可谓是烦恼之源。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四比丘在树下讨论世间什么最苦。有说淫欲最苦,有说瞋恚最苦,有说饥渴最苦,有说惊怖最苦,四个比丘各执一端争执不休。佛陀经过树林时,四比丘便将所争论的问题向佛陀禀白,请开示。佛陀告诉这四比丘,汝等所谈的都不是究竟的苦义,“天下之苦莫过有身”,所有的饥渴、寒热、瞋恚、惊怖、色欲、怨祸皆是由身体衍生出来的,所以身体才是众苦之本。

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表达过同样的意思: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说的就是人之大患就在于有身,身体是祸患的根源。世间人一辈子劳心劳力,忧畏万端,用尽心机,无恶不造,其根源正是在于身见我执。只要有“我”和“我所占有”的观念,就被系缚在三界,生死不休。是故佛陀开示:要想离开世间的痛苦,就得要破除身见我执,才能得到寂静妙常,涅槃为乐。

吾人见惑的第一个惑就是身见。针对此一坚固的见惑,首先得修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从破身见我执入手。破我执,进而破除法执。《金刚经》“六如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是以般若慧剑,破除人法二执,证入空性。然因众生对身见我执以及六尘缘影的执着极为深固,是故,佛陀用了二十二年的时间来讲般若系的经典。般若智慧能够让我们观照一切法的真相。

世出世间一切法,所谓色法、心法、有为法、无为法、凡夫法、圣贤法,悉皆缘生无性,毕竟空,无所有,无所得。以无所得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知身如幻,从无明起,由业缘生,因生厌离,力破身见。

《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记载,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以身供养日月净明德佛,以天宝衣,而自缠身,灌诸香油,以神通力愿,而自燃身,光明遍照八十亿恒河沙世界。其中诸佛,同时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若以华香璎珞、烧香末香涂香、天缯幡盖及海此岸栴檀之香如是等种种诸物供养,所不能及。假使国城妻子布施,亦所不及,是名第一之施。于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养如来故。又云: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证知,舍身供养破身见,功德甚深且巨,昔智者大师即是诵到这段经文时,寂尔入法华三昧的。

阿弥陀佛在因地已经观察到他方世界的业力凡夫,念念俱生我执,念念贪着法的真实性,在我执和法执的怪圈中,难以出离。故以大慈悲心,称性发此大愿。他方世界的众生只要信愿称名,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自然得佛智慧光明加被,除灭我执身见,于极乐国七宝万物无我所心,无染着心,去来进止,情无所系,随意自在,无彼无我,无竞无讼,获得与如来一样的金刚那罗延的身体,乃无相无不相,人法二空,逍遥自在,伏灭三毒烦恼,趣向无上佛果。全摄佛德为己用,不断烦恼得涅槃分。此与通途佛法靠自力修行,动经三大阿僧祇劫的辛劳修习,方得人我空,自有云泥之别。

净业行人宜常思惟此愿法义,于此秽土,虽做不到破身见我执,至少也应淡化对身体的执着。比如有人将身体健康长寿作为念佛功夫好的标志,甚或认为,人能活到一百二十岁,就代表很有道行。所以,就有些僧人执着这点,身罹病患,不是繁念佛号,矢志安养,而是到处求医问药。这都是身见我执的表现,吾人要加以警觉。莲宗第十一祖省庵大师四十九岁就成办净业,预知时至,留偈,自在往生。诸信徒环绕,请他长久住世。省祖回答:“我去,即来。”可见,往生极乐净土乃是从三界牢狱释放,此大火聚,彼清凉池,欢喜前往,领受故乡风月。若眷恋此臭皮囊,贪生怕死,滞留火宅,不愿往生,岂不愚痴颠倒之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一旦选定往生西方,就应看成是极其重大的事

自己要想到:往生西方太重要了。一旦选定这条道路,就...

为什么净土宗可以带业往生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

不知念佛真意思,念到弥勒下生也不中用

念佛,三岁孩童也能也会;若论究竟有没有功夫,就大有...

究竟法

佛光禅师向学僧提一则公案道: 古时,人们大多用纸糊...

念佛就是佛法界现九法界隐

当我们的始觉跟本觉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

大安法师:十种念佛方法

至于念佛方法,净宗经典与历代祖师大德提供了诸多繁简...

心中抓取的影像越多,临终越难离开

【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剎那之希望。昼夜唯求解脱心,...

临终时心里除佛号外,不使有别的念头

所有存款,为防养老者,亦须交与孙子。即田地契志等,...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无量佛国净土,为何只求生西方极乐

有人再问:为什么我们不遍缘法界很多的净土呢?为什么...

文殊菩萨之微妙三德

文殊师利,此云妙德,以微妙三德,同佛所证故。亦云妙...

为何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

问: 怎么不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佛是念佛的什么? 大...

极乐世界是虚无缥缈的吗

莫说西方为譬喻,须知名与实相应。譬甜似蜜非无蜜,喻...

【佛教词典】诸佛不可思议不应思议

【诸佛不可思议不应思议】 p1362 无性释九卷十一页云:...

【佛教词典】龙珠

指龙颔下之珠璎。根据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卷五载,...

三声佛号的感应

时常会想起一件事,感觉很不可思议,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忍还不够,要吞下去消化掉

修行,不离一个「忍」字;待人处事如果忍不下一口气,...

你自己不想改变,谁也救不了你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你的生命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

改变心念,这样命运才能改变

很多人经常在问一个问题,如何能富贵,回答一定是布施...

聪明的理发师

很久以前,有一个智慧大臣请一个理发师修面。理发师给...

十界圣凡不离现前一念

论佛法之渊源,总不外于现前一念之心。心也者,万法之...

【推荐】六个方法可以忏除过去和现在所造的罪业

无始以来我们造了无数的业,逐一受报,什么时候才能成...

不要让自己变成工作的附庸

林青好像总是在忙。 上学时,忙着学习,忙着考好学校...

蔑视佛国往生,可谓欺天诳人

原文: 若一味说无相话以为高,则资性稍利者,看得两本...

看看一天当中的念头,就知道将往哪里去了

我们要永远知道,我们的生命是由我们的思想变现出来的...

冤亲债主是指哪些

问: 请问冤亲债主都是指已经去世的人吗? 体恒法师答...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

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