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消除贪爱心

大安法师  2024/02/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消除贪爱心

问:弟子承认不净观的确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能在当下立马消灭弟子的淫念,但是弟子发现此法并不能消灭弟子的贪爱心,也就是世间人所说的好感或者欢喜,所以弟子祈请师父为我宣说消除贪爱心的法门。

大安法师答:不净观,修到了极点,也就没有欢喜了,这厌离的情绪占上风了。但是,人对异性的贪爱心是深入骨髓,浅浅地修一下,一下子就能达到把好感、欢喜全都遣荡干净,那是不容易做到,我们是凡夫。在身口这个事相上能做到不邪淫,就值得赞叹了,要在意地上都很清净,那就是初果圣人也做不到。

初果圣人为什么他要七次往返天上人间?就是还有淫欲心的,他才来人间的;到了二果,还得要来一次;到了三果才不来的,生到五不还天的;要彻底证到阿罗汉果,上二界的思惑全都没有了,淫欲心才说没有了。凡夫都会有的,只不过是我们要用因果、礼的范围给它建立一个渠道。慢慢地,当你的佛号,包括诵经、持咒比较相应的时候,这种好感的心、欢喜的心就会淡化。

在欲界里面,这些好感跟欢喜都存在的,这就是欲望的表达。欲望当然随着生命层次的高低,表达可以有轻重的差异,六欲天的淫欲心的表达,这种满足淫欲欲望的表达形式是不一样的。在人道和四天王天、忉利天还要结婚,男女形交;到了夜摩天,只要拥抱一下就可以,拥抱一下淫欲心就满足了。所以生命层次越高的,这种满足欲望的心表达得就很高雅。现在世间男女为什么要拥抱一下,要握手一下,要开开玩笑,对视一下?实际上都是六欲天的淫欲心的表达在这里的显现。

但现在众生,我们这个世间男女之间握握手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他非得要结婚,昏头昏脑。柏拉图就有一个叫精神恋爱。精神恋爱就有点这个精神层面的意念想一想,相互对视一下,相互笑语一下,就解决问题了,那叫精神恋爱。但虽然有这些,欢喜和好感还是存在的。只要到了色界天,这些饮食男女的欲望才彻底没有了。所以,人是很悲哀的,我们完全被欲望所控制,一辈子成为叫欲奴——欲望的奴隶,从来没有做过主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邪淫的危害及戒除方法

1、害人天伦: 男女各有配偶,这是一定的伦常。如果好...

戒邪淫十三法

时代变迁迅速,以往农业时代的色 情场所,仅限于城市...

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僧吗

一位微博上的网友问了我一个问题: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

大安法师:一念净心即得往生,那还要念佛吗

问: 有人说:《无量寿经》谈一念净心即得往生,所以...

精进念佛时身体会出现病苦,该怎么解决

问: 居士林昼夜精进念佛,我们一般参加的同修都会感...

善求与恶求

有一段时期,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当...

佛为什么不现身让众生看见

问: 众生不信佛法,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大放光明,显示...

如本法师:为什么会做梦

真正达成无梦的境界,要修证到佛之果位才无梦,不但凡...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信愿持名,如何强化信愿

问: 信愿持名,如何强化信愿?法门无量誓愿学和一门...

慧远大师示现的三个修行特点

慧远大师身上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就是持戒精严,尊...

念佛人的为人处世

一个念佛人,在他的心念和行为上,最要紧的是敦伦尽分...

临终助念时,对亡者的开导很重要吗

问: 临终助念时,对亡者的开导很重要吗? 大安法师答...

【佛教词典】旧丛林

又作古丛林。指于丛林中长时修行之僧。亦即通达丛林法...

【佛教词典】钻纸蝇

(譬喻)白云端禅师偈中之譬喻也。洪觉范林间录曰:白...

「一心不乱」应该怎么解释

那么这里我们来看看一心不乱这四个字,这个众多的解释...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

三界之中,无非牢狱。暂时快乐,终归无常。众生燕雀处...

以耐心勇敢地走到底

人,生活在这堪忍的世间,常常互相对立、彼此怨恨,致...

为社会加温加暖

亲人要出远门,家人总会叮咛:你要多加一件衣服;吃饭...

出家的资格和条件

有网友问到出家有什么条件和要求,今据律藏《四分律行...

受完戒后要经常忆念你的戒体

就是说我们曾经造了罪业,当然我们应该要忏悔改过,重...

助念最好是在断气前还是断气后

问: 临终助念是断气前进行边护理、边助念,并加以佛...

怎样教育孩子成为阳光孝顺的人

问: 我侄子今年十七岁,父母已离异,学习、生活主要...

法华会上这五千人为什么离席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比丘比丘尼 有怀增...

心识主宰着业力的方向

成佛作祖,堕坑落堑,所争只一念间。 这个地方是说明我...

浅谈天台宗与净土的关系

灵岩山办学宗旨的来由 教学天台,修归净土,这是我们灵...

念佛

△ 念佛心不动是得一心,得一心即可见佛。得理一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