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僧吗

希热多吉居士  2016/05/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僧吗

一位微博上的网友问了我一个问题: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僧吗?

我记得,2007年陈晓旭因患乳腺癌而选择出家,当时在教内就引起过很多议论,因为在佛教里,重病患者是不适宜出家的。由于在家居士不能翻阅出家人的戒本,所以无从知道戒律里是怎么要求的。

我看到这个留言后,就请教了几位法师,几位法师分别做了回复。现辑录如下:

想要出家的人,需要身体健康,不能犯有重病,也不是为了治病而出家。这条要求的依据在《四分律》卷34,T22-808下-809上。

尔时摩竭国界五种病出,一者癞,二者痈,三者白癞,四者干痟,五者颠狂。彼国人有此病者,皆诣耆婆童子所语言:“唯愿见为治,我等当与如是如是财物。”耆婆童子报言:“我不能治汝。”时病者复语言:“唯愿救济,我等当以家一切所有,身及妻子供给使令。”耆婆报言:“我不能疗治汝患。”时诸病者自相谓言:“此人意正,必不与我等治病,我曹当往至彼所欲乐治处。”时诸病者来至僧伽蓝中,语诸比丘言:“我欲出家学道。”时诸比丘辄度出家……既得除差已,皆还休道……时耆婆闻已不悦,即往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白世尊言:“昔我先疗治众僧病,故舍王事。而诸比丘度五种病者,癞、痈、白癞、干痟、颠狂。唯愿世尊见悯,为诸比丘自今已去勿复度此五种病者为道。”尔时世尊默然可之……自今已去,不得度五种病人授具足戒,若度者当如法治。

翻译成现代白话,意思就是:《四分律》记载,当年摩羯国曾流行五种恶疾,为癞(麻风病)、痈(毒疮)、白癞(相当于结核型麻风)、干痟(糖尿病)、颠狂(精神病),只有医术高超的耆婆童子能够治疗。许多人为了治病,愿意付出全部家当财产,甚至愿意将自己和妻子儿女作为他的奴仆,但耆婆童子仍不愿出手治疗。

病人就商量说:“此人性情倔强,不管什么条件都不肯为我们治病,我们应当到他愿意治病的地方去。”

因为耆婆童子只愿为佛陀和出家人治病。所以,这些病人就来到僧团对比丘们说:“我们想要出家求道。”

比丘们就接纳这些人出家了。但这些人就是为了治病而出家,疾病痊愈又还俗回家了。

耆婆知道后很是不快,到佛陀那里诉说:“我当初为了给僧众治病,连国王那里的差事都放弃了。但比丘们却接纳那些患有五种恶疾而想找我治疗的人出家,这些人本无意修道,治愈后都还俗了。希望世尊体谅我的情况,规定比丘们不得再度这五种病人出家修道。”

佛陀默许了耆婆的请求,规定从今以后不得再接纳这五种病人出家受戒。如果为他们剃度,要依法处治。

法师们又介绍说,《摩诃僧祇律》卷24,T22-420下介绍。病者,癣疥、黄烂、癞病、痈痤、痔病、不禁、黄病、疟病、謦嗽、消尽、癫狂、热病、风肿、水肿、腹肿,乃至服药未得平复,不应与出家。若虐病者,若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中间不发时,得与出家。若病人,不应与出家。若已出家者,不应驱出。若度出家受具足者,越毗尼罪。

翻译成现代白话,意思就是:《僧祇律》中还列出了很多疾病,诸如癣疥(皮肤病)、黄烂(黄热病)、癞病(麻风病)、痈痤(痈疽疖肿)、痔病(痔疮)、不禁(大小便失禁)、黄病(伤寒或通指黄疸病)、疟病(疟疾)、謦嗽(咳嗽)、消尽(消渴病)、癫狂(精神病)、热病(天花或高烧)、风肿、水肿、腹肿等。凡是患有这些恶疾,及正在治疗期间而疾病尚未痊愈者,都不应该接纳他们出家。如果已经出家,也就不要再驱逐出僧团,但度其出家者要犯越毗尼罪。

现代人患的一些疾病,乃至绝症,佛陀时代的人并没有这些疾病,不过可以作参考。法师们又介绍说:有些老和尚出于慈悲心而收留重病患者,剃度他们出家,这是个人的行为,僧团也不好说什么。但是如果重病患者要受具足戒,这个就是要犯越毗尼罪了。

曾经有人问过我:寺院能收留艾滋病人吗?她说:艾滋病人到处受歧视,没有工作,还要治病,在家还要连累父母受苦。确诊之日,万念俱灭。很多人生无所念,一心求解脱,又不想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佛门广大,能不能收留这些世间无容身之所的苦难人,准许他们出家为僧。从此远离尘世,焚香颂经,了此余生。

我个人觉得这样想问题,可能过于简单了。佛门广大,肯定对重病患者慈悲,能帮忙的一定会帮忙。但是佛法不是人情,世上患各种疾病和绝症的人很多,寺院不是医院,寺院没有医院的功能,寺院是培养僧才的地方,是教育的场所,功能和职能都与医院不同。佛教僧团历来重视僧侣威仪,如果信众在寺院看到的都是患病之人,既不能讲经,又不能说法,这样的僧团如何能够成为大众依止的对象呢?所以考虑事情,还是要尽量全面一些,综合考虑。如果集社会之力,兴办一些慈善机构,收容这些患者,那么佛教四众弟子可以以义工的身份去关怀照顾这些人,这是没有问题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不注重福慧资粮的积集可否往生

问: 有些人也深信切愿念佛,但不注重福慧二资粮的积...

如何理解众生皆平等

问: 当今社会太多不平等,而佛教里说众生皆平等,是...

念到念佛三昧方有往生把握吗

问: 是否我们平日念佛一定要念到三昧方有往生把握?...

「带业往生」是否应该说为「伏业往生」

问: 请法师慈悲为弟子们诠释带业往生的义理,是否应该...

比丘尼谈出家后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很多朋友问我,出家后我如何对待两性欲望。 这确实是...

末法时代怎样寻找善知识

问: 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怎么样去寻找自...

念佛人所谓的灾难是什么

问: 念佛人本应得菩萨护佑,为何有的念佛人却有灾难...

口虽说空,行在有中

【疏】罪从缘生,生便有业。招集增漏,偏非道务。今冒...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对治所有烦恼习气的法宝——楞严神咒

习深尚证 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

生死轮回淫为首

近年来,色-情泛滥,青少年男女同胞,色-情犯罪之事,...

百千万劫难遭遇——中国难生

在座的各位,今天非常有缘,如果人与人之间天地这么大...

用完的香盒有佛菩萨像,该怎么处理

问: 阿弥陀佛,师父您好,我们买的香盒子上有佛菩萨...

【佛教词典】受出离

【受出离】 p0727   显扬五卷九页云:出离建立者:谓...

【佛教词典】回僧物戒缘起

亦名:回僧物入己戒缘起 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佛在...

学佛多年为何生不起信心

问: 为什么学佛多年,但长养不起来道心? 如瑞法师答...

孤独的放生者

带孩子到国父纪念馆的湖边散步,我们看见在西边有一个...

观音圣号功德无量,命终也能往生净土

观世音菩萨圣号功德 《楞严经》: 观世音菩萨云:由我...

佛教放焰口的由来

饿鬼又称焰口、面燃等,属于三恶道众生之一, 其体枯瘦...

烦恼活动的时候,为何提佛号没有用

其实妄想、执着是长时间被我们忽略了。我们一般在修行...

在逆境挫折中磨练成长

轮回之路绝非坦途,我们会遇上顺境,也会遇上逆境,要...

双德双福遇佛成道缘

在舍卫国的某个村庄中,住着一户贫穷人家,女主人怀胎...

佛号只是工具,你的心决定你的去向

古人讲,要往生必须感应道交。嘴巴念的佛号,是心在推...

若能以此修持,百人修持即百人往生

若能如上念念相续,毕命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心能够无住,得这四种好处

这个地方讲到真如三昧的第四种功德。我们前面讲过引发...

末法众生净土法门最契机

梦东禅师即莲宗第十二祖彻悟大师。大师早年参禅得悟,...

印光大师《因果》

一、因果的普遍性 世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喻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