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土里面分净秽

大安法师  2024/05/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土里面分净秽

此论修德,不论性德。性德则一切微尘法尔具足四种净秽佛土。今约信愿行三,弥陀名号不可思议故,能令凡夫所感同居极乐,最极清净也。此则十方佛土所无,极乐同居独擅,方是极乐净土宗旨。下明义处皆然。《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好,我们先看这一段。这一段是蕅益大师的弟子成时法师所注的,是对前面四种佛土的净秽之相的一个评注。那么上次我们对这个四土的净秽,他各自修因证果的状况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这一段文句,它的理论性比较强,我们有时候看过去不一定很好理解,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

天台理论对十方刹土的划分有四土。那么四土里面分净秽。

第一是凡圣同居土,就是有凡夫、有圣人共同住在一起的刹土。比如我们现在就属于凡圣同居土,娑婆世界,有我们这些凡夫,也有像在五台的文殊、九华的地藏这些菩萨在那示现的地方。那么凡圣同居土,五浊重者秽,五浊轻者净。五浊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这些。五浊重的,就感的是秽土。比如相应我们这个世间,这个五浊重他就会下三恶道,三恶道所感到得的土就秽。我们天人之道所感的土,就相对净,五浊轻就净。那么人和天相比,人道的这个刹土显得秽,浊秽,天道所感的天堂那个刹土显得净。这是凡圣同居土。

方便有余土,这是指断见思惑的圣者所住的地方,但是他还有尘沙、无明没有断,就叫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它的浊是藏教的这些行人,修析空观所证入的就叫秽土。怎么叫析空呢?就是他对于,比如色受想行识,对于色法,他要分析它,分析它,比如小乘的行人,他分析它这个色法,分为七分,再分七分,再分七分,分到最后是零虚尘,接近到那个虚空的那个微尘,这时候他会知道所有的色法它是空的。

就好像现在我们的物理学家分析这个物质,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电子构成的,电子是由质子构成的,质子是由夸克构成的。最后到中微子,最后分析到基本粒子层面,它就是波动现象,最终是没有这些东西的。这是通过分析知道这个色是空的。那么这种分析的方法知道空就比较笨拙,观察的智慧比较浅,但是他也可以断见思惑,这样证入的就是方便有余的秽土。

那么体空巧度,那有些藏教的行人,就是大乘的藏、通、别、圆,这个通教,通教的行人,他能够体空,就是看到色法不一定要通过分析,他这个色即是空。他能够了知一切色法它是缘起的这样的假相,当下没有它的实体,它当下本空。他能够体察到色即是空,这样他的观察的智慧就深一点,就善巧一点,他证入的断见思惑,并且罄断尘沙的这样的力度大,所以他证入的这个方便有余土就是净,净土。

那么这个用观察的智慧照见色法的空性,这对于一切修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很多的烦恼、执著、痛苦,就由于对一切法认为它是真实的,无论是家里的家亲眷属,无论是自己的名闻利养,自己的恩恩怨怨,都是认为真实,放不下,所以要计较、要执著、要斗争。所以我们要看到诸法的空性,如梦,如幻,如影,如泡,如聚沫,如阳焰,都要把这个观察清楚。观察清楚才能够把我们猛厉厚重的见思烦恼把它降伏住,进而把它断除,才能证入到那个方便有余的净土。

那么这个实报庄严土,这是大菩萨所居的,至少是破一品无明的菩萨,修真实道所感到的殊胜的报土,他无障碍就是他超越了时间、空间,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样的净土。这样净土也有两种,什么叫秽呢?就是别教的菩萨,藏、通、别、圆的这个四教别教的菩萨,他修次第三观,就是首先修空观,能够照见诸法的空性;然后从空出假,修假观,来发菩提心,来利益一切众生,这就修假观;然后再修中观。

这个次第有一个先后,他这样的伏,罄断尘沙,最后破一品无明,这样证入的这就是实报庄严土的秽土,这是别教的菩萨。别教的菩萨证到他的妙觉果位,就断十二品无明,成为别教的佛。那么圆教的菩萨是修一心三观,他就观察当前这一念,它即空即假即中,没有次第,同时证入,这样他就圆断见思、尘沙、无明,圆证涅槃的三德,这样他的智慧就非常的圆融,中道的智慧就能够证入,他就成为实报庄严土的净土。

这个常寂光土。这个究竟的常寂光土,唯佛所具。常寂光就是涅槃的三德,常是法身德,寂是解脱德,光是般若德。那么分证者秽,就是他断无明的过程,一定要四十一品无明全都断尽,究竟满证的就是净土,只是断了一品,乃至四十品,这个四十一品等觉以还,这个都叫分证者,分证者所居的就秽。最后一分身相无明断尽,究竟满证,就净。

那么这是用天台家对四土的解释框架作出诠释之后,再回到我们净土法门。现在我们所说的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凡圣同居的净土。因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五浊呀,五浊都是很轻微的。同时他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他又横具上三净土。十方世界的四土它是隔离的,你凡圣同居土的众生是不能了解方便有余土的这种圣者的种种情况,也见不到。就像我们见不到文殊一样,隔开了。

但是西方极乐世界一去,虽然是带业往生的凡夫,却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就能见到方便有余土的声闻,见到实报庄严土的菩萨,见到常寂光土的阿弥陀佛。就等于在一土当中,就具足三土,前面上三土。这就是十方刹土所没有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果普老和尚往生录

果普老和尚,俗姓郑,浙江常山人。幼时,父母双亡,寄...

在家居士定课,单一点为好

问: 《无量寿经》最后有说娑婆世界天人往生的人数,请...

极乐世界万修万人去

一切是来自于阿弥陀佛的力量,不是靠自己修行的力量,...

一门心思先看净土经典

一般的人,特别是对于有文化程度的人,一接触佛教,就...

为何念佛人要到临终时,才能见佛来迎呢

问: 佛是无处不在的,那为什么念佛人要到临终往生之时...

倓虚大师《念佛论》

佛法发源于印度,流传于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其目的无...

四十八大愿——(第31愿)净国照见十方愿

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

【推荐】花季在极乐绽放——肺癌少女往生故事

我今天把《净土》杂志去年的第五期找出来,给大家介绍...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西方路遥如何能至

问:西方去此十万亿佛刹,凡夫劣弱,云何可到。 答:为...

为什么要求生净土

为什么要求生净土?第一,人身难得,要求究竟的解脱。...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善人、恶人就是吉、凶...

初发心菩萨应先求生净土

初发心的菩萨,大菩提心虽然发起来了,但是他还是业力...

【佛教词典】寒山拾得

(人名)唐贞观时二僧,高僧传。丰干师居天台国清寺,...

【佛教词典】尼迦罗

(植物)Ni?kāla,树名。译曰不黑,不时。见慧琳音义...

随时随地怀一颗善良柔软的心

闲来无事,网上漫步,看见一则小故事让我感动不已。一...

高僧与观世音菩萨的感应事迹

观音菩萨的名字,在许多的大乘经中,都有说到。例如《...

想伤害人家,最终也伤害了自己

有人说了,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有果...

对业力生死凡夫,不能谈玄说妙

若据平等法门,非垢非净,则欣厌无地,折摄何施。但今...

牛舌与哑巴

《法苑珠林》记载着一个故事。 说在唐朝武德年间,在大...

佛教的四点真理

所谓佛道,就是佛教的真理。什么是佛教的真理?有四点...

世界冰王的财富故事

有两个孩子从家中偷了一些水果和奶制品,跑到野外去玩...

转修地藏法门,临终是等地藏菩萨还是等阿弥陀佛

问: 如果佛弟子转修地藏法门或其他法门,也回向功德...

梦参老和尚:狂心顿歇即菩提

五祖把六祖下放到厨房去,整天在磨面,只是不停的劳动...

临终时怎么知道来的是阿弥陀佛

问: 请问法师,临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但我没见过佛...

运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成功

阿来是个16岁男孩,暑假快到的时候,他对父亲说:爸爸...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仁者,以财发身。就是懂得人道的人,懂得仁义礼智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