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十八大愿——(第43愿)闻名生处尊贵

大安法师  2024/07/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十八大愿——(第43愿)闻名生处尊贵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成佛时,他方无量国土诸菩萨众,闻信我名字已,寿命终结之后,能生到尊贵之家。若这一愿不兑现,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在因地考察他方世界,发现有许多菩萨,虽发菩提心,欲于三界广度众生,然由宿世业力,常生贫贱之家。从通途佛法来看,圆教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菩萨以自身的福德智慧,凭自力可以生到尊贵之家,三贤位以还的信位菩萨(含内凡与外凡)常生到贫贱之家。当一个人缺乏基本的生存保障时,别说修自行化他的菩萨行,就是要保持基本的人格尊严都很难。

阿弥陀佛由是发愿,加持闻信弥陀名号的菩萨,能够世世生在尊贵之家。尊贵之家属于社会上层,为大众所尊重。例如在印度,是指具有权势的刹帝利家族,或是掌握精神文化特权的婆罗门家族,或是大富长者之家等。菩萨无量劫修菩萨道,有常留惑润生,虽然他能取证圣果,但为饶益众生故,特意留些烦恼不断,随形六道,与众生广结法缘。

在此过程中,如果菩萨出生的家庭尊贵,那在教化众生方面就会有好的基础。比如一生补处菩萨要从兜率内院降诞南阎浮提示现作佛时,首先要观察选择尊贵家族降诞。减劫时众生看重权势,所以这尊菩萨大多会投生在刹帝利种姓的国王之家,例如释迦牟尼佛就示现降诞在迦毘罗卫国净饭王宫中。增劫时大众尊重精神价值,这尊菩萨可能就会降诞在婆罗门家,未来的弥勒菩萨将来降诞在婆罗门家族,示现出家成道。若菩萨投生到贫贱家,那在度众生方面会构成大的妨碍。

别说是诸佛降诞普度众生如此,即或开宗弘教的祖师大德们,也大多出身高贵。如玄奘大师、窥基大师、道宣大师、清凉国师等,悉是书香名门出身,资质聪颖,从小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舍欲出家,便能大弘法化。

阿弥陀佛慈悲,护念他方世界一切诸菩萨,加持一切诸菩萨。六字洪名即是福德藏,恩赐他方诸菩萨众,生生世世生到尊贵之家,或作小国国王,富贵自在;或作大国国王,富贵自在;或作转轮圣王,于四大洲富贵自在,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同事、利行)饶益安乐一切众生,摄令众生发菩提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欲明佛道先要放下身心

佛法本无定相,深者见深,浅者见浅。以我们这浅浅的根...

不经多劫,得疾解脱方便

不经多劫,得疾解脱方便。疾,就是快速;解脱,就是离...

净土宗人要往生,一定要做好人生的收尾

净土宗的人要往生,一定要把人生好好地收尾。我绝对不...

【推荐】古人往生特别容易,为何今人往生十有七难

我等念佛行人,应当考实今时净土法门,与古时净土法门...

临终十念就是临终的十句佛号吗

以这种顺从本愿而产生的愿望的力量,在临终具足十念。...

我们找到了最可依靠的力量

当我们执持这个名号的时候,我们要有一种认知,要有一...

学佛不为了生死,那是糊涂蛋

学佛,末法时期很乱,大家要用心简别邪正。学佛是为了...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为第一

原文: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第一。食肉之...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梵网经

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

净业助行,培福载道

净宗以信愿持名为宗,以往生西方净土为趣。念佛法门虽...

只要遇到了净土法门,就没有空过的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昙...

临终往生有两种说法该如何抉择

问: 有关临终往生有两种说法,一直困扰着净业行人。...

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穷年

然复妙觐大仪,启心贞照。识以悟新,形由化革。藉芙蓉...

【佛教词典】兰若有疑离衣过限戒犯缘

亦名:兰若离衣戒犯缘、有难兰若离衣戒犯缘 戒本疏·三...

【佛教词典】受蕴

梵语 vedanā-skandhāh,巴利语 vedanakkhandha。指苦...

【推荐】法师念佛时很享受,为何弟子却觉得很难受

问: 怎样才算真信切愿?是不是不必身劳形苦的念佛,也...

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问: 怎样才能断除妄想? 慧律法师答: 那是错的,妄想...

挽回天灾人祸第一妙法

念佛免灾减灾 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

圣严法师《在网络的虚幻中体验真实》

佛教是非常重视实验、实证和亲身体验的,是从生活与心...

「无禅无净土」会怎么样

第四个偈子: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

积攒往生极乐净土的资粮

为什么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

如何对治出离心时有时无

学佛要有智慧的观照。首先对于我们心理的状态,凡夫众...

忘恩负义的樵夫

从前,有一个樵夫,入山砍柴,不觉天色将晚,急忙收拾...

「命浊」的由来

看第五段的命浊。 这个命浊主要是由识阴引生的,就是内...

戒定慧学有门入

佛法的修行实际上就是修戒、定、慧,因为修戒可以让我...

一休与五休

有一天,有人问一休禅师道:禅师什么法号都好起,为什...

为什么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

为什么我们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一切大乘经典都是由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