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烦恼中有佛性

大安法师  2024/12/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烦恼中有佛性

这是十缘发心的第七项了——尊重己灵。

这个“己灵”就是我们现前一念的心性,有时候说是佛性、净识、大圆镜智、法性,这些不同的指称都是指我们的现前一念的这个体性了。

那为什么要尊重呢?这里佛教给我们传达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现前一念,虽然在业力凡夫层面,被四大五蕴的局限,本来这个一念是量等虚空的,含裹虚空法界,但由于我们业识的心局限,就成了介尔一念,就是非常微小的一念。虽然它的境界受局限,但它的体性是“直下”,就当下与释迦牟尼佛,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二无别”。所以《华严经》讲,心佛众生,等无差别。

平等没有差别的,就是我们现前一念的菩提心。那这个十方诸佛是在果地上圆满了的菩提心,我们业力凡夫是在烦恼、分别里面有菩提心的那种体性,有时候又称为如来藏。所以佛专门有一部经叫《如来藏经》。在这部经典当中,佛告金刚慧菩萨言:善男子,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跏趺坐,俨然不动,乃至德相备足,与我无异。这些开示只有佛才能说得出来,是以佛眼——佛是具足五眼,五眼圆明——他才能够现量观照一切众生,不仅是人道众生,乃至蜎飞蝡动的众生。

这些众生在轮回颠倒当中,他就充满贪瞋痴的诸多的烦恼,在这烦恼当中却有着如来的智慧、如来的五眼、如来的相好光明,像如来不动尊一样的结跏趺坐,乃至于所有的相好光明、神通智慧都具足,与我无异。就是众生这些智慧德相,与我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这在《华严经》里面也是指称这一点。

佛在开悟之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大乘佛法开显的圆教的理念。我等众生在轮回颠倒当中,是不了解这个生命的真相的。我们哪会想到在我们这个苦难深重的、污秽不堪的生命当中,还却有这么尊严的佛性。

所以经典当中,常常用各种比喻来比况我们烦恼当中的佛性:就好像枯萎的花中有诸佛;污秽的粪便当中有真金;地下藏有宝藏;破败的衣服当中裹了一尊庄严的佛像;贫贱的一个丑陋的女人,她怀孕,怀了一个转轮圣王;焦黑的模具里面有上妙的宝像……用这个来比喻众生贪瞋痴,各种妄想、烦恼、颠倒、尘劳的境界当中都有如来藏。

甚至阿鼻地狱的众生,也是如来身、如来眼具足,有“真如清净法,名为如来体”。所以《涅槃经》说,一个声闻阿罗汉虽然有天眼,但是他不相信众生有佛性,仍是肉眼;一个众生虽然是肉眼,但是他坚信众生有佛性,他也是佛眼。

他是以佛眼亲见来相信、接纳、信受,肉眼也就是佛眼了。所以这个尊重己灵,就要在这个层面契入。首先要相信自己有这个佛性,我们才能第二步谈尊重我本具的佛性。那我们中国接纳的是大乘佛法,无论是禅宗、净土宗都是指向这一点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放下执著本性自现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

昌臻法师《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我们今天讲的题目是:以折服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以...

找到清净本性,这才是成佛的根本

大乘佛法的菩萨道跟一般外道的修学有些地方是相同的,...

被烦恼贼掠夺

从前,有两个人结伴同行,希望在旅途中彼此有个照应。...

净土所有依报正报,皆是本觉妙明

群典者,引诸经论以证明,言非臆见也。详如义理部类二...

无论打了多少妄想,我们的心都是清净的

什么是真如呢?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叫清净本...

「不舍一法,不受一尘」该如何理解

问: 师父慈悲,弟子心中不明经义,「佛氏门中不舍一...

净土法门为何既不是自力,也不是他力

今天我们依然是讲净土缘起的第七门,就是为什么说净土...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修净土法门还可以诵楞严咒吗?

问:我受了五戒修持净土,现在早晨诵楞严咒。有的佛友...

只要有这个欲望,想出离就没有办法

佛要我们修道人著惭愧衣,服惭愧药。惭和愧,确实我们...

菩萨到这世间就是让我们醒梦

菩萨在这个时候,由观照众生的苦来发菩提心。所以菩萨...

【推荐】念佛者得人天鬼神恭敬

一个念佛人为什么他的种性高贵?《无量寿经》说,念佛...

【佛教词典】间色服

(衣服)袈裟之异名。袈裟有定之三种坏色。是为一种之...

【佛教词典】天宫寺

位于河南省河南府(洛阳)。原系唐太宗旧宅。贞观六年...

至心精进乃道业成办的不二法门

至心精进乃世间事业与出世间道业成办的不二法门。《观...

穷人也会过得很快乐吗

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在海滩上相遇了,富人问穷人:你在...

仿荤素食不是肉,为什么也要少吃

作为肉类的替代品,仿荤实物似乎是素食餐厅的必备。仿...

以这种态度来茹素,自然能身心清净

为了健康长寿,疗病养生,近年来,人们不断从医药与饮...

出家人的三衣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

学《法华经》生生世世都受益

丙一、莲华二义: 一、出水义,出离污泥浊水故。 二、...

香积法味供养

昔时世尊听闻维摩诘长者卧病在床,便教敕文殊师利菩萨...

星云大师《以忍为力》

中国是一个讲究修身养性、崇尚人伦道德的民族,五千年...

平凡却又不平凡的念佛人

平凡却不平凡的念佛人 当我遇到了逆境,生起烦恼时,有...

大安法师:生起对阿弥陀佛的信心

信心,唯有两种人能坚定不移地确立,一种是上根利智,...

大藏经者,如来之慧命

大藏经者,如来之慧命,人天之眼目。无明长夜之智炬,...

每天坚持做功课

日课是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克服习气、增强定力的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