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法华经》生生世世都受益

净界法师  2024/11/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法华经》生生世世都受益

丙一、莲华二义:

一、出水义,出离污泥浊水故。

二、开敷义,以胜教言开真理故。

四种莲华:

一、泥里莲华,喻凡夫心中妙法。

二、浊水莲华,喻二乘心中妙法。

三、清水莲华,喻菩萨心中妙法。

四、出水莲华,喻佛心中妙法。

好,那么为什么这个微妙不可思议的心性功德的妙法门,用莲花来比喻呢?因为它的特性跟莲花两种特性是相同的:

第一个,出水。莲花虽然在污泥当中,它出污泥而不染,显现我们本经的自性清净心,就是一念心性“即空”这一块,显它的本体是清净,即空。

第二个,开敷义。就是莲花一开以后,“华开莲现”,显现心性的功德,显现莲花的即假,就是本自具足。

心性有空假两观,即空就是本自清净,即假就是本自具足。

诸位!《楞严经》比较偏重在显清净这块,它是偏重在破妄。其实《楞严经》也在观一念心性,它某种程度也是会归到一念心性,但是《楞严经》所会归的偏重在自性清净心。《法华经》的会归,偏重在即假,就是观十法界十如是,我们后面会说到,偏重在会归到自性功德力。

所以,反正你一念心性,从破妄的角度,当你要消灭什么东西,你就告诉自己:“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烦恼不可得,业力不可得,老病死不可得。就是,当你想要在生命当中消灭什么东西的时候,你就观它的清净,就是莲花的出水。

当你想要成就一种功德,你说我布施,我做不到。不要这样讲。你做得到,因为你内心就具足布施的善根,你要跟着你的心性走。布施是很正常的,悭贪是不正常的,是因为轮回里面你受到很多环境错误的熏习,受到很多的不正确的思想的教育,这个都不是你本来的。你把灰尘拨开来,这个镜子就显现了。所以当你想成就什么功德,你做不到的时候,你就忆念: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它是这两个“空”、“有”的操作。

丙二、四种莲华。

那么这样子的莲花就有四种情况:我们凡夫学了《法华经》,叫做“泥里莲华”。我们现在还有烦恼、业力,但是我们心中已经成就妙法。我们的莲花虽然很小,但是已经有莲子了。

如果是二乘人,阿罗汉学了《法华经》,他的莲花好一点,从污泥里面往上跑,已经离开了污泥,变成浊水,碰到了浊水。大乘的菩萨学《法华经》,他的莲花再往上长,已经脱离了浊水,变成清水。佛陀学《法华经》,那是虚空的莲花,他连水都没有了,那是“出水莲华”,真空妙有。

所以,我们现在学《法华经》,叫做污泥里面的莲花。我们《禅观与净土》有一个课程叫做“功德篇”,师父还没有讲,但是我有在做一些准备。净土的“功德篇”有两块:一个是《无量寿经》的“功德篇”,一个是《观经》的“功德篇”。但这两个“功德篇”在利根的上辈、中辈没有太大差别,最大的差别在下辈。《无量寿经》的下辈它是修净业三福。净业三福是上中下辈都要修的,所以《无量寿经》只要往生,这个人一定是标准的好人,坏人不会往生的。

《观经》不一样。《观经》的下辈,它的下品,基本上都是造恶凡夫,什么五逆、十恶。但是不能毁谤正法,因为谤法是邪见。罪业可以带业,邪见那就不能往生。它是不能毁谤正法,其他的五逆十恶是可以带业往生的。

有人就问智者大师,问他《观经》。《观经疏》说,为什么《无量寿经》的三辈往生都是善人,《观经》能够摄受五逆十恶的众生呢?

智者大师说,《无量寿经》是专修事修的,这个人他没办法内观真如,所以他对烦恼业力没有抗拒力。临命终的时候起烦恼,遇到那个地狱的火现前,转地狱的火成金莲花,他没那本事,所以他必须要乖乖地守规矩了。因为既然那水沟你跳不过去,你就好好地绕过水沟。这个东西你要务实,你是什么根机,你就要走你自己相应的路,因为《无量寿经》是摄受事修人。

《观经》是强调“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它是有理观的智慧,所以他造业只是一时胡涂。理观的人当然就不一样了。他遇到烦恼,只要稍微让他静下来,稍微回光返照,他能够灭业障如翻大地。所以《观经》能够容受五逆十恶的罪业,因为他理观强。就是他本质善根是强的,他只是一时造恶的。

所以,这样讲的话,每一个人真的不一样。但是如果从你自己栽培的善根,也非常公平。就是,你学了《法华经》,未来遇到恶因缘,你产生的反转力量会和一般人不一样。你叫做什么?你是污泥里面的莲花,你不容易受到污泥的干扰,你那个功德的成长也容易相续。

诸位!如果我们今天是污泥的玫瑰花,后果怎么样?那就不太妙了,是吧?玫瑰花肯定被污泥污染。因为莲花的叶子是很特殊的,脏东西泼上去它不会沾的。

如果我们今天愿意静下心来,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把心中的莲花种下去,我告诉你一句话就好:你生生世世受益!在你的成佛之道,都会因为你今生学《法华经》而受益,不只是今生。莲花会开会谢,莲子永远就在那里,叫做金刚不坏种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法执——但去其执,不去其法

那有人就问了:四谛法是苦集灭道,有四种相状,而我们...

自性原来清净住,三界纵恶亦无惧

药师法门是特别特别注重你一定要能实践,光说理论没用...

为什么专诵《法华经》,还能往生极乐呢

如莲法师,法名澄志(俗名张焕臣),吉林通阳县人。光...

念诵《法华经》的六种功德利益

佛陀说,如果有人想要舍离懈怠心,应当用心听《妙法莲...

心清净了,智慧就来了

大家知道《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他法力高强,一个筋...

怎样才能让心变清净

凡夫的心总是心猿意马,漂浮不定,好比躁动的猿猴一样...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富翁穷子喻

一切有情众生皆是佛子,具有佛性并且皆可成佛,然而有...

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

不知不觉又一天,你在这里打坐,打了多少个妄想?一刹...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非大悟大彻,无自由之分

贫者忧无财,慕富人之为乐,而不知富人有富人之忧也。...

为什么到净土,不是去享受快乐的

诸位想想看,你为什么到净土去,不是去享受快乐的。你...

身陷绝境,学会珍惜和理解

人生就像一次旅程,时而是宽阔的大道,时而是崎岖的山...

阿弥陀佛摄受众生的最低标准

《华严经》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一种大根器修行净...

【佛教词典】舍磨奢那

(杂名)又作奢摩奢那。此译曰冢。玄应音义六曰:舍磨...

【佛教词典】八臂天

(天名)那罗延天也。涅槃经二十四曰:八臂天摩醯首罗...

要想了生脱死,应先知道自己的工夫

古人说: 静中工夫十分,动中才有一分; 动中工夫十分...

21句话帮你去掉忧愁和焦虑

人总是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不珍惜,直到不再拥有时才会加...

仙趣之因与果报

天、仙、神、鬼不一样。什么是天?天就是光明义:天是...

拜祖先用不用烧纸钱

问: 拜祖公到底用不用烧纸钱?请解答。 大安法师答:...

佛教的情感观

佛的弟子,有出家的有在家的,人是有情众生,人是有情...

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

有名与有钱,都不是人生的大好事。但是世界上的人,都...

藐视净土临终多苦

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

烦恼都是自寻的

人们在生活中总免不了有一些烦恼的事儿。有些烦恼来自...

沾到三宝的边,为何都能都成佛

【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起万亿种塔。金银及玻璃。...

人死后为何要为亡者做功德

问:人死了以后,家属在七七四十九天内还要吃素念佛,...

【佛学漫画】逆袭

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

学佛过程中的最怕

学佛、修行就是将不正确的一切行为修正过来,把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