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清净了,智慧就来了

一诚长老  2018/06/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清净了,智慧就来了

大家知道《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他法力高强,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我跟你们说,虽然是一本小说,但是《西游记》里头其实有很深的佛法的道理,孙悟空的这个筋斗就是妄念的象征,在佛的眼里,人心就像一只猴子一样,到处攀援,随便生一个妄念,就有十万八千里那么远。

妄念一多,智慧就少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一个人的心时时刻刻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占据着,想东想西,或者手里在忙这件事,心里又牵挂着另一件事,永远没有空下来、停下来的时候,那他怎么会有时间去开发自己内心的智慧?宋人的诗里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很有哲理的。心被外在的现实迷得太深,当然看不清现实的真面目,看不透现实世界,那就不用说有智慧了。

常有人问:“佛和众生有什么差别?”哪里有什么差别,佛就是众生,众生就是佛。众生穿衣吃饭,佛也穿衣吃饭;大家每天都去工作,佛也工作嘛。释迦牟尼佛天天讲经说法,一天讲八个小时,一年到头不休息,难道不是工作么。不同的地方在于:大家穿衣吃饭会挑剔,会在好坏、贵贱、粗细上有分别之心,佛却有什么吃什么,有什么穿什么,他安住于当下,没有讲究,一切都欢喜;众生工作时,心里会有对工作报酬的不满,对功名利禄的贪求,而佛讲经时就专心讲经,内心没有杂念,因为他完全是出于一颗慈悲心去做事。

《六祖坛经》中说:“自性迷则是众生,自性觉则是佛。”可见众生和佛的差别只在于心:佛的心是清净的,广大虚空,包容一切;终生的心呢,像一面布满灰尘的镜子,什么都照不出来。他们看不透这个世界,也看不清自我,所以活得浑浑噩噩,没有智慧。

在江西佛学院时,和尚常常跟学生讲:“要时时提起当下一念清净心。”什么叫清净心?息念除妄,一念不生,就是清净心。简单来讲,就是去掉多余的胡思乱想,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活在当下。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哪怕只是吃饭、睡觉这样的事,都可以专注地去做,努力地去把它做好。有些人吃饭时虽然没有在做别的事,但是他脑子里思绪纷乱,满心焦虑,食不知味,这个就不叫专注,因为他的心不清净。

吃饭时好好吃饭,睡觉时好好睡觉,心里清净,谁能给你烦恼,什么东西能迷惑你?这个道理很早以前就有人讲过。唐代有一位大珠慧海禅师,修为很高深,别人问他怎么用功,他张口就答:“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别人就不明白了,说你这就叫用功?谁不是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修行要是这样容易,那岂不是人人可以得道成佛了。大珠慧海禅师说:“我跟他们不一样!一般人吃饭时不好好吃饭,有种种思量;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有千般妄想。”

吃饭时不乖乖吃饭,睡觉时不老实睡觉,这就是心里不清净,瞎折腾。不管在做什么,专注于每一个当下,少一点思虑和攀援,少一点算计和追求,你的心就可以像水一样沉淀杂质,回到澄静透明的境界,心静,脑子就好用了,智慧自然现前。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在烦恼、焦躁的时候怎么也处理不好的事情,一旦冷静下来,思绪澄明,可能很容易就处理好了;纠结很久,怎么也想不通的问题,某一天出去散步,看到一朵花开放,或一片黄叶飘落,心中空无一物的瞬间,很可能立刻就想通了,一下子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这就是清净带来的智慧。

有智慧不是说你能赚来多少钱,换来多大的名声,地位比别人高多少等,而是说你有安顿身心、把控人生的力量。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很有才华,很有能力,他们知道怎样获得财富、名利、地位,知道怎样让自己过上优裕的生活,可是他们没有真正的智慧,不懂得怎样获得高质量的人生。他们往往被困在忙碌、攀比、贪婪之中,隔绝了健康、快乐、幸福,吃不好,睡不好,连一杯茶都品不出味道。

当下的人尤其容易陷进无事忙的境地里,所以更需要清净的智慧。大家在被脚不沾地的忙碌、挥之不去的烦恼追着跑时,不妨试着静坐一下。在安静的状态下,把思绪理顺,分门别类,然后把没有必要的想法,强求不来的妄念,不适合自己的欲求通通放下,为你的心腾出空间,这样幸福、自在、安宁才进得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吉凶唯人招,最好存仁道

世间上的人,常常将挫折灾难归咎于自己的命运不好,或...

解除烦恼的十条格言

1.工作是一阵子,家庭是一辈子;世间再大的成功也弥补...

动一个念头,也如发射一份电波出去

一念之力 我们的心念,决定言语看不惯某人时,就会常发...

勿在虚假的物质生活中打转

佛法说人身难得,既然得了人身,却不了解因果、心性的...

心灵的影子

我相信命理,但我不相信在床脚钉四个铜钱就可以保证婚...

从有相三宝悟入自性三宝

有人问慧远大师:佛法强调的是清净心,为什么要拜佛?...

真心的笑容

有一个家财万贯的富翁快死了,死神来接他走,他问死神...

圣严法师《以四种环保提升人的质量》

要提升人的质量,首先要从心理的环保、心理的建设,以...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道证法师:把世间的杂音变佛声

我们无法要求环境都顺我们的心,但是要练习把一切都当...

生活中有哪些简便易行的布施方法呢

阿弥陀佛,大家好!上堂课我们学习到《吉祥经》正宗分...

参禅的下手方法

老和尚慈悲,大和尚慈悲,各位班首师傅和各位法师慈悲...

舍利子是怎么来的

问: 为什么有舍利子? 中台禅寺答: 舍利为梵语,即...

【佛教词典】粗识细识

【粗识细识】 p1473 集异门论十一卷十一页云:若麁若细...

【佛教词典】水陆斋仪

(仪式)又名水陆道场。事物纪原八曰:今释氏教中有水...

五欲不能给人真正的快乐

五欲就是前面讲的财、色、名、食、睡,或者是色、声、...

行恶与修善

有学僧请示峻极禅师道:如何才是修行行善的人? 峻极...

父母要我放弃病重的妻子,该怎么办

问: 法师您好!我跟妻子结婚快四年了,第二年妻子就...

居士如何在生活中落实和传播佛法呢

随着现代弘法方式的改善和弘法途径的增多,当今社会,...

世若无佛,孝顺父母就是在供佛

为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圣严法师《最好修学哪一宗?》

在前面已经说过,佛教的各宗各派,都是由于学佛者的根...

这样修行二十一天,地藏菩萨现无边身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

学会挖人生的墙角

修行就是这样过来的,就是天天这样不停打架,在神圣和...

念一佛名,转换百千万亿之尘劳杂念

疏文: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不能只追求成功,而不成长

当我们说一个人成长了,通常意义上不是指他的身体长高...

一个老师一条路,两个老师两条路,这种说法对吗

问: 有时候想看其他法师的东西,可不敢看,因为怕杂...

成佛之前

一日,阿难尊者对佛陀说:世尊,您出生于帝王之家,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