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达照法师  2015/01/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四大是从物质构成的元素来说的,而五蕴则是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元素来探讨生命的构成情况。这里所谓的“蕴”有聚集、遮蔽、覆盖等含义,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由物质的色法和精神的感受、思想、动念、感知等五个方面的因素聚集起来的;但是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的身心是由这些“材料”构造而成的,还以为有一个独立存在的、能够自由主宰的自我意识,从来就没有怀疑过它的真实性,从而遮蔽了我们内心的本有光明,同时也把每个人本来就存在的各种能力给覆盖住了,所以五蕴也叫五阴。

佛说“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就是指出了我们的身体这个“色法”完全是由各种物质组合而成。比如每天需要吃饭吃菜,大米和蔬菜等都是地里长出来的,属于地大;每天必须喝水喝汤,水和所有液体也都是自然界流淌着的资源;也要煦暖春风般的笑容,就如每天需要阳光和温暖;每天呼吸清新的空气,这些都是大家最需要的基本物质元素。

而我们的心,这个“心法”的所有活动,则是由各种精神状态集合而成。比如所有的思想都是从学习开始,从别人那里通过模仿而学习来的,如果把别人教给我们的知识和各种表达的方式还给他们,那么我们心里就不可能思维任何问题,嘴巴上也不可能议论任何事情,所以叫做“不可思议”。

但是我们不认识这物质世界的色法、精神世界的心法,不认识心物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辩证关系,而且还固执地把物质和精神牢牢地覆盖在心灵的模板上。有的人被物质所驱使而迷失了方向,有的人被精神所纠结而失去了理智,就像聚集起来的各种元素把人们的心灵遮蔽了、覆盖了,透不过气,看不到光,聚集成了各种各样的贪嗔痴烦恼,可谓殊堪怜悯。

学人需要以最最客观的态度,最最真诚的细心,最最耐久的恒心,最最全面的观察力,洞悉生命中全部可以观察得到的内容,逐步分析,直至完全明了身心世界的真相,这才是观身禅的最终目的。但这个观察“五蕴”的禅修方法,也是非常简明扼要的,而且次第分明,只要循序渐进,定能打破五阴遮蔽,放出自性光明。

首先是观察色身。色身均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每一大元素都是由四大协调平衡运作,每一个细胞都在新陈代谢,各就各位、各司其职,非常有序而无形,本不可得而有相,但此中不存在任何独立个性的“实有”之身,所以观察色法的结果就是“性空”无所得。色身即空,万物皆然,空不碍有,妙用恒沙。

其次是观察内心。从心念所表现的情况看,内心基本上都具有精神的享受层面(受),有思想的如实呈现(想),有变化无常的心念状态(行),有观念的片面执着(识),这些情绪的纷至沓来,层层包围和遮盖了原本无我的空性,所以观察内心的结果也是“性空”无所有。五蕴皆空,从来如此,缘起假合,本性非有。

《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若能观察到万法的缘起性空,则能证悟五蕴聚集的真相,从而解放一切心、物的禁锢。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达照法师文章列表

一本佛经改变了我的整个想法

有人说过年是年关,年纪愈长,愈觉得过年是一个关卡;...

修行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别...

念头方向的不同就会影响到未来的命运

【复有多颂,成立如是无分别智: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

【推荐】圣严法师《觉察自己的偏听偏执》

如果不能觉察自己的偏执,就会被自己的好恶所蒙蔽;...

观想念佛要消除躁妄魔境

念佛的方法,总的来说有四种。也就是持名,观像,观想...

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

琉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

五阴缠缚乃众生

过去,佛陀住在王舍城附近的摩拘罗山时,有一日,佛的...

般若的空性,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

般若的空性当中,也并不破斥缘起法的因果。谈因果是从...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达照法师:自己有没有进步

你不是一直在修行吗?朋友,为何你说自己都没有进步?...

达照法师简介

达照法师,俗姓林,笔名天台子,1972年出生于浙江省文...

达照法师:开心与关心

每个人的心灵都像天空一样清净空灵,但受到了后天遭遇...

改我们的缘,消我们的业障

我们平常为什么不修行?为什么容易懈怠、容易堕落?就...

【佛教词典】史穆尔弟及聂那克尔弟

梵名 Smrtijānakīrti。十一世纪顷之印度学僧。于阿里...

【佛教词典】三部大法

(名数)胎藏界与金刚界与苏悉地法之三部。此三部尽一...

供斋荐亡的注意事宜

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

拜佛有三层意义

一般人拜佛,多为追求财势名位及健康等利益,但是,有...

圣严法师《温柔对待亲爱的人》

对待家人,我们习惯成自然地不懂礼貌,不会温柔,不是...

在不晓得不明白上求个究竟,就是疑情

道,本来没有东、西、南、北,亦没有你、我之分别,直...

梦参老和尚:修行的资粮

道的时候要有助道因缘,什么是助道因缘呢? 你修道的...

不受后有,它的下手处有两个

老死。老死为身心演变之必然结果。未来之世,既然受生...

说诚实言--佛教戒规

在《佛说阿弥陀经》中,佛陀反复提到了诸佛说诚实言一...

两百岁老人的故事

人生是苦是美,要看站在什么角度去看、用什么心情去感...

持大悲咒可以往生西方吗

问: 一位师兄看到《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若诸人天诵持...

思想不改变,生命的历史就不断重演

为什么我们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你忏悔...

化繁为简把握有限人生

聪明的人做事,将事情单纯化,所以增加效能;愚笨的人...

不要为了小利而改变目标

过去有个人在门前种了两棵果树,两年后结了果子,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