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观想念佛要消除躁妄魔境

印光大师  2011/11/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佛的方法,总的来说有四种。也就是持名,观像,观想,实相。这四种方法中,只有持名,含摄包括的根基最为普遍,做起来最容易,不会导致招感魔事的发生。如果要进行观想,必须熟读《观无量寿经》。深深地知道,这个心可以成为佛,这个心就是佛,以及心清净佛就会现前,境界不是外来的,只是唯心所变现的,对于观想中所现的境界,不能生贪爱执著的心。既然不贪爱执著,就会境界更加深妙,心更加纯精无杂。能这样,那么观想的好处,实在是不小。如果观想的境界不熟悉,道理方法不清楚,以燥动浮妄的心,急着想要境界现前。这样完全都是虚妄误会的,与佛与纯精的心,都不是相通应合的,这样就会暗含魔鬼祸胎。

因为妄想见到境界,心就会更加燥动浮妄,必然会惹起多生以来的冤家,变现出假的境界来迷惑人。既然因的境地不真切,怎么能知道那是魔业所变现的!于是生起大欢喜,情不自禁。魔就会附体,而导致丧心病狂。即使是活佛现身,亲自救度,也没什么办法了。必须自己测度、衡量自己的根性。不能只妄想高妙的殊胜境界,以致于求收益反而招来损害呀!善导和尚说,末法之中的众生,神识飞扬纷乱,心粗浅,而观想中的境界微妙,所以观想难以成就。因此大圣慈悲怜悯我们末法众生,特别劝导我们专一修持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因为称名容易,只要保持连续就可以往生。惟恐有人不善于用心,以至于入了魔境。自己一定要用心体会其中的道理啊!再说,至诚恳切也是消除躁妄魔境的一个妙法。应该竭尽心力地去做,能这样就最好了。

印光大师原文

念佛一法,约有四种。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摄机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如欲作观,必须熟读观经。深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及心净佛现,境非外来。唯心所现,不生取著。既不取著,则境益深妙,心益精一。能如是,则观想之益,殊非小小。如观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现。此则全体是妄,与佛与心,皆不相应,即伏魔胎。因兹妄欲见境,心益躁妄,必致惹起多生怨家,现作境界。既最初因地不真,何能知其魔业所现。遂大生欢喜,情不自安。则魔即附体,丧心病狂。纵令活佛现身救度,亦末如之何矣。须自量根性,勿唯图高胜,以致求益反损也。善导和尚云,末法众生,神识飞扬,心粗境细,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诚恐或有不善用心,致入魔境也。宜自详审。又志诚恳切,亦消除躁妄魔境之一妙法也。宜竭尽心力以行之,则幸甚。——《文钞》之(增广·卷一·复吴希真居士书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文章列表

先明白念佛的目的,你就知道如何念佛

怎么念佛 以净土念佛法门为归,以持名为中心,持名念佛...

面对业力如何把握当下的自己

什么叫过去?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是我们生命无量...

法执——但去其执,不去其法

那有人就问了:四谛法是苦集灭道,有四种相状,而我们...

【推荐】外境都是你自己变现,自己去攀缘它的

蕅益大师的《相宗八要》里面提到:其实我们一念心性是...

念佛人很少往生的原因

在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听到...

业障深重怎么办

问: 我是初学者,业障深重,是不是应该念地藏王菩萨名...

【推荐】你有什么样的心量,就有什么样的六根

我们从六根的相状来看,我们的确看到每一个人的六根不...

有五种心态,决定五种果报

同样的修行者,有五种的心态,决定你五种的果报: 第一...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佛说弥勒下生经...

印光大师嘉言录--劝信愿真切

甲、示真信切愿 ● 所言信者,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

【推荐】印光大师论逆境

所谓逆境,就是指使身心感到不顺利的环境。逆境,可以...

善用心者,困苦艰难皆为解脱之本

人生世间,祸福互相倚伏。唯视当人之用心何如耳。 善用...

印光大师寿康宝鉴序

【原文】 人未有不欲长寿康宁,子孙蕃衍,功业卓著,吉...

【佛教词典】苦等五受

分受心所以为五受:   一、乐 领顺境相,谓适悦身,...

【佛教词典】十善业道

(名数)十善之业行,为生于善处之道,故曰十善业道。...

佛陀六年苦行的因缘

每个人与生俱来皆有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

千万不要杀生增恶缘

冬至很多地区都有祭拜祖先的传统,但在美德之中也存在...

享福是没有福的人

有福不享不是傻瓜吗?很多人希望享福,实际上享福的人...

《高僧传》记录的诵经感应

梁代慧皎法师所撰《高僧传》,将梁代以前的高僧大德,...

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各位班首、执事、各位法师、各位居士,今天是虎年第一...

八万四千法门怎么来的

在你的生活当中要这样锻炼,你的烦恼就会逐渐减轻,待...

割断欲望之绳

有一则故事:一个年轻人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他...

春节寺院普供仪轨合集

大年三十(除夕)至正月初二,依汉传佛教丛林的惯例在...

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在一切修清净心的行门当中,念佛一法是最为直接、最为...

莲池大师对「归命」的详明诠释

归命,如波罗蜜例,倒语法也。归义有二:一者归投义,...

莫把他人过失扬

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

学佛学什么

一、学习佛法以增进道德戒学 佛教的戒条有很多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