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有什么样的心量,就有什么样的六根

净界法师  2019/06/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有什么样的心量,就有什么样的六根

我们从六根的相状来看,我们的确看到每一个人的六根不一样,你看有些人眼睛很好,看得很远,有些人的眼睛只能看近。

你看阿罗汉的眼睛,他一入定的时候,看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就看手中的一颗槟榔果一样;菩萨能够观察百千大千世界,佛陀能够观察无量无边的世界。

为什么六根的差别差这么多呢?答案很简单,你有什么样的心量,你就有什么样的六根。

我要讲一个小故事,诸位体会一下:

在非洲地中海的南边,有一个国家叫阿尔吉利亚,这个国家的乡村种了很多稻米,稻米到快要收成的时候,农夫辛辛苦苦一段时间,要期待收成的时候,来了一群的猴子,猴子就把这些稻米比较好的都拿走,剩下都是一些比较差的。这些农夫就感到非常无奈,也非常的生气。

后来在一个村庄有一个很有智慧的老者,他就想一个办法要来对治这猴子,他做一个铁器,这铁器就像花瓶一样大,这铁器的瓶口小小的。关键在这个瓶口,你的手是放松的时候,你的手刚好伸进去,但是你的手要把它握成一个拳头的时候,你的手就拿不出来。它那个瓶口就刚好你的手可以进去,拳头就不能出来。

然后这些农夫们晚上,就把瓶子放了很多新鲜的白米在里面,再把这铁罐绑在树上。结果第二天看到好几只的猴子,手上抓着白米不放,它昨天一整个晚上就跟它瓶子在较劲,它就是不肯把手上的米放了。

不管这个村庄经过了几十年,几百年代代相传,几百年过去了,从来没有一只猴子,愿意把手上的米放掉,没有一个猴子做得到。结果这些猴子因为抓住手上这些白米,失去它一生的自由,被抓到以后,被卖到动物园去,甚至有的牺牲它的生命。

这个道理当然不只是发生在猴子身上,其实众生的心态都是这样,为什么我们一辈子都做凡夫呢?问题在哪里?为什么文殊师利菩萨,他就能够做文殊菩萨呢?

我们讲“心境决定你的处境”。

我们今生都是为了自己来谋福利。结果我们得到什么?我们从早到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着想,结果我们得到一个非常卑贱的六根,生生世世都没有改变,就像这个猴子一样。

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他所做所为都是为众生,他产生广大功德的六根,神通变化的六根。

那你会问说,那我的六根从哪里来呢?文殊菩萨的六根从哪里来?其实讲实在话,我们每一个人六根来的地方都一样。你说从哪里来?“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宁有方所”,本来就存在。

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的心态,我们的生命就不断的这样下去嘛!这不是上帝创造的,不是这个意思,这个是生命一种不能改变的轨则,“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心境决定你的处境。

所以,你看所有的修行者第一件事情“发菩提心”,先把你的胸量放大。当然你说那菩提心怎么发得起来呢?先明白道理。你要把人生参透了,你能够彻底的放下,你才能够彻底的承当。

所以蕅益大师说:你没有高超的品德,你不可能产生广大的胸量,不可能有殊胜的修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业力要得果报,有两个条件

在整个藏教的《阿含经》,它在处理我们的生死业力这一...

念念为众生,事事皆佛法

佛就是觉悟的意思,佛者,觉也。当你心里念念想着众生...

解脱色身的爱缚

男子,依佛法出家,仍为爱心所缚,常以苏油摩身,用汤...

聪明的乌龟

在河边的草丛中,有一只乌龟。一天,当它正在美滋滋地...

只有「无住」,才跳得出三界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任何境界都不能住,一住就是生死

欲界、色界、无色界都在当下一念。任何境界都不能住,...

【推荐】圣严法师《觉察自己的偏听偏执》

如果不能觉察自己的偏执,就会被自己的好恶所蒙蔽;...

经常这样去想,就不会怨天尤人

有时我们认为是冤枉的业,是法律不公,或者处理你这件...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全民素食的5个理由

当前,全球气候暖化所引发的严重自然灾害已威胁到了方...

只转心而不精进做功课有用吗

【原文】 宋 智印 智印。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浙江川...

让心如莲般柔软清净

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

净土行人什么程度才算得上真信切愿

问: 请问师父,净土宗的宗旨是信、愿、行,我相信阿弥...

【佛教词典】无功德

(故事)会元一(达磨章)曰:达磨大师见梁武帝,帝问...

【佛教词典】独觉乘补特伽罗

【独觉乘补特伽罗】 p1384 杂集论十三卷三页云:独觉乘...

自己行善的心是真还是假

以前有几个儒生,去拜见中峰禅师 ,提出一个问题说:佛...

佛陀最后的教诲

昔日佛陀在古印度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弘法,当时,舍利...

忍之久而纯,耐之久而熟

参禅人,切宜恒心远固,不得碰着即退。要知参禅事,大...

宽恕他人

有人伤害我们,他一定会内疚、悔恨,决不可再思报复。...

为什么要福慧双修

由于末世众生愚痴太坚固,所以修行不容易成就,更无法...

茶饭禅

唐朝龙潭崇信禅师,跟随天皇道悟禅师出家,数年之中,...

怎样才算具足了信愿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怎样才算具足了信愿? 宏海法师...

受八关斋戒法

念诵仪轨: 一、发愿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佛菩萨众,...

诸有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坚牢

诸有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坚牢,如空注雨起浮泡,自...

拜佛的十种功德利益

一、得妙音色:若多拜佛,相貌也会转变为好,音声和身...

如何做到无欲无求

1、从世间法来说 要做到无欲 在世间法上,所谓的无欲,...

日日熏修净土法门,正身端坐而往生

原文: 如湛,姓焦,永嘉人,母梦见宝塔,而湛生。幼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