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陀最后的教诲

2015/10/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最后的教诲

昔日佛陀在古印度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弘法,当时,舍利弗尊者辞别世尊之后,返回位于摩竭提国的故乡那罗村,示现身染重疾的病缘,预示即将般涅槃。尊者的侍者纯陀沙弥(均头沙弥)随侍在侧,直至舍利弗尊者涅槃圆寂。在恭敬供养礼拜尊者之后,纯陀沙弥收取尊者荼毗后火焚不坏的舍利,带着尊者的衣钵一路风尘仆仆地回到王舍城。

入城之后,洗净尘垢,纯陀沙弥捧举着尊者的舍利和衣钵,前往阿难尊者的住所,禀告阿难尊者:“尊者!我的和尚舍利弗尊者已经入涅槃,我将尊者的舍利和衣钵带回来了。”

阿难尊者,听闻这个消息,立即到佛陀前禀白此事:“世尊!纯陀沙弥带回舍利弗和尚入涅槃的讯息,我现在身体好似被一一肢解般痛苦,心乱如麻的无法言语。”

佛陀慈悲开导阿难尊者:“为什么如此悲伤呢?阿难!舍利弗入灭时,带走了他所受持的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吗?”

阿难回答佛陀:“没有,世尊!”

佛陀再问阿难:“难道是我成佛以来所教导的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都随着舍利弗一同入涅槃了吗?”

阿难回禀世尊:“都不是的,世尊!虽然佛陀的教法并未随着尊者入灭,然而,舍利弗尊者一生严持戒仪,博学多闻,少欲知足,远离尘世欲乐,并且精勤摄持正念安住正定,一心正受甚深广大无边的智慧。尊者智宝成就,所以能依着人们的根机而示现、教诫、照护、鼓励、赞叹,为大众开演法要。世尊!我是因正法的传布,和众生顿失明师引导而感到愁忧苦恼。”

佛陀进一步为阿难开示:“阿难!不要再愁忧苦恼了。为什么呢?世间万事万物,都是败坏之法,要让它常保不坏,是不可能的事。我曾说过,凡是一切喜爱贪着的人事物,终将离别坏散,不可能永恒不变。就好像一棵枝叶果实都极为茂盛的大树,最大的枝干会先折断;又好比一座大宝山,也是从大块岩石先崩落;同样的道理,当我将要入灭时,如来的弟子们也是从大声闻弟子先行入涅槃。

过去,有舍利弗游行教化的地方,就如同我在那里一样,因为,舍利弗能够将我的教法正确无误地宣说弘传。

现在,阿难啊!如同我先前所说,世间一切可爱顺意的事物,终究要别离分散,所以,不要再悲愁了。阿难!要知道,不久之后如来也将般涅槃。所以,阿难!应当要以自依归,要以正法为依归,切莫依归其他不可依靠的邪师异法。”

阿难尊者请示:“世尊!可否请您进一步开示如何以自依归,以正法为依归,不以邪师异法为依归?”

佛陀教导阿难:“比丘应当精勤修习四念处,安住身念处,随观内身,以正智正念调伏世间贪染和忧愁,如此,随观外身及内外身,乃至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都用这个方法修习观行。阿难!能够依此修行,就是自依归,以正法为依归,不以邪师异法为依归。”

比丘们聆听世尊的开示后,个个法喜充满,欢喜奉行佛陀的谆谆教诲。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四》

省思:

无常是世间的实相,生灭是自然的法则。世人所追求的名利财色,所爱念、适意之物,皆是短暂拥有,不可长保,一如佛陀所说,是败坏之法,是乖离之法,是别离之法。唯有依修行所成就的福德与智慧,才是永恒而不可坏灭。因此,我等应当依世尊教示,以正法为依归,修习四念处、四正勤、八正道等法门,藉此调伏、断除世间贪爱、忧恼,得至涅槃解脱,便能一得永得,永不再失,生生世世受用不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看开生死,没你想得那么难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来时欢喜去时悲,合...

不安分的牛儿

也许,有人会认为人生多烦!其实,这都是因为「想不通...

一切是无常的,不好的事情终究会过去

即使你的人生,现在遇到很多的状况,有很多的挫折障碍...

不要把事物看成你可以永远拥有的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天下事没有一个必然的,所谓我希望要做到怎样怎样,而...

汝宜自造安全洲,不复重来生与老

汝宜自造安全洲。迅速精勤为智者。 拂除尘垢无烦恼,不...

因为有挂碍,才会有恐怖

心有挂碍是一个凡夫本能,常常在一种人生不满百,常怀...

「今天」是我们拥有的唯一财富

一个青年去寻找深山里的智者,向他请教一些人生问题。...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把自己卖出去

在一次法会上,南泉禅师对着众人说,我今天想把自己卖...

广植善因获福无量

有两个女子都得到庵罗果。其中一位是吃完果肉但不留果...

【佛学漫画】心经

般若心经,正是这至圆至顿的一真法,它直指的正是所谓...

古代高僧的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佛陀在许多经典中都论...

【佛教词典】火德星君

禳除火灾之火神名。五行之中,以南方配于火,将之神格...

【佛教词典】鸟窠道林

(741~824)唐代牛头宗僧。杭州富阳人,俗姓潘(一说...

向菩萨求财不灵验的原因

观音菩萨有求必应,求财得财,求子得子,可有时为什么...

病后方知身是苦,壮时多为他人忙

祖师立的规矩,都是提醒我们赶快用工啊!说什么病后方...

心净国土净

业缘有别 随着个人的业缘与见地,每个人念佛的境界几...

学佛弟子应依四依法为标准

当今学佛群众大量增加,但因宿根不同学习深浅不同,以...

【佛学漫画】净土宗祖师慧远大师

我从最初到庐山安居至今,十一年之中,三次见到西方三...

边地疑城往生

在《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中,释尊开示边地疑城往生之...

慧律法师《去贪则清凉》

学佛,就是要超越自己。但要从何下手呢?第一,要从去...

只要平时念过佛,今生一定就能往生吗

问: 现在外面有些助念小组说:只要平时念过佛,就坐...

色受想行识的生命

佛陀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五个部分,第一个是色蕴,就是我...

面相的好坏与心灵的善恶是相应的

现实生活中,人到中年后,就显现出受性格和品格影响所...

知止

李叔同(弘一大师)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我们一般说知...

摄佛功德,成己功德

阿弥陀佛所成就的不可思议功德,我们前面讲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