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汝宜自造安全洲,不复重来生与老

如瑞法师  2015/11/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汝宜自造安全洲,不复重来生与老

汝宜自造安全洲。迅速精勤为智者。

拂除尘垢无烦恼,不复重来生与老。

(法句经)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岁数很大,接近死亡的老人。他的一生也没有做过什么善的事情;但他的儿女们非常的孝顺,也皈依了佛陀。于是儿女们就把佛陀请到家里,希望佛陀能对他们的父亲开示。佛陀说:“你已经像干枯的树叶,魔的使者已经来到你的身边;你已经到了死亡的门外,旅途中你没有任何的资粮。”

这里面的意思,大家都能听明白,虽然我们现在可能还年轻,还没有成一片枯叶;但是你要知道,枯叶它一定是绿色的树叶变成的。当过了冬天,大地复苏,树枝发芽变绿。经过夏天,到秋天,秋风扫落叶,再到冬天这种凋零的景象,我们看看树上还零零落落的有些树叶。我们都说春夏秋冬,佛教里说法都先说冬,冬春夏。任何的事情,佛都希望提到它的时候,能引起我们无常的观念。

很多大德也警觉我们:学要学得多,实际修只要念起死来,修行就能入门。如果你生不起来,无常大鬼不期而至,就是说不能把自己观想成这么一片枯叶,随时被风吹下来就会丧生,那就没有入门。现在确确实实感到,虽然我们今天还在蒙昧,但死亡的使者即将要敲响我们的门了,如果我们不好好的积聚上路的资粮,我们这一生结束很容易,但下一生的开始又会怎样呢?

我们这几天的事情也是比较多的,尤其今天,一方面要去纪念一位老和尚往生三周年;另一方面,后面也有一位老师父在以身说法,让我们去给助念。其实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是在给我们上课,无非让我们来了解生命的真相。生和死是生命的两头,我们了解生可能非常的困难,但我们了解死是非常的容易。我们去给那位老和尚纪念往生三周年,也是让我们去了解死,现在给那位老师父助念往生,也是在了解死,一旦了解了死,我想就很容易了解生了,也就能够生起来生死的心。所以说,遇到的每件事,对我们修道来讲,都可以在你接受这件事情当中去悟得苦空无常。

对于死的这类的话题,在家人都很避讳,不愿意谈,但对我们出家人就要好好的看,好好的谈,真正的通过去为别人的助念,观察别人的死,对我们来讲,是我们修道的助缘。一方面是让我们觉醒,世间上无论贫富;无论官位多么的显赫;不管有多么大的成就;当他断了那口气的时候,冷冰冰的躺在那里,谁也逃脱不了这样的结果。所以,死亡应该是一位伟大的、平等的评论者。当我们了解了它,就不会恐惧它,而更应该激起我们知道生死的事,固然在外缘上你有好的福报,能够遇到很多好的外缘;但是都不如自己起来精进用功修行。

佛在法句经里面教导我们"如己自造安全洲,迅速奋起常精进。"这个安全洲,就像水里面中间有块陆地一样,不会被水淹没,这个安全洲要我们自己来造;通过我们修行,如果你能够建造的起来,生死的海水就把你淹没不了。否则,你就会被生死的大海所吞没,在里面头出头没的生死流转,如果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在生活的修行当中,拂去烦恼尘与垢。

我们学习《俱舍论》就是让你知道什么是烦恼,同时知道烦恼怎么产生的,让我们能够去掉这些烦恼;而且让我们知道烦恼就像尘和垢一样,它是能够去掉的。烦恼它有来处的,你要知道它的来处,跟踪追击能把它去掉,就像桌子上的尘垢一样,能把它擦得掉。如果真正的能够去烦恼,不复重来生与死的。谈到生和死的种种的事情,那都是很自在的事了,来是为众生,去也是为众生,到生死自如的时候,又是一番境界。世间上五欲的快乐是暂时的,而真正了生死得到自在自如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快乐。

曾经看到小孩子的天真,青年时候有旺盛的精力,慢慢步入中年,一直到老年。为什么建清泰园?我要建一个人生旅途站,就是让你从一生下来,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去重新走一番,当真正的到七十、八十的时候,你的前方又是什么样的事情在等待着你?所以,有一幅图画,形象出死亡的形象,一具骷髅张开双臂在拥抱你,你想想人生的旅途上,总是要找到一个归宿,找到一个解脱的方法。

我们为什么要来出家?实在是知道了老病死的不可爱,不光泽,所以,我们发心出家,是为了把自己献身于众生当中,引导众生能够认识生死、了脱生死、真正的觉悟宇宙和人生。我们出家人肩上的重任实在是大。所以,每日摸头自省,常常要给自己一个鼓励,高洁尊严人天师,如来亲子不自弃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这一生,珍惜自己出家的因缘,更珍惜我们有这样的机会,彻底地为众生奉献一番。因为出了家以后,才能够真正知道出家的境界,知道出家来做人天师,广度众生生与死。

我们同学们还有来的居士们,让我们共同的努力!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顿超三界乐悠悠

寒山顶上月轮孤,照见晴空一物无, 可贵天然无价宝,埋...

唐太宗与390名死囚的死亡之约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九月初四这一天,长安城宽达150...

在生命轮回中,你的心是变来变去的

所有的烦恼有一个中心点,就是自我意识。我们在刚开始...

一位海鲜餐厅老板的果报

我有一位莲友的爸爸,开餐厅,这位莲友跟我共修十几年...

出家人转世后能否记得前世的事情

问: 如果一个师父能转世的话那么这个师父转世后小的时...

警惕无常,行善修福

《佛说无常经》云:「假使妙高山,劫尽皆坏散;大海深...

佛学之宇宙论——九地

依三界施设九地,欲界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

星云大师《人生是过客》

有人说,人是宇宙的主宰;但也有人认为,人是宇宙的过...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心里面的无常,影响我们最为严重深远

无常的道理,对初学者来讲,是很重要的观念。比方说,...

【推荐】佛教智慧与幸福人生

为什么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有怨气,有委屈,满腹牢骚? 快...

【推荐】正确的临终关怀,应该要提前做

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

人应该存福报,胜过存钱

人应该储存的是福报,有福报,走到哪里都有的吃,做什...

【佛教词典】一髻罗刹王菩萨

(菩萨)住于胎藏界曼陀罗第一苏悉地院之忿怒尊名。有...

【佛教词典】说法师众相圆满十相

【说法师众相圆满十相】 p1285 瑜伽八十一卷十六页云:...

出家不生退悔心

我们诸位道友出家,先没有学习到佛法,还不知道发愿,...

佛陀度化众生的方法

佛陀度化众生的方法有两个: (一)机缘未至,默然待时...

世间的快乐为什么是痛苦呢

我们应该对轮回要有所了解,不能一厢情愿地活在自己的...

可否先做世间事业,然后临终才念佛

问曰: 一生造恶,临终念佛,带业得生,又无退转。此...

吃肉无异于间接杀生与慢性自杀

小时侯,我于沿海乡镇长大,伙食中,虽少肉,却多鱼。...

冥阳两利的《药师经》

大多数佛教徒都知道地藏经是一部冥阳两利的佛经;其实...

善待每一位众生,不论贫富与贵贱

从前有一家专卖高级点心的铺子。有一天,铺子里来了一...

善业不能改变烦恼,但善根不一样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

【推荐】十念往生通平时也通临终

往生的情况我们一定要注意一个基本点:不能仅仅站在凡...

说闲话的害处

佛陀在信众集会听经闻法的场合要阿难把糕饼分送给在场...

印光大师: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净土还难

又汝既皈依佛法念佛,当依佛教而行。佛教你求生西方,...

念诵地藏菩萨名号能离一切障缘

净法也是一念心生,染法也是由你心生,都是你现前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