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弟子应依四依法为标准

能阐老和尚  2018/09/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佛弟子应依四依法为标准

当今学佛群众大量增加,但因宿根不同学习深浅不同,以是个人的认识知见也各存不同。此种情况自古皆有之。据经典所依均有息诤办法,所谓“四依法”实是最真实的根据。

一:依法不依人。法是清净法性真如不变之理,人是妄想分别情见,是生灭有漏之因,是妄非真不可依。

二: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大乘经不执空有独显中道不生不灭真如法性常住了义究竟。三藏中有人天小乘权巧方便之法,非是大乘了义。当依大乘为准。

三:依义不依语。中道非世间言词所及,若依世间言语总不免情见诤论,学人当思实义而去鉴蹄之迹,领会中是第一义为准。

四:依智不依识。识为六尘所起,妄心执见,恣识则增长妄惑,智乃本性清净本德,法性真体,契合本觉之性,学人应依舍识情见,而依本智策发真理,实为当今学佛者最重要之标志。

当今学佛者大多好读书不求深解,以至不能总合四依法而入偏邪之道,徒为学佛之名,信而不专,非佛亦信,知见偏邪。不真不正虽名信佛实与不信无异,迷惑邪见。为害佛教庄严清净正觉大道,造成佛教内部斗争,破坏四众弟子团结,污染佛教声誉,其罪恶实甚严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持之以恒方可登峰造极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一个人成功与否,关...

圣严法师《提起放下》

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雁能远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

【推荐】在世间中得解脱,要按四个步骤来修行

如何在烦恼痛苦迷惑的惑业和一切的魔境中解脱,五欲六...

如何才是真念佛

【原文】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

念佛有两个重点

我们这次净土宗的修学,有三种忆念,就是你必须要去观...

为什么要修般若波罗蜜

在修波罗蜜之前,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修般若波罗蜜。 《...

生活就是修行

一天,有一位女士来找秀峰禅师,埋怨工作得很辛苦,上...

净慧法师:做人的六条标准

学佛的最后落脚点在什么地方? 我想,落脚点就在实际...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离心之外,无别有法

问:世间染法,有贪瞋痴为所治;出世净法,有戒定慧为...

身与触即如来藏性

这个身根,是一个内处;外在的触尘冷热涩滑,是外处。...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

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

斌宗法师《我人生死之由来》

前言 学佛主要在求离苦得乐,生死之苦冠于一切,同时...

【佛教词典】魔系

(术语)恶魔之系缚也。杂阿含经六曰:为魔所缚,不脱...

【佛教词典】事边际性

【事边际性】 p0801   瑜伽二十六卷十五页云:云何事...

此岸与彼岸

当我们产生烦恼的时候,就有了此岸和彼岸;当我们当下...

「不幸」的故事

改运、消灾、改名,自古以来这种迷信就已深印于人们心...

病不见愈,乃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

接下来一段呢是《示重报轻受及如法治丧》,就是开示的...

净土宗的四个特色

净土宗又称莲宗,是中国传统八大宗派之一,唐宋以来,...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

普贤菩萨是华严三圣之一,是有名的大愿王,也称普贤萨...

如何对治念佛昏沉掉举

问: 我素喜研究经教,手不释卷,津津有味;而于持名...

动物往生西方,是否也要具足信愿

问: 鹦鹉、八哥、老鼠等动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否也...

倓虚大师的净土法缘

倓虚大师原籍河北省宁河县,生于清光绪元年(1875年)...

比丘命终之后趣向何处

往昔,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佛陀告诉比丘...

口念佛心跟着妄想走,这样往生会有障碍吗

问: 一面念佛,一面妄想不断,乃至口中念佛心跟妄想走...

两种力量会让正法毁灭

两种力量会让正法消灭,会消灭正法,两种力量: 一、恶...

为破三轮故说净土

原文: 此经起由,为破三轮故。三种轮者:一为破无常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