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烦恼是客人,不留它就走了

达照法师  2017/10/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烦恼是客人,不留它就走了

《楞严经》里讲:烦恼都是客人,叫客尘烦恼。你喜欢把这个“烦恼客尘”在你家里多留几天,烦恼的时间就长几天;你要不留它,它自己就走了。生活中所有的烦恼都是因为你愿意留它,它才会在你家里,你不愿意留它,它就马上离开。

通常人们是执着外在的东西,所谓的着相凡夫,所以我们先从身体、服装、行为上一点点去改善。看到别人行为不好,我们就会起心动念;但是如果你有了一点修行经验,你就一定是从身体回归到内心,看看自己这颗妄想的心,是不是还在东想西想,是不是一天到晚都想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

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随境流转——乘公交车、吃饭、读书等很难保持自己的心不随境流转,很难保持无所求的状态。能在安静的环境下用功,在别人提醒你的时候用功,这是初级阶段。

真正会用功的人无论是在静还是动,无论别人是对还是错,无论自己正在接受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心都随时能够回到无所求、无所得的当下。这个力量是慢慢形成的,并不是一下子马上就有的,但是我们起码要能了解,要能感受得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达照法师文章列表

不起烦恼便是修行

修行的方法,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修行的目标,是熄灭贪...

对立心强的人,妄想就打的重

要改变自己就先了解自己,楞严经的七处破妄,十番显见...

诵经念佛妄想很多,是否都白念了

问: 诵经、念佛不能清净,时时妄想杂念,这样是否都...

万般烦恼的根源

唐朝马祖道一禅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

【推荐】为何越修行习气却越严重

我们的习气应该怎么对治呢? 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

具足信愿的人会散乱念佛吗

问: 弟子有一个问题请教,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

【推荐】把苦恼的根源找出来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

为什么我们一天到晚「心有千千结」

有人说,为什么没有影像,我一天到晚也是心有千千结呢...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推荐】懂得快乐的意义

懂得生命的意义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懂得快乐的意义快...

弥陀名号蕴含的功德与庄严

如我们念阿弥陀佛,这个阿字实际就是建立一切法,所以...

念佛时一直想着其他事情,这个该怎么办

问: 师父,平时念佛的时候,我是上班回来,晚上坐下来...

忏悔的眼泪

人生的问题总是很多,解决了那样的问题,总还有一些这...

【佛教词典】五邪命

指比丘以五种邪法求取利养而活命。即:(一)诈现异相,...

【佛教词典】一片白云不露丑

禅林用语。以白云包覆下界,一切丑陋隐而不现,喻真理...

不要只讲「空」,还要把「有」建立好

在与大家的分享交流中,听到很多人谈到了空,也对空有...

从顽劣凡夫骤然摇身成为一代高僧的澍葊法师

澍葊法师在清朝道光(公元18211850年)和咸丰(公元18...

应时时精进,切勿懈怠放逸

经云: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自恣魔得便,如师子搏...

大悲咒的妙用及相关修法

接下来主要是讲第五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大悲咒的妙用...

六因、四缘、五果

1.六因 六因是: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请看下面。第三十八段: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由于菩萨有...

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问: 请问法师,如果有人障碍我们念佛,还应该顺从吗...

为何放不下?因为还没看到人生真相

你能够真实的觉悟,你才能够真实的放下! 今天我们讲到...

在生活中惜福造福

现代科技发达,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却因追求享...

星云大师《从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还灭》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感谢佛陀慈光加被,使这次...

外境既然无实有,哪有什么可贪的呢

我们对一切人事物,都不应该生起贪心。为什么呢?因为...

攀缘心的相貌——前尘虚妄相想

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