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应切实布施于别人,扬弃沽名钓誉之心

静波法师  2021/11/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应切实布施于别人,扬弃沽名钓誉之心

当我们给人以好处,做有利于人的事情的时候,不要存在受人赞扬、得到回报的心理。

比如说:“我帮助了别人,我应该得到回报”,不必如此,不要这样。因为我们帮助别人本身就是成就了自己,无论是信仰、责任,还是锻炼,都是应该的。而我们是佛教徒,需要广结善缘。广结善缘的时候,我们不要求回报的结果,反而是有回报的。

反而我们越要求回报的时候,最后往往都是失望的。更何况,帮助别人时我们是自在的、快乐的。帮助别人的那种快乐,不就是一种回报吗?刻意要求回报,反而会失去帮助别人的快乐。

做好事图报答,贪着名闻利养,就会陷入扬名自喜的我执而不能自拔。我们往往陷入患得患失之中。其结果:别人回报了,会觉得高兴;别人不回报了,会觉得失落。如此患得患失的结果,必然会困扰在烦恼和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反而会受做好事之累。

我们做了好事,得到了好报,反而使我们不愿意坚持做下去了。如果我们知晓德行本来是虚妄的,都是由因缘业力所牵引的。

为什么佛陀在《金刚经》中讲三轮体空——能施、所施、中间物不住着布施?因为只有不执着外在的差别相,我们的心里才是真正自在的、解脱的,所以就是慈悲和智慧具足的功德无量。反之,如果住着在能施、所施、中间物上,那么只是善良的福报,而不是福慧双修。倘若没有一定的因缘,也就不会受到赞美,即使受到赞美,也不能说明你什么都好。

我们需要去欣赏、随喜和赞叹别人的善行。但是,如果我们本身确实并没有那么好,却又希望有人说我们好,或者故意昧着良心道德说人家好,除非是真正的度人需要,而不是借口,那么这不是又陷入打妄语的困扰了吗?同样也是有后遗症的。当然,如果需要广结善缘,那么我们也不会吝啬说别人好话。只是这个过程中,佛教徒不要有希望得到回报的心里才好。

应切实布施于别人,扬弃沽名钓誉之心。这就是以布德为弃履。

如果有人说和行:“我帮助别人,我不要求回报”,那么这当然是最好的学佛。可见,真正的三轮体空的布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具体行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静波法师文章列表

财富的来源是布施

彼诸众生皆求乐,若无资具乐非有,知受用具从施出,故...

布施越多福报越多

从佛法的因果关系来讲,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

在轮回里,我们只是一个过于投入的演员

一个年轻的戏子跟着师傅学艺,并到处演出,也参与演了...

有播种,才会有收成

记得一九五一年,我在新竹「台湾佛教讲习会」教书时,...

不费分文即能成就「五大施」

佛世时,有一位首罗长者,以性情悭吝而闻名,舍利弗尊...

诸有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坚牢

诸有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坚牢,如空注雨起浮泡,自...

真正智者惜已有之福布施一切

一劝贫者施。经济不宽裕,捉襟见肘,往往贫者难施。但...

弘一大师:简易施食仪轨

先念 南无阿弥陀佛十句。 手持供水及米粒,至出食台前...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别让这三种烦恼障碍​你

所谓意三者:嫉、恚、痴:十善业中身业我们说是:不杀...

佛法无量义,一以净为本

佛法无量义,一以净为本,意思是:佛法虽然有无量无边...

自卑的人如何用佛法调整心态

问: 人生生来有残缺,乃至身材矮胖、长相丑陋,乃至聪...

不要再去问因果,再问就很傻

记得在北京的时候,五台山流传下一本书《现代因果实录...

【佛教词典】不正食

(一)梵语 khādanīya。音译作珂但尼、佉陀尼、佉阇尼...

【佛教词典】出家须舍利

子题:犯弃 行事钞·沙弥别行篇:“五百问云,若出家已...

曾为浪子偏怜客

在我们教内每一位信众可能对《安士全书》都不陌生了,...

来去自在的庞居士一家

庞蕴居士,字道玄,是唐代著名的在家禅者,他曾在马祖...

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必着悲魔

原文: 学佛之人,一举一动,皆须留心。至于念佛,必须...

阿弥陀佛为何被尊称为「佛中之王」

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是哪几种呢?蕅益大师概...

妙莲老和尚《念弥陀圣号的利益》

一句弥陀具足无量光寿 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呢?小...

何谓「四大皆空」

一般人因为不认识佛教,再加上以讹传讹,经常对佛教的...

「家」也是旅店

有紧张大师之称的名导演希区柯克,有次在苏格兰山区迷...

魔障出现的原因及对治

昨天我们讲了修行中会出现的魔障。所谓的魔就是障碍,...

【推荐】佛法看身体健康的原因

昨天有人问:请问师父个问题,我一个同事也学佛,说几...

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一个苦者找到一个和尚倾诉他的心事。 他说:我放不下...

什么是阿修罗

阿修罗,是梵文音译,汉译佛经中还译为阿须罗、阿索罗...

为什么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外境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处所跟内心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