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

净慧法师  2015/04/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究竟自由。

棉花是磨不出刀子来的。人的一生,经历了种种的磨难、种种的痛苦,才会知道人生真正的滋味是什么。

修行首先要战胜自己心胸狭窄的关卡、畏首畏尾的关卡。战胜自我,把自我的下劣心、分别心、贪图安逸享受的心能够战胜得了,修行就一定会一往直前。

所谓禅在当下的功夫,就在于把握生命的当下,转化生命的迷惑、净化生命的染污、提升生命的素质、圆满生命的品格,挖掘清净生命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的无限潜能。

能够远离杀生,就有了慈悲心,平等心。

信心是学习佛法的根本,也是世间成就一切善法的根本。

在行、住、坐、卧当中能够时时观照当下,使自己的心与佛相应、与法相应、与戒相应,我们当下便是身居乐土。

做一个好人意味着要有一个正确的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要有宏大的愿力。人生的动力和价值就是由此而生的。

万事都是缘,万事总是缘。把握机遇,随缘而住,随遇而安。

学佛要以修为主,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口说心行,心口如一。

参禅的基本要求:见地要透,功夫要稳,悟境要高。

修道要具足三种心:信心、精进心、长远心。这三者缺一不可。

解脱就是烦恼止息。

随缘做事,随缘放下,不留恋。就是在大限到来的时候也能够随顺因缘而去,不留恋这个世间,不留恋任何东西,那才会没有遗憾地结束此生。

我执越重的人,烦恼就越重;烦恼越重的人,痛苦也就越多。

五蕴是生活,照见五蕴皆空就是禅。

使自己的心从种种分别、执著中解脱出来,使觉照能够独脱于一切攀缘之外,我们的精神面貌就是另外一种境界。

修行要消除内心的障碍,克服内心的对立面。

人需要锻炼,需要有意识地找一点苦吃,才有利于自身的生存,有利于克服那些想象不到的来自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困难。

在因地中福慧双修,在果位上才能福慧庄严。

一切从大悲心出发,从菩提心出发,世间法就是出世间法。

禅是一种方法,是一条道路,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受用。

修行是一个长期训练管理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

菩萨的精神是大地的精神,是桥梁的精神!

信仰佛、法、僧三宝,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净化身、口、意三业,这四件事是佛法的总纲,也是我们修行的起点和终点。

在修行中,唯有放下,自性才能显现;唯有奉献,心量才能广大如虚空。

要把尽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当作是信仰生活的一部分。

只有真正从心灵深处将对事物的种种界定、分别、妄想扫除干净,才能够真正见到诸法实相。

戒律是什么?戒律是堤防。持戒精严,你的六根便可防守得严严实实,不会有漏洞。有戒律,我们的修行才有保证。

既然每个人都有改善生存条件的权利和需求,那就必须相互尊重。为了自己的生命需求,就不顾他人的生命需求,而将其物质财富据为己有,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只有在造作、是非、取舍、断常、凡圣等一切对立面完全统一了之后所显示的无分别智,才是平常心。

摘自《净慧法师说禅》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入定和睡着有什么区别

问: 顶礼法师。弟子在静坐念佛时,没念多久就有睡着的...

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是何含义

问: 做梦会被梦境所转,这种情况怎样克服?就是佛来...

净慧法师《生活禅》

生活禅这个题目,可以说是天天讲,年年讲,月月讲,总...

圣严法师《念佛禅七开示精华录》

念佛也是禅 念佛,通常被认为是净土法门,为什么成了...

这些祖师为何要把参禅放下而转修净土

自后蕅益,截流,省庵,梦东等,诸大祖师,莫不皆然。...

成佛就在今天

禅师沉默许久回答:成佛就在今天。 小和尚当时听了不以...

做到这二十五法,就能开发禅定和智慧

禅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禅褂上都有止观两个字,在我们修行...

指与月

有位无尽藏尼,虽为女身,精研佛理,平时常诵《涅槃经...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当代僧伽的职志

一、要有求学的志向 当代青年僧伽应有的职志是什么呢?...

修禅定的基本要求

修习禅定的法门,古德归纳为三门,就是息门、色门、心...

《金刚经》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么

《金刚经》讲,一个修行的人要达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

净慧长老问禅寮答问系列

修禅的上根利智 问:修禅要上根利智的人,我很担心自...

【佛教词典】军那花

军那,梵语 kunda。又作君陀花、裙那花。产于印度之植...

【佛教词典】社怛梵

(流派)Jatāvat,外道名。大日经疏一曰:社怛梵者,...

人生所有的相遇都不过是久别的重逢

人生本是一场旅行,当你被业力无情的抛到这个世界的那...

要想了生脱死,应先知道自己的工夫

古人说: 静中工夫十分,动中才有一分; 动中工夫十分...

灌甘蔗喻

过去有两个人,同时种植甘蔗并约定说:种植好的有奖赏...

悟苦修净业,缘熟径生西--张老居士往生纪实

张水金老居士,江西景德镇人,是一位虔诚的菩萨戒弟子...

修行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别...

净土宗与现代社会

净宗寓示着真善美慧的法界文明,寄托着一切众生终极的...

如何参究「念佛是谁」这个话头

念佛审实公案者,单提一声阿弥陀佛作话头!就于提处,...

因为吃亏,才带来无穷无尽的福报

君子之德,益及子孙。今日之贵,昨天之功。 大千世界,...

一天24小时的使用法

每个人一天都有二十四小时,但是有的人不善于规划、安...

极乐世界为什么不在东边

有人问,阿弥陀佛的国土为什么在西边?这样的问题回答...

世间最大的罪过,莫过于不教育儿女

学佛的人,必须各尽自己的本分。所谓尽本分,就是务必...

【推荐】圣严法师《觉察自己的偏听偏执》

如果不能觉察自己的偏执,就会被自己的好恶所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