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居士修福的重要性

净慧法师  2018/09/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居士修福的重要性

出家众和在家众,从禅宗的角度来看,在修行开悟这一点上是平等的。只要你肯下功夫,出家人可以开悟,在家人也同样可以开悟。

在禅宗的灯录里边,《五灯会元》也好,《景德传灯录》也好,曾提到了不少在家大居士,他们也是大彻大悟的人,见地和功夫都很深。比如马祖下的庞蕴居士,就是一位很有名的代表,真可谓是古今独步。所以在家众一样可以开悟,对此你们不要有什么怀疑。

六祖大师在继承祖位的时候,他还没有受戒,还是个行者。从六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在禅宗这一法上,僧俗是平等的。不过出家众由于有严格的戒律作保证,所以修行起来要容易一些。

说到小乘的修行,出家众和在家众的区别就比较大。因为在家众有家属,所以他只能证到三果,不能证得四果阿罗汉。

禅宗里面却不这样认为,这是由禅宗独特的修行方法决定的。但是由于出家众和在家众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一样,所以在具体的修法上是有所不同的。

在家众要更注重修福。所谓“佛事门中,供养第一;人天路上,作福为先”。对在家居士来说,供养三宝,广修布施,这是修行的第一件事情。因为佛法要靠僧团来住持,在家众要依靠僧团来听闻和修习正法。所以,佛在千经万论中,总是强调在家居士要修六度(六度中布施是第一条),要修四摄(四摄中布施亦是第一条)。

布施有四种:财施、法施、无畏施和同喜施。这四种布施,不论是出家众还是在家众,都应该修,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在家众而言,财施是第一位的。出家人因为两袖清风,无钱财可施,所以要侧重于修法施、无畏施和同喜施。

佛教能够维持并发展开来,在家居士修布施这一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佛教传到中国以后,历代的帝王、护法长者、居士,修了很多的布施,建了很多的寺院……

我们现在的柏林禅寺也是如此。我初到河北来,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穷和尚一个。来到这里,承蒙十方护法的护持,才逐步地有了今天的这个样子。如果没有十方护法长者的护持,我们今天哪有这样一个清净的修行环境呢?所以说,财布施对于佛教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财布施之外,法布施也很重要。法布施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法身慧命,它是其它诸布施的核心。财布施的目的是为了法布施。财布施本身不是目的,修福修慧才是目的。

通过财布施,我们一方面可以去掉自己的贪心,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个人的福报。成佛需要福慧具足,福慧不具足是成不了佛的。

福报的具足要通过财布施来实现。而智慧的具足则要通过法布施来实现。佛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可见法布施的核心地位。

什么叫法供养呢?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这就是法供养。法供养就包括这七个方面。

首先要如说修行,光是口头上说一大套,实际上却一点也做不到,不能以身作则,不能为他人做榜样,这样的法供养是片面的。其次就是要以法来利益众生,让众生身心安稳,无病无恼,以法来摄受众生,使众生能皈依三宝。这就是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

一个寺院如果只是几间殿堂,没有人说法,没有人修行,有谁会来呢?最多来一些参观游览的人而已。修行的人、想学法的人是不会来的。

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等等,都是讲要最彻底地发菩提心,众生有苦难,我们要能够代他受苦。这些都是最究竟的供养。

财施和法施是我们因地修福修慧的两个最主要途径,二者缺一不可。在家居士一定要懂得修福修慧,要随分随力地去支持、护持、供养和布施那些清净的道场。

比如说,打七是寺院修行的一种强化训练,在这个时候去修布施,一是增加自己福德,第二对那里的修行人,不管是僧还是俗,都是一种鼓励、一种推动。所以说,在这个时候修布施比平常修布施更加重要。

总之,居士修行要始终把修福放在第一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不是你去找钱,而是钱来找你

记得南师(南怀瑾)说过一句话,当你有福报时,不是你...

福从俭中来

昨天,一信徒携其好友来访。见我的用意,除了看望问候...

寺院由谁管理才是最如法的

寺院原本就是十方布施所成,三宝所依,本来就是出家师...

【推荐】临终十念生天福

佛陀与五百比丘,曾有一段时间止住于古印度毘舍离城外...

雍正皇帝著书破邪护正法

清朝的雍正皇帝在历代的皇帝中是非常了不起地一位,参...

福德是安乐之本,智慧是解脱之门

佛法把生命的功德分两种:一种是福德,它可以产生暂时...

你要修福修慧,这句名号就完全具足了

阿弥陀佛遍知法界的智慧之海,用海来比喻智慧的深广,...

佛教有「夫妻相克」的说法吗

古代民间女子若是婚姻不好,尤其是夫死再嫁、寡居等,...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净慧长老的生平事迹

净慧长老,俗姓黄,1933年古历8月27日出生于湖北新洲,...

学佛学什么

一、学习佛法以增进道德戒学 佛教的戒条有很多种,但...

学佛要从做好身边小事开始

佛经上告诉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

净慧法师《三皈五戒开示》

按照这次活动的安排,今天下午是传授三皈依和五戒。这...

【佛教词典】能取所取

【能取所取】 能取即认识的主体,所取是被认识的对象。...

【佛教词典】化土

佛变化身所住的国土,此中有净土和秽土的分别,如娑婆...

生老病死与成住坏空,促长了众生的出离心

长养六心,守道始终。 学佛求道者,六心当具。这六心指...

出家众以修慧为主,在家众以培福为先

【原文 道俗二众,福智别修。理须识其分齐,别知其通局...

西方极乐净土是真的存在吗

问: 西方极乐净土是真的存在吗?只有修得正果才能看...

【推荐】逆缘让我成为莲邦彼岸人

已经步入中年的我,之前是不愿接触任何信仰方面的信息...

每天一万声佛号是净业行人的底线要求

每天念一万声佛号是对我们净业行人的底线要求。虽然有...

凡夫能去极乐全靠这句万德洪名

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如大冶洪炉;吾人多生罪业,如空中...

防护六根,断除淫欲

当年佛陀住世的时候,要求出家人防护六根,并示言若纵...

你是人吗

从佛陀的时代到现在,每当有人请求出家,或受戒之前,...

念佛人为何要吃素呢

念佛之人为什么要吃常素呢?由于念佛一法是大乘佛法,...

前世今生夫妻缘

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自己有时会想不通,为...

世尊降兜率入胎因缘

兜率天宫中,一生补处菩萨──护明菩萨,即将降生娑婆...

想度众生,你得赶紧去了才能回来

问: 请问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五愿,叫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