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坐坐定,不执著一切境界

净慧法师  2023/10/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坐坐定,不执著一切境界

问:我学坐禅的时候,我用的是数息法,但是我没有按照那个规矩来……

净慧法师答:好,你请坐下,我听明白了。修行还是有个次第,用功呢,也要有一个次第。比如说“数、随、止、观、还、净”这个六妙法门,一般的呢,如果说我们有的人喜欢简单,不喜欢从一到十又从一到十翻来覆去地这么去做,用随息的办法也可以。随息什么呢?随息就是观察呼吸的出、住、入,或者说入、住、出。你一定要把每一息呼吸的这三个阶段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才会有效果。你连这一息之间的三个阶段都不能清楚,你那个智慧怎么能够开发得了啊?用功它一定是有一个层次,所谓我一贯提倡的三个阶段,或者是三个现象、三个要点:“专注、清明、绵密。”

清明是什么呢?入、住、出,你要清清楚楚的。

专注是什么呢?专注在呼吸上;清明是什么呢?明白这一息的三个阶段;绵密是什么呢?是妄想插入不进来,保持这一念,绵绵密密。清明,它就是在为开智慧打基础。清明,晓得什么?晓得一息的三个阶段:入、住、出。刚才我讲了,如果你住的这个阶段,慢慢慢慢能够延长,那就是你得定的基础。你清明就是你开智慧的基础;住息的延长就是你得定的基础,在这个时候身心收摄,就是你持戒的功用。所以,在这一念呼吸,戒、定、慧三学齐修。所以大家对于修行的方法,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按照那个要求来做,才能够达到那个效果。

问:阿弥陀佛。弟子在坐禅方面有些不太明白的问题。关于坐禅,您昨天晚上讲到的有一个抱一法。抱一法,就是说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或者是守一处,或者是守一念,从而达到一种一心不乱,最后达到念无所念、心无所念的状态。这是一种。还有第二种,可能就是说刚才也有人提出的,在练功的过程中出现种种的景象,是不是在练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了,会出现一种瑞相,在最后解脱或者是开悟的时候,会彻底地显现出来?或者说看到西方极乐世界什么景象,或者说其他的什么仙境?第三种,就是说参禅的含义,禅坐,也就是静虑的意思。是不是我们参禅的时候,像无门关,念佛是谁,是让我们明白某一个真理,以明白真理称为静坐?

净慧法师答:好了,就提这么多。说参禅是静虑,这是讲的次第禅;看话头、参话头的这个方法,是祖师禅。在经教上面,找不到参话头这个方法,也没有这个词汇,这是中国祖师的创造与发明。那么参话头的诀窍,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我想从你提问题的程度来看,你一定是看过虚云老和尚的《参禅要旨》。他那上面讲到,参,目的不是要去思考某一个公案,而是要达到一念不生。这个也是古人的方法。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所以参的目的是要达到一念不生。只有达到一念不生的时候,才有开悟的消息。这是一点。

至于说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在这些过程中会出现种种景象。《楞严经》上面讲了很多,有五十种阴魔,色受想行识五蕴,每一蕴有十种阴魔,一共有五十种阴魔。这五十种阴魔,神通广大,有的就能够现佛的相,有的就能够把极乐世界搬到你的眼前。所以参话头的人,一定要不被眼前的种种境界所转移。这个方法叫做什么呢?叫做“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一坐坐定,不执著一切境界。瑞相也好,非瑞相也好,那都是妄想。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也没有相,“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所以我们修行有很多的问题,有很多的境界。我们通过五天的禅学讲座,东扯西拉,讲了一点不成系统的感想。希望各位能够择善而从,要把那一点点的黄金的碎片、珠宝的碎片拾起来,把那些垃圾的东西都抛开。这样才不至于我们满脑瓜装的都是这样的见解,那样的见解,各种各样的知见,它反而会障碍我们的修行。所以只要“得意而忘言”就可以了。所谓“法海虽无量,用之在一言”,如果我们真正地得到了它的意,所以“得意而忘言”,一言也不要用。我说了五天,一句话也没有说;你们听了五个晚上,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那就是最好的禅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东林寺为何确立两大参照系

问: 东林寺为何确立净土五经一论的圣言量和中国净土...

学佛之前诽谤过净土法门该怎么办

问: 若在学佛之前因不相信有这么一个容易法门,而说了...

白衣上座讲经,出家人应该惭愧

这里有位法师提出二个问题: 问一、末法时代白衣在上座...

念佛与参禅

念佛可往生西方,参禅能明心见性,一般以为这两种法门...

因爱则生忧,因爱便有畏

一、《圆觉经》: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

星云大师《人间万事都会过云》

佛教讲「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 不只是时间会...

凡夫的一念心被两种障碍所缠绕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

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针对不同根机

问: 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机众生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从随缘中得到无量法喜

我们在四祖寺举办禅七,四祖寺就是四祖开辟的道场,四...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今晨安详示寂

2013年4月20日凌晨6:26分,近代高僧虚云和尚法子、中...

中国禅宗的起源

少年时代的净慧长老 我今天所讲的禅,不是六度禅波罗蜜...

净慧长老:做命运的主人

过去的已经过去,无法追回,而未来却掌握在我们手中。...

【佛教词典】力庄严三昧经

(经名)三卷,隋那连提耶舍译。佛由力庄严三昧出,说...

【佛教词典】师子乳

(譬喻)以譬菩提心。华严经七十八曰:譬如有人以牛羊...

佛知见与众生知见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也就是在法华会上才把他实际的事情...

四川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海山长老安详示寂

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佛教协会名誉会...

浴佛的意义与功德

一、浴佛的意义 净化个人的身口意,我们手持净水向悉达...

唯识学怎样判定造业的轻重

这个罪业的轻重,我们也可以从唯识学作一个总结。唯识...

凡夫应当先求往生后才来度人

原文: 某居士去年去世,彼先妄发大心,要在此世间度人...

梦参老和尚: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

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 说我也不能讲经,不会说法,...

嘴里不谈钱,未必是真正的清高

大廉不嗛,这个廉就是廉洁了。我们这个文化里,标榜人...

净土宗三祖承远大师画传

一、祖籍绵竹 学道成都 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年),四...

装死的野狐狸

佛经里面有一个比喻,很贴切野狐狸的比喻。说有一只野...

比比谁更有「道」

井陉县信外道门的很多,我讲经的时候,他们的大老师,...

没空的哥哥

人生无常,把握当下最可靠。 佛典中有这么一则故事:...

【推荐】佛佑中阴往生——德文法师的往生纪实

东林寺丈室衣钵德文法师,于2024年1月22日23时12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