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把握生命的当下

净慧法师  2012/05/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病就有苦,没有病也有苦,整个人生被种种痛苦所煎熬。一期生命中的生、老、病、死四个阶段本身就是苦,在整个生命流程中,环境的改变,人事的迁流,感情的变化,内在身心与外在环境的种种逼恼煎熬,这些都是痛苦,具体表现为八个方面,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五阴炽盛苦。

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是老百姓还是王侯将相,一辈子都处在无限的渴求当中,现实与希望总是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是求不得苦。人际交往中有种种好坏顺逆的因缘,不想见到的人总是冤家路窄,处处都能碰到,这就是怨憎会苦。自己情投意合的人,自己的父母、兄弟、儿女等,希望能团聚,却常常分离,分离时哭哭啼啼,满怀惆怅,这就是爱别离苦。我们内在的身心有种种的因缘变化,所生存的环境同样如此,春夏秋冬,暑往寒来,刚适应了春天的温暖,炎热的夏天又到了,秋高气爽正是赏月吟花的季节,可惜寒冷的冬天又到了,一年四季的变化,使自己不断地调整生活节奏,调整生活步伐。我们内在的身心感受到外在世界的生住异灭,刹那变化,影响到色受想行识五阴不断地交替变化,常常处于一种焦虑之中,就像火在燃烧一样,精神与物质的不停变化让身心如同焦灼一般,这就是五阴炽盛苦。

人生的现实无非就是这八苦交煎,总在逼恼着我们的生命,交替着使我们的生命受到熬煎。佛陀说法归纳了世出世间的四条真理,那就是四谛法门。世间两条真理就是有漏的苦果苦因,叫苦集二谛,出世间的两条真理就是无漏果无漏因,叫灭道二谛。“苦集灭道”四圣谛是佛法的基础,是佛法的支柱,大乘、小乘、如来禅、祖师禅、净土法门、密宗法门,一切佛法都离不开四圣谛。世间的两重因果中,苦是果,苦果从苦因而来,苦因就是集谛,由于业力所集而感受到这个苦果。出世间的两重因果中,灭就是涅槃,是出世间的果,道就是八正道,是出世间的因,要得到涅槃的圣果,必须修出世的八圣道。佛陀用四圣谛提醒我们认识世间的苦果苦因,知道出世间的乐果乐因,了解了苦果就要断掉苦因,这就叫知苦断集;知道涅槃的清凉自在,就要勤修八正道,到达涅槃的彼岸,这就叫慕灭修道。

渐教与顿教的差别就在于渐教的修行有次第,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一步步地走过来。顿教则在当下这一念中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一念相应一步到位,这是大善根、大力量的人才能做得到的。过去的苦因感得现在的苦果,现在精进修道感得未来的涅槃圣果,要在当下这一念心当中圆满实现。顿教的法门不问过去,也不问未来,过去未来都是影子,不必去追问它研究它,重要的是当下一念。我们当下就生活在八苦交煎中,与其慢吞吞地研究来研究去,不如一步就跨出这个苦海。禅宗要我们当机立断,一步就跳出火坑,到达清凉的圣地。

修行要抓住当下这一念,三世因果在当下一念之中,十方诸佛也在当下一念之中,个人的前身后世同样取决于当下这一念。我们生命的发展有四圣六凡十种选择,这是生命发展的十个方向,也是现实生命的十种存在的状态。我们现在身处在十法界中最关键的人法界,往上就是朝着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法界提升,往下就是朝着天、人、阿修罗、恶鬼、畜生、地狱六凡法界坠落。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取决于当下一念是怎样面对自己生命的选择,怎样面对生命当下的取舍,这是我们人道众生生命发展的两极。

我们懂得了当下一念的重要性和决定性,就要紧紧抓住当下这一念,不要悠悠忽忽地对待自己的生命,不要漫不经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生命的存在很脆弱也很宝贵,很短暂,人生在世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生命,坐在家里也不见得安全。许多失命因缘并不提前打招呼,就在刹那之间发生,坐在家里也有天灾人祸,一个活蹦乱跳的生命顷刻之间就有可能被掩没在沙石巨浪之中。出门在外危险更大,开汽车、坐火车、乘飞机,甚至连步行都会遇到种种意外,在刹那之间可能发生生死两重天的悲剧。

希望各位重视生命存在的这一刻,也许下一刻失命因缘就到了,我们就与这个世界告别了,与佛法告别了,与一切善法善友告别了,不知道下辈子有没有因缘听闻佛法,有没有福德修行佛法。珍惜生命的当下,是修行路上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修行观察呼吸,呼吸就是生命的当下,呼吸的存在是生命当下的具体表现,呼吸不存在了,生命也就不存在了。我们利用作为生命特征的呼吸观照生命,来觉知呼吸,是最容易把握的一种修行法门,也是最亲切的一个法门。大家一定要在观察呼吸上下功夫,用这一法敲开神秘之门,敲开解脱之门,敲开佛国之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人如群牛

在《法句譬喻经》中有这样一个公案:往昔佛陀曾在王舍...

观无常是断除烦恼的殊胜法门

在寺院里,经常有好多游客或是居士来求教,问题多是关...

难道临命终还让你选时间吗

接下来我们讲上广下钦老和尚的故事,好让大家仔细体会...

每一天都在增上,那你的生命就有意义

我们现在是活在无始的妄想中,那要怎么转成真如而趋向...

出家人转世后能否记得前世的事情

问: 如果一个师父能转世的话那么这个师父转世后小的时...

人生八苦

无量劫以来,我们一念无明,迷惑颠倒,造诸恶业,轮转...

来到这个世界,你我都是过客

我刚出家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在闽南佛学院读书的小师父...

志公禅师:十二时辰颂

志公禅师即宝志禅师(公元418年514年),南北朝齐、梁...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佛顶首楞严咒...

观心的下手功夫

古人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可见心量广大,心能...

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大概禅在当下,大体上是要回答这样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

如何防治禅病

人身四大所成,生老病死人人难免。人的一生就是被老病...

净慧法师《心经与玄奘法师的殊胜经历》

各位大德: 今天讲一个持诵《心经》的功德感应。 现在...

【佛教词典】命根灭

【命根灭】 p0813   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页云:命根灭者...

【佛教词典】郢匠

比喻相应成巧之事。典故出自庄子徐无鬼篇,郢地有人涂...

一念法供养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了

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

心要与法相应

曾经有位修行者,去参学一个很有名的道场。那里住着很...

受持弘扬楞严经的真实功德和意义

我们好好的去受持《楞严经》、弘扬本经,到底有什么样...

圣严法师《慈悲的智慧》

有许多人跟我谈到,他们旅行到贫穷国家时,经常看见满...

《楞严经》跟《法华经》有什么不同

问: 师父上人,听说您在讲完《楞严》之后,接下来会...

文殊菩萨手持如意的启示

从前在寺庙里看过一尊文殊师利菩萨,白玉雕成,十分晶...

不要被情爱所束缚

如果说死亡是这个世间人们最恐惧的事,那么最悦意不过...

【推荐】在不坚牢中,求得牢靠的功德利益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世尊教诫比丘:在...

居家的过患

居家之人,富贵者有守护、维持、增上财富的辛苦,贫穷...

持戒对念佛往生的意义

若人无善心,不得闻此经,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 曾...

佛学常见辞汇(二画)

【二入】 理入和行入。理入是由理性著手,觅求真本,...

巧媳妇的故事

从前,舍卫国的波斯匿王有一个大臣,名叫梨耆弥,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