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心要与法相应

如瑞法师  2015/06/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要与法相应

曾经有位修行者,去参学一个很有名的道场。那里住着很有名的大德。但是过了几天,人们所说的大德,在他的眼中,觉得也不过如此而已。他就想,还是再去其它地方参学吧!但是他被这个寺庙清幽的环境所吸引,舍不得离开:暂且住下来,看看再说吧!于是开始每天随大众上殿、过堂、进禅堂。

禅堂里每天都有一位大德轮班开示,时间不长,十分钟到二十分钟。刚开始的几天,他没觉得什么。因为他曾经也是寺院的领导人,常常给别人讲的也是这些。但偶然在一次的开示当中,当他听到:“心要与法相应。”这句话的时候,突然有所触动:我的心有没有与法相应?他开始反省自己:虽然天天在学、在修,似乎没有和法相应过,因为从来都没有真正地体会到心与法相应的那种感受。

他怀着一颗惭愧的心继续在禅堂里坐下去。在以后的听开示中,与以前的感觉大不一样,他觉得每位法师都讲得那么好,而从内心里生起了欢喜的觉受。每次下来都会赞叹那些法师们。有人就说:实际给你开示的法师们只不过是说说而已,也不见得他们能做到多少。他说:不是这样的,不管他做得如何,但对我生起了欢喜的觉受,他们的开示让我体会到了心和法相应的感受。从此在他心里,觉得每个人都比自己强,也从内心深处懂得了谦卑低下……作为一位领导者,能在丛林下,埋名隐姓,随大家一起修行,实在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听了这位修行者的经历,大家也许会问:我要怎样才能与法相应呢?

对于初学者来说,要让你的心与法相应,首先必须依于佛的教来行,佛让做的一定去做,不让做的一定不做,如此善用其心,就能发现心和法在相应当中。所以佛教讲闻思修,光是听闻远远不够,还要去思维它,应用它,天长日久才会得到其中的好处。

又如我们念佛的人,如果你和念佛相应,肯定你行住坐卧,从早到晚,无论做什么,都不离开这句阿弥陀佛。为什么说持名念佛是径中径又径,就是因为念佛很简单,只要你肯去做就好,我们没有这样去做,当然心就不能和佛相应了。

我们学习《无常经》,每天念《无常经》,是教我们要修无常观的,如果无常观修得起来,心和法相应了,你对世间的东西一定能放下。

所以当心和法相应的时候,他住在与法相应的觉受当中,每天就能法喜充满了。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来修与法相应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痛苦不在工作而在内心

没有几个人觉得工作快乐,更现实的是,大部分人的不快...

如何锻炼我们的心

今天讲的题目是「锻炼心」,也就是讨论怎么来锻炼我们...

修行者为什么必须节制淫欲

从此大文第二,便显余义。一、明六天行淫,二、明诸天...

学佛为什么不得成就呢

我们学佛法为什么不得成就呢?由昔业障由于被过去生所...

抱怨对身心有什么影响

问: 抱怨对身心有什么影响? 心平法师答: 谈起抱怨...

星云大师《人生的大病-贪》

有个仙人收了两个徒弟,为了让他俩证得仙道,就把他们...

梦参老和尚略说密宗次第

先修四加行 你说求上师、求灌顶,受这个灌顶、那个灌顶...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

一 出家要真参禅,参透未生以前; 一日凡躯脱落,灵光...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注音版】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高声念佛面向西方门

【原文】 问曰:想即无想,谨闻之矣!然《方等经》中,...

保胎之要重在节欲

作父母的谁都希望子女健康、聪明。要作到这一点,除后...

福、惜福、如何惜福

什么叫做福,福是祸的相反。什么叫做祸呢?祸是灾殃、...

信念的强大力量

信念的力量非常重要,信念就是一粒种子。人这一生关键...

【佛教词典】大雄峰

(地名)百丈山之别名。碧岩二十六则曰:僧问百丈:如...

【佛教词典】转依四义

【转依四义】 p1408 转依义别,略有四种。一、能转道,...

学佛人不应偏重求知,而忽略力行

普通人研究佛教,多偏重求知,忽略了力行,这也是众生...

执滞之著不可有,执持之著不可无

【原文】 人恒病执着,然亦不可概论。良由学以好成,好...

「家」也是旅店

有紧张大师之称的名导演希区柯克,有次在苏格兰山区迷...

妙莲老和尚《念弥陀圣号的利益》

一句弥陀具足无量光寿 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呢?小...

【推荐】佛法看身体健康的原因

昨天有人问:请问师父个问题,我一个同事也学佛,说几...

感应道交是大学问,很难相信

感应道交可是大学问,可是很难相信的。感是什么?感是...

佛堂必须整洁,才会有功德

若见他人对佛经像有不恭敬者,宜于二人共坐时,细细以...

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一个苦者找到一个和尚倾诉他的心事。 他说:我放不下...

什么是阿修罗

阿修罗,是梵文音译,汉译佛经中还译为阿须罗、阿索罗...

向观音菩萨求子是如何应的

问: 恳请师父解惑,我理解:此心作观音菩萨,此心是观...

佛陀的三十二相从何而来

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是说佛...

胆欲大而心欲小

【原文】 古人有言:胆欲大而心欲小。胆大者,谓其有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