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李炳南老居士:契道之法

李炳南老师  2011/05/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深信因果、多修阴德

时下之人,最大毛病在于‘不信因果报应’,然而不论世间法,出世间法,皆不离因果,今先以此开启话题。

因果之事,错综复杂;因果之理,深奥难懂;类归之,有善、恶、无记、有漏、无漏等等差别;造作之时,或由善转恶,或由恶变善,种种不一,解之难尽,故仅提出与因果有密切关系,又较易了解之‘道德’谈谈。

何谓道?能利益大众,与人慈惠者便是道。何谓德?行而得其应得之益者便是德。德又分阳德、阴德。阳德显明,属于有漏,为善欲人知之,待得好名或得阳报,福随之尽。阴德隐匿,属于无漏,为善不欲人知,虽不为名、不为利,而阳报阴报兼而有之。反之,恶亦有阳恶、阴恶。阳恶昭彰,人皆知之;阴恶心怀恶毒害人,未来报在三涂,最是当戒。由上得知因果报应,绝对不虚,吾人到佛堂来,佛堂是道场,没有德性,所修何道?故宜不造恶,修阴德,既修阴德,阴阳二报俱在其中。

依圣言量、修特别法

其次再谈学佛。佛法八万四千法门,祖师归为十宗,再约之为普通法门与特别法门。普通法门,解脱生死,修成佛果,须历三大阿僧只劫。特别法门,‘当生’出三界,脱轮回,谓之‘当生成就’,除此大利之外,又复三根普被;解得,须彻悟三藏十二部精义;不解,虽至愚之人亦可修。云何修?但执持一句‘阿弥陀佛’便是。此一句阿弥陀佛,一教便会,何等容易!一心持去,即得蒙佛接引,了脱生死,迳登极乐,何等直捷!此特别法门,即是净土法门。其理,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等觉以下,谈论无分。

研究佛学,必须懂三量:现量、比量、圣言量。量者谓之尺寸,不知长短,可以以尺丈量,尺寸便是标准。而此三量皆为标准,其中圣言量,是指圣人言教,真实不虚,可为吾人修行标准。净土法门,既然唯佛究尽,吾人但依圣言量,便不致有误,我界导师释迦牟尼佛教我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便持佛名号,真正佛子,须如是信圣言量。。

口念耳听、百八不乱

既信圣言量,持弥陀名号,然执持之功,亦有浅深,譬如今之学制,有小学、中学、大学,程度各各不同;念佛第一层次‘口念耳听’犹之小学,其次‘心念心听’犹之中学,最终‘神念神听’则犹如大学;然吾等程度,小学耳,能够口中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功夫纯熟处,一心只有佛,不为外境所乱,此即弥陀经上所说‘一心不乱’。吾人且扪心自问,谁念到‘一心不乱’?至于念佛念到‘心念心听’,是大势至菩萨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境界,吾人更谈不上。而‘神念神听’是实相念佛,已至‘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照而常寂,寂而常照。’根本无人懂得。

诸位且别小看这‘口念耳听’,口中念清楚,耳中听清楚,便是正念分明,可得一心,诸位不妨从此处下手,练习一个月不断,就能得大利益。

以上所说,是念佛方法,至于数量多少,引古德一偈作参考:

‘念佛不必求多念 但念百八心不乱 其中若有一念差 掉转珠头皆不算’

莫嫌百八太少,一心念佛,百八就等于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声(按:请参阅龙舒净土文卷四修持法门第六。)我之所说,一依于经典祖师之语,诸位但勤练习‘念佛一心’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李炳南老居士文章列表

李炳南老居士《因果可转变》

戒杀是息刀兵之本 诸位老师,各位佳宾大德,各位同修...

李炳南老居士《佛学常识课本》

小序一 佛法是什么?他原是一种觉悟学。吾人处在宇宙...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李炳南居士: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吗

问: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吗? 答:有鹦鹉往生之例,因为...

李炳南居士:修持名念佛之要点

人生在世,总有种种痛苦、不自由,而这些苦厄,世人又...

李炳南居士:快刀斩乱丝

人生于世,自古均免不了一死。即使是世间的圣人,时候...

李炳南居士的皈依因缘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

【佛教词典】迹门十妙

(名数)(一)境妙,境即理境。谓十如是等境,心佛及...

【佛教词典】捡挍

(术语)又作检校。谓于事点捡典挍而监查之也。四分律...

修福应要注意的两点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

为了生存,有的人就不择手段

人原本都是有良知的,但是为了求生存,必须竞争;为了...

【推荐】菩提心的十种譬喻

菩提心的十种譬喻。分成因跟果。先看第一个。 【譬如大...

星云大师《依什么学法》

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各位同学: 第四期大专佛学夏令...

信仰不能被消费

一些生活在类似状态中,但对宗教信仰又心存好感的人士...

持念观音圣号,能从水难中逃生

十四无畏的第三是水难无畏。因为观世音菩萨已成就了水...

如何才能生起厌离心

一、厌离心来自智慧的观照 信、愿、行,愿这个科目就是...

学佛为何要读诵大乘经典

一切大乘经典都是由佛的大慈悲心、实相般若所流现出来...

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

而今念佛,念念要断这爱根! 这个就很重要了!我们想要...

宁可活得很快乐,不要赢得很痛苦

阿赖耶识就是三界九地、二十五有统统去过,哪一个人都...

生死凡夫有资格学楞严经吗

问: 我们生死凡夫有资格学《楞严》吗? 净界法师答:...

说话的禁忌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随随便便说人家的短处.或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