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同样的布施,为何受福不同

梦参老和尚  2018/08/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同样的布施,为何受福不同

为什么信佛好多年了,还没有什么成就,什么原因呢?我们的身口意三业,造太多了,你不知道这是在造业。如果对照一下《大集十轮经》,你才知道身口意十业,十善业跟十恶业,十恶轮跟十善轮,特别难防护的。我们认为好像很容易,那是骄慢的想法,不是真实的。所以,菩萨以殊胜的方便善巧智来行布施,令一切众生都能够安乐布施,当你行施的时候,要发心要发愿,一定要具足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

同时菩萨以财布施,为除灭一切众生的苦恼,所以发心布施。众生在苦难当中,你发心布施,给他财施的时候,你要发心善巧方便,发心要引他入法,要引导他成道了脱生死;你还要放下一切,这不过是用财来引导他而已。所以佛教讲,度众生的时候,先以欲钩牵,渐引入佛道。先用他所喜欢的,他所缺乏的,引诱他,渐渐就能引入佛道,摄受他。同时在菩萨发布施心的时候,不需要跟人家比;不需要说那个舍钱多了,我必须胜过他,他舍一万,我要舍二万。人家是什么财力,你是什么财力,不要比,不要想超过别人。你行你的道就好了,没有胜他的心,无有粗犷心。粗犷心,心不柔和,不善顺,不调柔的意思。

当行布施的时候,财大气粗,夹杂了种种不干净不洁净的心。财大气粗不是供养心,所以我们在《地藏经》第十品上讲,地藏菩萨请佛说校量功德,说这个众生布施功德,为什么有一生享受?有十生享受?有千百亿生享受都享受不完?同样的财物没有增加,原因是什么呢?心不同。必须以菩提心,起码要没有胜他心,没有这种粗恶的心。

还有嫉妒心,嫉妒心很多人都有。还有悭吝心,虽然布施了,后来又后悔了,舍不得,悭贪嫉妒的,还有吝惜的。

这类行布施,不论所施的物,或多或少,“下至一食”,乃至布施个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日初时,日中时,日末时,三时都行布施,所得的福德也不大。甚至于连福德都没有得到,特别是对三宝,对众生也如是。无论布施的多寡,不要给自己求受果报,施不望报。我们中国的儒家也是这样的想法;布施望报的时候,你是有所企图,那不是布施了。乃至于布施虽然很少,也希望人家还报,这已经不是行布施了,“我做了好事了!”那样你的目的不纯了。

要是发心布施的,终不希求声闻乘果,发心布施,不要想证得阿罗汉果,这样发心就太局小。我们想了生死,那么断世间的集因,完了就是消灭世间的苦果,以修道的因,证得偏空的涅槃,不是究竟真空的涅槃,这种是求声闻果。想了生死,要证得大般涅槃,你发心就求佛果,发心就求证得菩提果。发这个心布施,是菩提心。所以说,不要希求独觉乘的果位发心布施,不止声闻乘的果位不希求,独觉乘的果位也不希求,两者合起来,就是二乘的果位。

于所施的物品,所施的物质,若多若少,“下至一食,但为希求一切种智”,就是求成佛。完了,做善事不论大小,念念的都是希求成一切种智,希求成佛果。这样的发心,就对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善能获五福,恶能感六极

我们常常讲五福临门:第一是长寿,第二是富贵,第三是...

一个人的福报,靠攀缘拉关系来改变是很难的

蟾宫折桂,金榜题名,是很多未谙出世解脱法之人所追求...

碰到这些人,应当在财施中加上法施

当你布施的时候,如果碰到这些人(盲聋喑哑)了,你要...

为众生为三宝做事,哪会耽误你的往生呢

如果德亮法师不能往生,大概我也没什么希望了。是吧?...

南怀瑾揭秘财富的去向

人生的目标,有钱只为饮食男女吗?你们都知道范仲淹,...

布施供养,广结善缘

佛教非常重视结缘,不但结缘还要结善缘要广结善缘。但...

孝养父母的果报是怎样的

佛经上讲,孝养众生,孝亲是为自己培植福报最快的方法...

现在乞丐骗子很多,还要布施吗

问: 当我们给路边乞丐布施时,朋友说那些乞丐是骗子...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为何地藏法门的要求比净土法门还高

地藏法门的修学,要求很高,比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背了二三十年的佛经,究竟叫你干什么呢

大家都读诵大乘经典,或者是忏悔,或者是礼拜,或者是...

临命终时最好别在医院

命终的过程人人都要经过的,谁也免不了。我们经常说出...

要想解脱一定要看破财色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

【佛教词典】摄僧戒场量

亦名:戒场量 资持记释云:“戒场中,先引开缘。数字入...

【佛教词典】三藏

(名数)谓大小乘各经律论也。...

法供养的内涵意义

在诸种供养当中,法供养最为第一。那什么叫法供养呢?...

慈悲与爱

很多人只知道佛陀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哪知道佛陀曾示...

修行最重要是明心见性了解真妄

古德说:不识本心,修法无益。我们的法门有很多选择,...

星云大师《佛教对环保的问题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嘉宾、各位佛教的护法信徒,大家晚安!...

唯识学怎样判定造业的轻重

这个罪业的轻重,我们也可以从唯识学作一个总结。唯识...

【推荐】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地位无常,终会衰败

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应当舍弃吝悭,广结善缘;地位无...

不需回报的爱

一位喜欢旅游摄影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件他遇到的故事。...

诵经时身体发热是怎么回事

问: 我在诵经时,身体发热是怎么回事? 大安法师答:...

福报的陷阱--用攀缘心

我们一般人在造善的时候,内心隐藏了恶法在里面活动,...

千代野比丘尼的故事

千代野(1223-1298),又名千代能,日本镰仓中期最著...

过河要拜桥

有一句成语说过河拆桥,意谓受人帮忙,事成之后,忘恩...

初学者应读的几部经

《地藏经》专门讲因果,然后再讲到百善孝为先,提倡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