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世间人都要想修福,应该怎么修

梦参老和尚  2019/08/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间人都要想修福,应该怎么修

“一者施福业事,二者戒福业事,三者修福业事”。

就这么三种。这是福田品,讲福田的。世间人都要想修福,怎么修?福怎么来的?就布施,舍得。你若肯舍,帮助别人,你就得到了,得到一切人都帮助你,这是施业的事。

二者说你修戒,什么戒?三皈、五戒、八戒、十戒,二百五十戒、三百四十八、十重四十八轻,乃至于无量戒。又者呢,供养三宝。修福业,施舍给众生,这三种施福的业事、戒福的业事、修福的业事。

施戒修,三种精进行,这叫三种精进。如果能够精进不懈,怎么样精进法呢?观一切众生,看一切人、一切世间相,是有漏的、有取的。说那个福德靠不住,是有漏的福,有取有舍有执著。那受的果报呢,有限度的。有三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多生受福,依着这个福的事业,他感的果报。菩萨修的是无相的精进、无相的福,所以菩萨的精进,菩萨持戒清净的。

我经常跟大家讲,受三皈的道友们跟他们讲,这三皈的福德,受了三皈的福德,能把它变成无尽。你也可能一生享受得很少,福德就完了。那这就是,这里头就讲方法,就是修的方法。如果是修的时候,无漏、无取、无舍、无我、无人,没有执著。我供养人家东西,没有能供养的我,也没有受供养的人,也没有中间的供养物,三轮体空,这个福报无穷无尽,感的果报直至成佛。这是一种福业。

如果你施人家财物,你事先就先有个愿望,希望回报,舍十块钱想得到一万块钱,一本万利。得到得不到呢?得到,能得到。得到还是完了,没有,最后还是没有。得到享受了,享受完了。我刚才跟大家讲,那吃花酒的,他有福报,他有钱,他可以去享受。这个果报里头含着乐即苦因,完了还得受苦。例如我们供养了,供养的福报生天了,到天上享福去了,天福享尽了,还要受报。

这二乘人修四谛,缘觉修十二因缘,这是不究竟的,不是究竟的。大菩萨是求成佛,三轮体空。像我们讲《华严经》,“广大如法界,毕竟如虚空”,那个福报无穷无尽,直至成佛,又是平等的。因此,这叫戒的福德,戒清净的福德,供养的、布施的福德,这两个都是有形有相,有能修的、所修的,果报不同。懂得这个道理了,你就知道什么因感什么果。说你观念是什么,你想法是什么,你想的不同,所感的果报,也就不一样了。

像我们经常地回向,念经时候回向,我们求的什么果呢?要成就佛,求的佛果。所利益的众生是无边无尽的。说你想清净持戒,持戒的福德所感的果是清净的,那超出人天、超出二乘,这是菩萨戒。我们世间上人都想求福,吉祥如意、五福临门能办到。这个在佛教当中一点点,你这个福报能得到。得禅定、得智慧、得解脱,这个福报就得不到了。这个福报,你种的是什么因,要得什么果。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真布施才有真功德

好殊胜哦!人家竟然捐了那么多来盖庙,我一定要捐得比...

真正的布施,要达到无私奉献

真正的布施是无私的奉献,你如果没有达到这个,你也是...

念佛人不可求来世人天福报

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处处指点,苦口婆心,慈悲之极,...

钝根众生先培福

【原文】 《十轮经》云:若有钝根众生,为欲发起善根因...

长者子的供养

过去在印度的舍卫城里,有位大富长者的夫人生了一个儿...

人应该存福报,胜过存钱

人应该储存的是福报,有福报,走到哪里都有的吃,做什...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问: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了幻法师答: 学佛...

念佛能得到命中没有的福报

现在年轻人面临着很多的诱惑,是很容易走向歧途的。生...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能够这样至心念圣号,求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身心忧苦众病所恼。有能至心称名念...

看人家都没有德,其实是你自己没德

如果皈依三宝的弟子连坚定的信心都没有,对佛、对法没...

果中有因,因中又有果,因果循环不停

有的人老了才得死,有的不老就死了,现在二十几岁死的...

真假出家人

什么叫沙门?沙门翻咱们华言叫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

【佛教词典】高声念佛

(杂语)对于轻声念佛而言,又名厉声念佛。即大声唱南...

【佛教词典】下

【下】 p0236 成业论二页云:卽于和合诸聚色中,见中坳...

习惯成自然

有这么一个笑话:说有一位技艺很好的厨师,经常被人请...

佛教的心理调适

一、三宝为依怙 轮回三界中的我等众生,悉是烦恼具足的...

慧律和尚般若颂

众生方寸心即佛 不欠丝毫如来同 无量劫来声与色 染习...

是否不能妄生度众生之心

问: 弟子冒昧请法师开示,在听法师讲的《佛说阿弥陀...

净宗七祖-省常大师

1.生平 省常大师(公元959---1020年),字造微,俗姓颜...

修行要先问自己安住了没有

修行第一件事情不是赶快去修行,不是! 第一个,你不得...

恨了邻居十年,我收获了什么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是心作地狱,是心是地狱。有幸...

净土法门的最关键之处是什么

问: 净土法门的最关键之处是什么呢?一心不乱的真实...

永惺长老《告弟子书》

古语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故凡我弟子,均应以戒为...

管理者如何带领团队达到更好目标

任何人都期望自己的世界越来越广大。管理者因为不但要...

这就是智慧的念佛法

心、境是一对,一对就是合而为一心即是境,境即是心。...

贪嗔痴哪一个最重

问: 贪嗔痴哪一个最重? 净界法师答: 杀盗淫妄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