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地藏菩萨最初的发心

梦参老和尚  2020/04/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地藏菩萨最初的发心

【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

这是地藏菩萨最初发心的动机。他见了佛,看见佛的相好。像我们在座的诸位,过去有没有见过佛?都见过,不晓得哪尊佛,太久了!怎么知道呢?《金刚经》上说,你听见《金刚经》这个名字,乃至于你能够见到这部经,都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种的善根,都是千百亿佛所种的善根。

你在很多佛的面前种过善根了,今天才能闻到《金刚经》或者闻到般若部经典的名字。像《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等等,大乘经典的名字大家差不多都闻到了,而且每一部经的功德都是非常地殊胜。

同样的,你听见地藏王菩萨一个名号,这个功德都不是一生、两生种的善根。没有这个缘,听不到这个名字。大家往往不注意这个殊胜因缘。现在佛经印很多,不过,地球上现在有五六十亿人,真正能够看到《地藏经》、看见佛经的,我看数字还是很少,连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也没有。整个世界信佛的人有多少呢?不到五亿。因此要相信这个殊胜的因。

不可说不可说的时间,在诸佛看来也就是一念之间。“时无定体”,时间没有一定的,是依照我们心力而定的。当你看连续剧看到高兴的时候,瞪着眼睛看,两个钟头过去了,不会感觉疲劳,还希望它能够演长一点;当你看一部小说看到高兴的时候,两三个钟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反过来说,当你不高兴的时候,仅仅是一刻钟却感觉相当长,等飞机或者接人,或在马路边上站着等谁出来,你来回走,很着急:“怎么还不出来?”本来时间不长,却感觉到时间很长。

时间是依你的心而定的,当你成了道、悟得心体的时候,你就会知道,时没有体,就随你的心。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朝生暮死”。看水上的蜉蝣,早晨生,到了上午太阳一大就死了。天人看我们人的寿命就跟那个蜉蝣一样的。其实一个人只要心正、只要做好事,时间长短都没有关系。不可说不可说劫,乃至无量数劫才成佛,大家以为很长,你到成佛的时候回头一看,很短,好像昨天的事一样了。

我现在回想起六十年前的事就如同眼前。年轻的小孩子盼着过年,老年人感觉一晃就过年了。小孩子的一年可长了,他一天天盼着怎么还不过年?我们北方要是过年,会穿新衣服,吃得也好、玩得也好,也不用上学,因此小孩想过年,老人就不是这样子。

所以不要把时间的长短看得很畏惧,最好是没有畏惧的心理,你修就好了。不要去计较,不在那个境界上,用心去转变,你的心才能坚定。这句话的意思是证明了你的发心并不坚定,时间长了就畏惧了。最初我坐监狱,要判我三十年,吓都吓死我了!那时候没有判期限,等到过去了,三十年,五十年也没有关系了。人生就是这么回事,所以什么事情要是看破了,放开一下,什么事都没有了。

这是讲地藏王菩萨的发心。现在是我们的发心,我们要学地藏王菩萨发心,我们也发心。发心不一定,有的是看到佛的相好,有的看见无常。就像我刚才讲的那位弟子,一个钟头前他还好好的,汽车一撞当场就死亡了;过两天再一烧,烧完了,就没有了。大家要观无常,他年纪轻,身体蛮强壮的,才三十七岁。

有无常的心理,你就不要等待,听了就去做。这部经是让我们去修行的,每一品都有修行的方法,有很多人都念《地藏经》,但是你知道它每品的修行方法吗?每一品都有。第一品让你学习地藏王菩萨的发心,让你们见到佛的相好,见到地藏王菩萨的实相,还可以看到众生苦,看到无常。你说:“我想厌离无常,想得常。”不生你就不死了,生了必死。出生了就注定你死亡,但是怎么死却不一定。怕死就不要生,只要不生就没有死了。

不过没有办法不生啊!你就学佛,像佛涅槃了就不生不灭了,你自然就不会死了。你观空,一切诸法不存在,本来没有生灭、没有生死。

这位长者子就是地藏王菩萨。最初发菩提心的动机,因为看见佛的相好就发心了,发心想得到。我们人人都有这个愿心,看见一点好事都想得到,想得到你就努力去做,一定可以得到的。

他对着佛这个相,心里说:“为什么他的相是这样,为什么我的相是这样,为什么他的相比任何人都不同?”就起了疑心,就问他说:“佛的相是怎么得的,要怎么样做才能得到?”要是指印度释迦牟尼的报身说,佛的相是千福庄严,因为他有百劫修相好;要是照卢舍那的法身说,八万四千好,乃至于无量好。

他说:“你做了什么事?发了什么愿?得到这样的相?”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就告诉他:“你想证得这个身是可以的,你去度脱一切受苦的众生,先把众生度了,就可以增加相好。”

前面讲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的苦处太多了,比如害病的病苦、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每个人都有别离的痛苦,也有其它的苦,要把这些受苦的众生都度了,你才能得到这个相好。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你是哪一种菩萨

这四弘誓愿当中,其实菩萨是有两种: (一)悲增上菩萨...

这样修行二十一天,地藏菩萨现无边身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此二句,名庄严形相功德成就...

四十八大愿——(第32愿)严饰超诸天人

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

【推荐】因地发心的不同,便感召了不同的果报

所以一般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这个是讲到我...

安住空性的人,把人生当历练

偏: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及以佛道,愿度愿成;功勋不忘,...

善用其心就在当下

若举于足 当愿众生 出生死海 具众善法 ----《华严经净...

【推荐】地藏菩萨慈悲拯救父亲出危险

此文的写作,缘起于《净土》杂志上的一篇题为《感观音...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想求的求不到,想舍的又舍不脱

学佛的想求解脱,我们知道,不想执著,不想烦恼,这么...

闻地藏名见地藏像,常得端正生尊贵家

【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

念佛的时候,你有没有做这样的观想

当大家念经或者拜忏的时候,心总不能够跟法、佛融合在...

如何在安逸环境下生起出离心

问: 如何在安逸的环境下生起出离心? 梦参老和尚答:...

【佛教词典】图像钞

凡十卷。日本真言宗僧惠什撰。又称尊容钞、惠什钞、十...

【佛教词典】波吒厘子城

波吒厘子,梵名 Pātaliputra,巴利名 Pātaliputta。...

净土法门,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

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普被...

劝人合作布施比单独布施功德大

《优婆塞戒经》摘录: 1、善男子。一切布施有三根本。...

又穷又病,家里也出很多祸事,怎么办

贫穷众生及疾病。家宅凶衰眷属离。睡梦之中悉不安。求...

是否要祈求阿弥陀佛帮助驱除贪嗔痴

问: 是否能够在念佛号之前祈求阿弥陀佛佛光加持,帮...

习气不除无出生死分

习气不除,无出生死分。然习气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

金猫的因缘

过去有一位恶生王,某日游赏王宫林苑时,在园中的厅堂...

感受痛苦和死亡的逼迫

你不能确定何时死去。虽然你拥有宝贵人身,但它全然是...

一体万用,一念万涵

地面上江河湖泊的一切月影就是一个月影,一个月影就是...

迷恋五欲失福报

有一青年叫林铁双,仗着叔父为官之势,挣了不少钱。一...

大愿法师:环保应从清洁心灵做起

初闻六祖慧能大名,始于八十年代末蔡志忠的一套漫画《...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详夫心者。非真妄有无之所辨。岂文言句义之能述乎。然...

现在拥有的只是幻觉而已

我经常遇到一些朋友,他们告诉我,自己拥有什么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