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闲谈中的杂秽语业不可不慎

梦参老和尚  2021/05/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闲谈中的杂秽语业不可不慎

“杂秽语”是语业当中最后的一项。虚诳语、粗诳语、离间语,这个语业的第四种是杂秽语,也就是“绮语”。绮语是指无义利的语言,这里是指杂秽语——“秽”就是“不净”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一般的散心杂话。有几个人坐着闲谈,就是这样,什么都可以谈,那就是杂秽。说杂秽的人得不到众生的恭敬,众生不愿恭敬,因为他没有义利,就是我们所说的语言乏味、面目可憎。

如果是离了杂秽语,那就有意义了,一切众生就愿意亲近他、恭敬他、爱敬他。那么离开杂秽语了,他所说的话有道理,对众生都有利益,人家闻到了,就恭敬你,不会猜疑。如果你说话,人家打折扣,那就想想你说话是什么意思?这就是猜疑,不完全信你的话,对你的话有疑惑。

如果离开了杂秽语,使你速能成熟。成熟什么呢?成熟净业。过去的“所有前际,轮转五趣,没生死河”——这个果报,是因为你杂秽语的关系,同时造了很多的身、语、意,“诸意业故”——“意”就是意义。

念过《梵行品》的都知道,语,语业,也是这样的含义;意,意业;身,身业。身跟身业不同的。因为没有意义的话,所以使你的身、口、意所作的业、所有的作用都成了障碍,你教化众生、度众生、跟众生共同学习的时候,都成了你的障碍。也就是人家不愿意理你,因为有这个障碍——或者是自己说杂秽语、乃至教人家说杂秽语,或者听人家说杂秽语,你都赞叹随喜。

在茶馆、酒馆、饭馆、舞厅,这类言语太多了。你对这类事情,不要产生见闻随喜,要远离。如果远离了杂秽语,这就成了“轮”,远离杂秽语业轮有十轮的,这是十轮的最后一轮。由辗坏了杂秽语这个轮——辗坏了,你过去的一切杂秽语的业摧灭无余了,不受果报了。不受果报,就是“前际”。“现际”,就是“于现身中,诸人天等皆共亲近”。

如果人天都亲近你,对你这个人、对你的语言没有猜测,没有顾忧,诚恳信乐,你自己的身心也安乐;所有的言词,“皆成义利”——不是无义利语,所有的言词,使众生一切有情能得到利益。

如果你将要命终的时候,你的身心都不受忧悲苦恼的缠缚,也不为苦难折磨逼切。苦是迫逼性的,要迫逼你身心不得安乐,身心得了安乐,这种迫逼性就没有了。每个人都希望在死的时候,自己六亲眷属、最爱的妻子都围绕在你的身前。

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很多人死的时候,妻子没有在眼前。或者死于车祸,或者死于外地。能得到寿终正寝——在死的时候,最亲爱的人都能够围绕,这是很幸福的,走得也很愉快。虽然是最后的别离,还是很好的别离,你也没有见着可怖的剡魔王使——黑无常、白无常,他们是勾魂使者,就是勾你的——你也没有见到。

当命终的时候见到这个,会产生恐怖。不过你所见到的都是可意的、都是调顺的善法,所见到的都是具戒富德、有真实福田的善知识,使你的身心很欢喜、很快乐、很欣悦。同时,对这个善知识,深生敬信,这样你走的时候,会走得很好。

如果你没有修行,仅仅一个“离杂秽语”,因为成就这一业的关系,你还能生到人中来,就不是前面那个十恶业轮里头所说的——一生到人中来,诸根欠缺,肢体不具足。这个是生到人中来,诸根圆满,肢体具足;“随所生处,言必饶益”——随你所生,到了任何地方,你的发言都能饶益于人家,每个人都生欢喜;你的相貌,“端正聪明”,“安隐快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转五浊为五清

蕅益大师曾经有个感慨,就是这五浊正好要把它转换成五...

修行必须要清净你的心

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苦难吗?没有不高兴的事吗?你...

饮食要适时、适量、适度

佛教有「日中一食」,伊斯兰教也有「斋戒月」;两者都...

什么是绮语?绮语果报是什么?

问: 什么是绮语?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样子的?绮语果报...

清福难享,感到不安就是业障发现

咱们现在是末法时期,感这十善业道的众生要生,他都生...

洗涤无量劫来的业识种子

学道之门别无奇特,只要洗涤根尘下无量劫来业识种子。...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菩萨成就八种法故,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一者,乃至失命...

念念不被骄诳染

各位善知识,禅宗一法是心地法门,不可离开心地以外用...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我们要发回向的愿,这种回向效果无穷

【次当复发回向之愿。愿我所修一切功德。资益一切诸众...

为何专说极乐世界?因为这个法门殊胜

容易跟特别难,这两者是绝对相反的。有的说很难,有的...

梦参老和尚《佛七开示》

第一日 上:念佛的障碍 念佛的障碍 我们念佛,要先把...

念了好几十年的佛,临终动了一念怀疑就去不了

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不要想得很遥远了,不要生很多妄想...

【佛教词典】内垢

【内垢】 p0365 瑜伽八十四卷十七页云:言内垢者。谓于...

【佛教词典】金口

为尊称佛口之用语。即强调佛陀亲自说教之亳无过误,且...

一日一夜的出家功德,便得命终生天的福报

过去,卢留城有一位优陀羡王,具足大智慧,聪明绝顶,...

《信心铭》中的用功诀窍

三祖僧璨大师的《信心铭》,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照自...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

临终是超凡入圣,还是继续轮回

民国十二年阴历五月廿八日,大师收到会稽道尹黄涵之居...

透视轮回生命的状况

以蕴为观察对象 所谓认识生命的状况,说到底就是认识蕴...

慧律法师《幸福与安详》

安详,是真正的生命。心里面没有祥和之气的人,永远得...

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包容缺点

假设我们以这一念凡夫的心去观察,我们只是就着它的一...

消灾和延生的原理是什么

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应该接受的果报,必...

傲慢与偏见

有一位师父在蒲团上静坐,身旁站立一位侍者。 门外,...

只要肯布施,就会有好的果报

《大智度论》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是关于一个贫穷...

现代人在戒律方面常犯的一些邪见

末法时期持戒的障缘极多,知见是最主要的问题,以下重...

持诵《华严经》的感应,到底有多么不可思议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菩提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