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面对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2012/09/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当今时代,改换工作、生活环境已很常见。如何面对新的环境,适应新的环境,在新的环境中提高自己,是许多人可能碰到的问题。

一、面对新的环境

人有一种惰性,习惯于安于现状,一旦掌握了某一范围内的应对能力,便基本上依照一种惯性工作、生活,不能根据情况的变化来适时地调整自己。

笔者做了七年的高校老师,最近不得已改调到校图书馆做图书借阅工作。一时心中难以转过弯来:把一个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安排做这样的工作,岂不是浪费人才,岂不是一种不公平!当习气发生作用时,身体变得沉滞,如受缠缚;心也开朗不起来,念头跟着生起,开始怨天尤人:以前作教师,课余时间多,可以自主安排,可以用来做喜欢做的事,现在得每天上八个小时的班,听说在班上管理很严,不可以看书,那我如何做学问?即使我于这种转变能看得开,又如何面对他人的看法?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贬谪吧!

以上诸多计较,内心也知道不合于道。我相信,这样的安排必有其合理性,我可以从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变中学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比如从局限于精神领域的玄思中走出来,学会与人交流,在与人交流中转化自己的习气,以正知正见影响他人等等。因此,我得从以上心态中超越出来,真正以一种合道的心态、平常的心态、无住的心态实现自心的转化。我在心里告诉自己:

1、佛菩萨以内在的提高为根本,以自利利他为己任,并不拣择自己所处的环境,所从事的工作。在任何时代,任何阶层,都有许多大乘菩萨“内秘菩萨行,外显凡夫身”,通过种种方式,与大众打成一片,随机教化他人。自己若把心挂在不同环境的高下比较上,挂在不同工作的优劣上,不要说利他,便是对自己都没有抓住修行的根本。所以一定要首先提醒自己把心放在自性的磨炼、提高上,对外在的变化视为无常幻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能做到这一点,才能进一步谈得上与周围大众打成一片。通过自身的修行、反省,打破自身的幻想执着,也打破他人的幻想执着,与大家一起共上菩提路。

2、对于世俗的事业,应随顺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思想、行为,不能执着在自己习惯于作老师,习惯于作学问上,到新的环境中,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尽量把事情做好,不该做什么就放下。最重要的是任何时候都把自性的磨炼放在首位,对于世间的工作应以无住的心态去做,以欢喜心去做,以安祥的心态去做。

3、对于他人的看法与眼光,正确的则提醒自己改进,不正确的则应视为幻妄,提醒自己时时生起正知正见,发正言正行,以正知正见正行影响他人,而不是让他人的幻妄影响自己。

4、在新的环境中会接触到什么样的人,碰到什么样的事呢?对于未知,总是不由自主生起一种恐惧或者说一种忧虑,觉得还是过去熟悉的环境温暖,这实际上正是自己的住著心、习气,是轮回的根本,必须从中挣脱出来,不为外境的变化所牵转,心无挂碍,安于自性,安于当下。自性是恒常不变的,是所安心处;当下不用留恋过去,不用操心未来,是所立足处。

二、在新的环境中

真正投入到新的环境中,我们会发现,掌握工作技巧本身并不是一件难事;而与人交流却有很大的学问,也最能磨炼自性,转化习气,增强内在的张力与灵性。

1、进入工作环境,做好本分事,认真做事,是获得他人认同的基础。

2、进入新环境,一开始难以被该环境中的人接纳,彼此矜持着,礼貌相待,这是很正常的情况。要相信,时日一长,相处久了,便能相互认同。最关键的是你要主动努力,尽快记住同事的姓名,友善待人,不懂就问。给新的同事以良好的第一印象,有助于你以后朝好的形象方面发展。

3、在新的环境中,我们倾向于期待别人接纳自己。实际上积极争取他人接纳自己的同时,还应树立新观念,树立主人翁意识,要求自己接纳他人,善以待人,主动与人交流,而不是封闭自己,被动地等待他人的认同与接纳。

4、给他人关爱,是与人交流的最好方法。给他人关爱,最关键的是内在关爱他人的气氛,而不是表面上的礼貌。若局限于言行上的礼貌,并不能促进内在的交流,难以达到真正的融洽。

5、与人交流,要求建立在本性基础上,与内在本性的能量贯通,自立、自主、自信。表现在与人交往上为:随缘、不人为、不违心、不随便附和他人。

6、许多交往的障碍实际上源于自心,在许多时候,对人对事,我们顾忌太多,脑子里转弯太多,结果表现得拘谨。实际上对人对事的反应,只要于己于人有利,不妨表现出来。我们没有必要人为地要求自己热情,我们只要在与人交流过程中,随时解除自己思想上的束缚,自然能达到越来越与人和谐一体。

反省的作用也在于反省自己思想上的执着、障碍,及时解除。我们越解除思想上的束缚,我们就会越自然开朗。一旦我们解除了所有习气的束缚,便能通体透脱,充分发挥内在本性的能力,不仅能令自己解脱,同时也能在与人交流过程中令他人解脱。在与人交流过程中,我们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习气,因而我们应充分利用与人交往的机会,使自己及时从种种习气中解脱出来,同时也无形中帮助他人解除思想的束缚。

7、与人交流,不是光从他人那里获取信息,被动地认同他人,还必须把自己的认识、理解及时传递给他人。

8、与人交流,受他人负面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因而要求我们及时反省自己,多打坐,与内在本性的力量沟通,在人际交往中坚持戒定慧,实现戒定慧。

9、总而言之,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醒自己自主、自立、自信,另一方面要解除思想上的束缚,与大家和谐相处,自利利他。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将来要做什么

青少年的时候,同参道友三五成群经常讨论著:「将来要...

职场的战争

职场可谓众相俱全:有人积极奋进,有人打小报告,有人...

当众生得益的助手

他人有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伸出援手给予帮助,使...

【推荐】做生意最精明的境界

有一位建筑商,年轻时就以精明著称于业内。那时的他,...

选择益友的重要

有一次,许伟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途中经过一间卖...

不废世间法而成就佛法

问: 师父好,我的困惑是,都说只要一心不乱专念阿弥陀...

谈年轻人的创业

受到中国人「宁为鸡首,不为牛后」观念的影响,很多年...

像供奉佛法一样地供奉仇人

(寂天菩萨著 达瓦次仁译) 假如你的仇人遇到了倒霉的...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永明延寿大师开悟的故事

第六代祖师永明延寿禅师,他从禅归净土,他知道禅不容...

投胎为女人之身的八个因缘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若有女人能造佛像,永不复受女...

净土弘法的第一步

在净土法门的修行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我们佛教徒...

坚持念佛定能改变命运

念佛法门,是后世最有效的修行方法:诚心念佛一句,能...

【佛教词典】五处加持

(术语)以指印或杵铃当身体之五处也。五处加持有二义...

【佛教词典】须摩提菩萨

(本生)Sumati,又作须摩那。菩萨名也。智度论三十译...

度化长者

佛陀想度化一位长者。有一天,佛陀到长者的家门口乞化...

飘去的是云 留下的是天——如瑞法师的故事

1981年,24岁的如瑞削发为尼,继承通愿老法师的遗愿。...

见月律师的克苦精神

明末清初时,有见月律师,传三昧老人衣钵,继主千华(...

别人给得起,但你的福报不一定能用得起

学佛一定要懂一些财富学,现在大家学发财,不学花财。...

人生中需要放下的八样东西

1、放下压力 (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心灵的...

了幻法师:如何当好妻子

如何为妻,佛陀教诫甚多。如佛言:女人当一心向夫,不...

女人八条绳子就把男人捆住了

你们看过《西厢记》、《红楼梦》没有?男女害相思病的...

慧律法师《业与无明》

芸芸众生,一念无明,遮掩自性,困惑造业,由业受苦,...

为什么我们会莫名喜欢或讨厌一个人

如果有一个人,我们没有惹过他,但他一直给我们出难题...

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应化人间的故事

唐朝法顺和尚,是长安万年社氏之子,又叫做杜顺,乃社...

欲修孝顺者,须念念与戒相应

世出世法,皆以孝顺为宗。《梵网经》云:孝顺父母师僧...

防止着魔

不修行,有着魔的,像精神分裂症;修行,也有着魔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