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防止着魔

忏云法师  2012/01/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修行,有着魔的,像精神分裂症;修行,也有着魔的时候。

发心真诚

现在是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精神病太多。我们修行要发真诚心,为佛法,不离佛法才好。如果是「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就不会着魔。

精神宁静

世俗上所谓精神分裂,大多是这样的:爱其人以至于屋上之鸟,恨其人以至于他屋上之鸟,恨得那么厉害。一时爱、一时恨,精神就要分裂。要是能保持精神集中,就是戒定慧的定,宁静安定,就没有这些。我们由着心去,感情若是很猛烈激动,一贪一瞋、一憎一爱,就会精神分裂,所以要避免这些。

正当生活

还有,从事的职业一定要是正命。正命是正当的生活,也包括职业在内,要是不正当的生活,就差。

行善积德孝顺仁厚

普通在世俗上,多做善事是阴德,不外显出来给人家看,外面显给人看是为了招名、招利,或是有什么作用。像倓虚大师扫厕所还不给人看。做善事、做阴德,可以消灾延寿。再就是好好孝顺父母,多忠厚仁义,较比好。大体上,这是在世俗上求不着魔、不得精神病的办法。这是有关世俗方面。

贪瞋妄想

在佛法中,要是打坐时尽打妄想,一便贪心、淫欲心,一边又念佛,这怕要着魔。一边打着罪恶的妄想,而又念着万德洪名,怕要着魔,这是贪心。其次就是瞋心,我想报仇,写暗信,给暗箭,教他不知道,让他吃亏受苦;这个信我怎么编、怎么写,或是我怎么报仇,这也是怕要着魔。在念佛的时候起这种心,也容易着魔。这是一贪、一瞋。

知相虚妄

还有呢?见了鬼、见了神、见了菩萨、见了佛,以为了不起,就是「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事实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所有一切的好相、瑞相我们不着,就不至于着魔。就怕说:「喔!可了不得啰!佛来摩我的顶了!」以至于「佛对我说法了!」要是自己一着,马上就是着魔,这个经典里头有说明的。还有呢?有过去世或今生死去的异性朋友来找了,或是异性的夫妇来找了,要是一认真,也会着魔。华严经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 这个「着」(zhuo) 就是「着」(zhao),「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离了妄想执着,则「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自然现前。」这就是不着。

超出人我对待

在人事上,我们要看清楚,超出一等,不和一般人勾心斗角,起我相、人相对待;可是我知道,也不是傻瓜。以至于我超出他们,看得清楚明白,可以说就说,不可以说就不说,躲着敬而远之。在人事上不去对待,不去纠缠。纠缠不清,也容易着魔。

不染名利五浊

再就是贪财、贪名这些事情。大家乐、飚车啊!都有点疯狂,有点着魔!按照现在的说法,这是社会病态:按阿弥陀经最后所说,就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所谓「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我们认清楚了才好。

这是讲到不着魔的事。

般若空观去恼障

倘使有点魔障的人,「不要」教他多拜佛、多打坐。拜佛多了、打坐多了,他不能用空观把那一切烦恼空去,而烦恼和佛号或持咒诵经搅在一块,乱糟糟的,精神也容易出毛病。要是能空出一切再去用功,较比好!

利众积德调身心

所以要是曾经有过精神病的人,或是现在多少精神有点异状的人,就告诉他,教他多作些功德,利益大众的事情;有这个德行,能调身心,这样才好。大体如此。
修行回向还冤债

还有,倘使着了魔睡不着,就吃安眠药、镇静剂,睡它几天;着魔的人大多数都不能睡。平常要是睡不好的人也怕要着魔;最好能够睡,说睡就睡,不睡就不睡,这样较比好。不能睡好的人,尤其是长夜漫漫不能睡,时常发作,大体都是怕有冤家。一天、两天晚上睡不着,或者是因为喝酒、喝茶太浓厚,或者是在临睡前有什么事情,那就不怕。如果常常这样闹,怕有冤家或者是魔障。这时候就要用短期修持,好比但持往生咒,跟冤亲债主回向:或者诵金刚经,十六分、十六分一半一半地诵,一切不必多;地藏经十三品,一品一品地诵,分开诵,不必太多。

此外,多做公益的事,多做阴德的事情,多做善事,慢慢就能调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起心动念一举一动,全部都是佛法

我们往往搞错了,以为所谓修行就是说我每天抽一个小时...

练气功后经常出现幻觉幻听该怎么办

问: 我爸爸十多年前练气功后经常出现幻觉幻听,神智...

居士应如何正确学佛与用功

首先,应听闻僧宝所说之正法(而不是网络上论坛、博客...

粪窟夫妻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一日清晨,佛陀...

星云大师《人生的大病-贪》

有个仙人收了两个徒弟,为了让他俩证得仙道,就把他们...

「十不求行」帮助我们修养身心

《宝王三昧论》的十不求行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修养身心...

佛法不是叫你逃避,而是让你面对现实

经常听到有人说:佛法就是逃避现实。还有人说,学佛法...

你要是做了,这才是真正保险

大家学完《地藏经》,我们依法行持哪怕七天都好,光说...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观世音菩萨,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

我们和观世音菩萨最有缘啦~这可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亲自认...

有修行问题应该怎么办

怎样增强信愿行?念佛的方法?如何做功课? 关于念佛、...

上香拜佛皆是道

今天我们道场白华庵,要给大家讲一下拜佛这个事儿。之...

吃蔬菜的五大误区

大多数人都知道吃蔬菜对身体好,但又有几个人能坚持每...

【佛教词典】违谏五戒谏同罪别

子题:违谏五戒四残一堕、犯残不举、犯堕须举 行宗记释...

【佛教词典】追善

又作追荐、追修、追福、追善供养。为消除亡者之苦,祈...

阿修罗的生命状态与投胎业因

在地狱、畜生、饿鬼、人、阿修罗、天等六道轮回的众生...

平常颠颠倒倒,临终很难有正念

诸位!你要知道,你临终要能够不随境转,你 平常就要训...

诚哉在我,不关业障事

参禅人,第一要守清规,方能参禅。 清规者,公正清严为...

《爱心无限》杨澜访问证严法师

杨澜:我现在所处的这个地方是台湾东部的花莲郊区,在...

【推荐】颠倒凡夫如何得到临终的正念

我们佛教的修学,相对于其他的宗教来说,算是比较多元...

惟贤长老:三皈依

皈指回转,依指投靠依止。皈依的意思是身心归向它、依...

人生的愿望和最快乐的事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有五位国王,虽国界相近,但不相互...

在生命轮回中,你的心是变来变去的

所有的烦恼有一个中心点,就是自我意识。我们在刚开始...

五欲的事儿少回向,应多回向得智慧

你受的是皈依,如果不修行,不可靠的。你没有慧、没有...

悭者喜舍

佛陀的大弟子当中,被人赞誉为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

超越男女相的分别

一天,佛陀在王舍城附近的灵鹫山,与大众比丘开示涅槃...

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理一心不为二边所乱,即修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