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徒的化妆与美容

2013/02/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徒的化妆与美容

早上醒来我会用智慧水洗涤脸,让贪嗔的油垢不再污染本来洁白的脸庞;接着用如实语牌子的牙膏洗刷牙齿,清理口腔,令妄语、恶口、两舌、绮语等垢染不生;再用名为‘清净戒律’的防护霜涂抹在脸上,保护本来面目不受覆盖;然后再用名为‘慈悲’的底粉打底,以此而成更进一层的庄严;再接着用名为‘四摄’的增白霜敷面,打上名为‘怀柔爱护’的腮红;涂抹上名为‘口安乐行’的唇膏;再用名为‘眼智明觉’眼影,将眼睛装饰的梦幻而庄严;最后用名为‘菩萨低眉’的眉笔画好自己的眉毛,让自己更具摄受众生的慈颜。

很多女人,你苦口婆心的给她讲佛法,她怎么也听不懂;无论你如何想尽办法告诉她要看破放下,她不会做到;她们会为了打扮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却不会下功夫参悟佛法;她们早上一起来会钻在卫生间里化妆2个小时,为的就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女人们只知道打扮自己的脸蛋身形,但却不会庄严自己的人生。如果能将化妆打扮的要领用在实践人生,或用在佛法上,其实也可以成就人生及佛法的。

不知道你们是否真的懂化妆?

一个人的脸脏了可以用水洗,若我们的心脏了,不知道用什么洗涤?我们每个凡夫的自心面目,从无始劫来就被贪嗔痴的污垢污染的不见真容了,因此心的面目只有用智慧水才能洗净。

我们的牙齿脏了,可以用牙膏来洗刷;口臭了可以用漱口水或口香糖来除去异味;但若代表我们口的言语脏了又用什么来洗刷呢?如果一个人不能用‘如实语’作为清净口业的牙膏,那么即使我们外显的口齿再好,也会因为口德不具备的缘故,而无人与你真心交往。

如今的世人只会注重肉身的脸面,而对于自心的脸面一点都不注重。如今的世人只会注重肉身上口齿的清洁,却从来都不在语言上清净自己的口恶。一个具备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的人,口德清净,他所说的言语众生乐闻,其言语也具备加持力,无论他说什么人家都会相信;有些人今生中无论说什么话都不会有人相信,不仅如此,更有甚者,还会遭到他人的诽谤;这都是从来不修口德,不会庄严口故。因此,一个人一辈子不刷牙、不漱口,这不算脏;但若不能做到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则此人的嘴是最脏的。

很多女居士每天都要给脸上涂抹防护霜,以达到保护皮肤的目的。但无论多么好的防护霜都不可能让自己的容颜不老,总有一天你的容颜会变得苍老如鸡皮一样。但如果你们能以清净戒律而为防护霜,涂抹在心的面目上,那么即使你的容颜老去,但因你清净持戒之故,也会在众生心中留下圣洁不染、清新悦目的感觉。一个持戒清净的人,总是给人永远年轻的感觉。因为我们会感觉到清净戒行的庄严。

很多美女每天都会把自己装扮的非常美丽悦目,但在待人接物上却无丝毫德行,如此之人纵然是绝色,也会令人不喜见之;若是一个戒行清净的人,纵然面目丑陋,但因其戒行清净之故,我们都会愿意恭敬、亲近此人。

女人在化妆的时候,通常都会先打上粉底,然后再用粉饼;如果不能以清净戒律作为粉底,给自己心的面目打底的话,那么你的人生就不能获得真正的庄严。世界上最好的粉饼也只能让你的脸蛋儿好看一点,但它却不能庄严我们的人生面目;如果你想自己的人生‘艳丽’而不失庄严的话,那么就需要以‘慈悲喜舍’为粉饼来庄严自己;若一个人具足了四无量心,那么谁看到他都会喜欢,是那么的耐看。慈悲的人,她的人生无论如何都会是缤纷多彩的。

一个懂得化妆技巧的女人,可以用腮红点缀自己的脸蛋儿,让自己的脸型变化自在,也能让自己变得或羞涩、或端庄、或容光焕发;但若一个人不具备对众生怀柔爱护的心,那么即使她可以使自己仪态万千,也不会真正得到众生的亲近。若一个人具备对众生的怀柔爱护,那么即使他很丑,也会有人觉得他很好看。正如俗话说:“儿不嫌母丑。”如果我们能对每一个众生有如母般的怀柔爱护,那么所有众生都会觉得我们是最好看的。

很多女人天天都给自己涂口红,并且会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颜色的口红,来彰显自己的魅力及个性;即使你通过口红的涂抹给别人性感妖娆的感觉,那又能如何?若你不能行口安乐行,经常以言说损害众生,如此即使你的红唇再性感又能如何呢?如果你能长行‘口安乐行’而作为口的庄严,那么即使你的唇再不好看,但也很多人会认为之的唇是最美的。

一般喜欢化妆的女人,也经常会给自己的眼睛抹眼影,以此来装扮自己的眼睛,使自己的眼睛在不同的场合中都能彰显出个性和魅力来。然而一个人如果在人生中不具备明辨是非,了知善恶差别,照了诸相皆空的‘眼智明觉’的话,那么她就没有人生面目的眼睛。但若你能具备‘眼智明觉’,以此为庄严你人生面目的眼影,那么你会在每一时每一刻中都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人生。这种眼智明觉乃是真正庄严眼睛的眼影。

一个美女的眉毛再好看,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魅力,但若你的人生中能以菩提心观待众生,而对任何众生都低眉垂眼,如此则能让一切众生感受到自己的慈颜,那么你的眉眼是最美丽的。

作为一个佛弟子,尤其是女弟子,在每天打扮自己的时候,首先应该提醒自己在庄严身相之时,不要忘记庄严心之面目。如此内外皆化妆,这才是真正的化妆。

一个人能以慈悲作为粉底,那么她的‘脸上’无论用什么粉饼都适合。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作为粉饼及增白霜,那么她人生的容颜会焕发出无尽光泽,具备四无量心的人,无论何时都使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具备怀柔爱护的人,她人生的面目就会永远年轻漂亮。

一个人内心中不具备透视人生及万法智慧的话,那么她所见的人生诸相就会是灰色的,无光泽的。因为她会卡死在人生的执著中,使自己不能见到人生的多彩。如此之人的眼睛即使再美丽都是不清澈明亮的,我所见过的智者的眼睛,给人一种摄人心扉的感觉,你会觉得他们的眼睛能洞彻一切。所以,若具备了透视诸法的慧眼,则能不被诸幻相所牵,如此之人生必是多彩的。

再美丽的美女,如果内心不具备‘低眉垂眼’的柔和与慈悲,那么也会有很多人见不得她。若具备了低眉垂眼的行持,即使自己再丑,也会有很多人感觉你很顺眼。所以,修行人欲度化众生,当令自己在面对众生时,心中具备慈悲而外相行低眉垂眼之行,如此则为菩萨之行,便能具备‘菩萨低眉’之相。

其实,一个真正的修行者是最好的化妆师,世间再厉害的化妆师都比不了,因为他们不会庄严自己的人生面目。

当然,一个具备善巧的上师,就更是最会给自心面目‘化妆’的大师了。因此,我们修行者应当将自己的‘面目’展露在上师面前,毫无保留的让上师来教会我们化妆。如果你不把自己的‘面目’展露出来,则上师这个‘化妆师’就没有办法根据你的脸来化妆。

很多人把自己心的面目遮掩的很严实,即使是在面对上师的时候都要用虚伪的遮羞布挡住。如此之人永远不能为自己的人生化好装。我们出家人在洗脸的时候,都要念诵:“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如何让自己心的面目永无垢染,首先让自己获得清净法门,而发起清净智慧,如此则面目必能清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

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宣吐妙法音。此...

飘云衣于八极,泛香风以穷年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

心能忍辱,你的相貌就会好转

行忍辱慈,护彼我故; 怎么叫做忍辱慈呢?护彼我故,就...

女性学佛后是否不能打扮

问: 女性学佛之后是不是不能打扮了? 法霞法师答:...

闻地藏名见地藏像,常得端正生尊贵家

【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

穷微极妙的莲华座

《观经》讲那个莲华座,你看看它穷微极妙到什么程度?...

女人为什么不能涂香水

香水是怎么来的,以前法国的贵妇很懒,不经常洗澡,身...

皮肤粗糙不干净,是什么罪业导致的呢

一鬼问言。我有一夫。而畜多妇。我应直宿。而不见纳。...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衍慈法师:开光的意义

一般人都会听过佛像开光。每当一座寺院落成或重修,佛...

【推荐】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

今天是打七的最后一天,我们打七的目的,是用参禅的方...

不杀生,不教他杀,不见杀随喜

五戒的第一条不杀生,对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太有意义了。...

真的不忍心告诉你……

这个世界只是一个梦,你会相信吗?也许年老的人或者面...

【佛教词典】解界法

(术语)真言之修法,初行结界之法,修法竟,而行解界...

【佛教词典】雪峰尽大地

禅宗公案名。又作雪峰粟粒、雪峰大地撮来。唐代禅僧雪...

年轻人如何净化心灵的几点建议

问: 您能否从佛教的角度对我们年轻人就如何净化心灵...

值得珍藏一辈子的话

人生路漫长而短暂,只有懂得人生活着的意义才可留驻生...

宁舍身命也不能做的四事

宁舍身命,不谤正法;宁舍身命,不谤圣贤。宁舍身命,...

比丘供塔得佛授记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过去有佛出现于世,名为...

三障未除,不可安眠

这以下分三段,别释当中分三小段,第一小段 约果报,报...

大安法师:往生后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弥陀佛承担,是不是违背因果

问: 师父曾说往生后,往昔一切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

临终一念在净土,则必定往生净土

【原文】 净土传云: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菩萨,乘大愿...

圣严法师《不舍众生》

一般人误解佛教,甚至佛教徒们也误解佛法,认为佛教是...

如何能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菩萨成就八种法故,于诸佛前莲花化生: 一者,乃至失命...

佛教徒进寺庙要注意的九个问题

佛教寺院是清净的圣地,所以,非佛教徒进入寺庙一定要...

人生的四不与四有

人生要有什么,不要有什么?佛教的五戒约束我们,不要...

一念淫念的果报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印度应化的时候,龙王中有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