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苦乐勿忘念佛

智谕法师  2013/04/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苦乐勿忘念佛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谓心平,就是心清净,心清净,就是心无所住,乐的时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时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乐的时候,要不忘一个‘舍’字;苦的时候,要不忘记一个‘忍’字。苦乐是平常的事,凡、圣都要遭受到。不要说是凡夫,圣人也有苦乐。不过圣人在乐的时候,他能舍;苦的时候他能忍。可是凡夫在乐的时候不知道舍;苦的时候不知道忍,只喊天呼地。

这里所谓舍,不是叫你不要乐,而是不要贪着的意思。乐的时候来了,要不贪着。知道一切事无常,乐,一定要过去。要不是无常,不会有乐。娑婆世界的乐,都是无常的,都不是真正的乐,只是苦轻的时候叫做‘乐’就是了。苦来的时候,不要懊恼,要忍耐。乐是无常的,苦也是无常的,一定要过去。你要是忍耐,就是圣贤;不忍耐,就是凡夫。于乐能舍,于苦能忍,这样才能念佛。因为乐的时候,起贪着心,就不能念佛;苦的时候,起烦恼心,也就不能念佛。

因此,乐的时候要不忘念佛,苦的时候也不忘念佛。念佛的时候,要心无所住。一念佛,心不住于乐,则能舍;一念佛,心不住于苦,则能忍。这是念佛的功用。

怎么样念佛才能心无所住呢?古德都是提倡“至心念,至心听”。以至诚至意的心去念佛,至诚至意的心去听佛号。古德在这方面,都有恳切的教导,因为至心念,至心听,自然心无所住。无所住,心就清净;心清净,就平等,不管乐,不管苦,不管忙,不管闲,一律平等打成一片,都能达成一心不乱了。这个法门,甚深微妙。虽然说口念耳听,以声摄耳,可是他远离声尘,不被声尘染污,妙就妙在这个地方。

大家可能认为我说的不对。口念出来的是音声,耳听就是听声尘,为什么还说远离声尘呢?

要知道至心念,至心听,不但远离声尘,而且远离色香味触法五尘能。首先要知道,什么叫尘?色声香味触法能够染污心地,所以称之为尘,叫做六尘,如果色声香味触法不染心,那叫六法,不称之为六尘。这六法,是法尔如是,不是说心清净,就没有色声香味触法。假使说清净心中不具六法,那是断灭见的人所说的。

什么叫六法呢?什么叫做六尘呢?所谓染心,是心住于色声香味触法,心住色声香味触法,心就随着色声香味触法转了,举个实际的例子:如果你看到好看的色,贪着它,起欢喜心,你就随它转了;不好看的色,起厌恶心,你也是随它转了。那时色法就成为色尘了,因为你被它所染了,如果你看到色,知道他是色,知道这个色是因缘所起,没有自性,就不生好感,不生恶感,不生憎,也不生爱。那么,它单纯的是法,法尔如是。色如此,声香味触法也都如此。

大家念佛的时候,如能至心念,至心听,一定心无所住。虽然面前有色声香味触法,但由于你心无所住,不被染着,不起分别,不随着它转,知道一切境,一切法都是空的,它现,是叫法相;不现,就是法性,对称毫无干扰。这个是圣贤之路。

大家不要认为,学佛了,就应该色声香味触法是没有的,那就错了,这是学到外道法去了。色声香味触法随缘而起,你能心无所住,不受其染,不受其转,那叫佛道;否则,心有所住,就是外道。

这个‘法’甚深微妙,念佛法门更是甚深微妙。当心无所住的时候,至心念佛至心听,就能“闻而不闻”怎么说,闻而不闻呢?因为真正着于闻,那就心有所住,不住,所以说是“不闻”。可是心不住于佛号处,自己念,自己听,能听,所以说是“闻”,那就是闻而不闻,不闻而闻。换句话说,句句佛号听得清楚,那当然是‘闻’了;虽听清楚而又不住,不住,就是‘不闻’了。

闻而不闻的时候,叫作止,就是止观的止;不闻而闻,称之为观,就是止观的观。虽然止,虽然观,可是不思议,叫作不思议止观。

大家知道以后要在念佛时,看一看,是不是这样,不要光听我说。光听我说的话,那是空话。“此法甚深,非证莫知“,只有自己念,证到了,就知道了。

至心念至心听,的念佛法门,不是闻慧、思慧的境界,必须应用修慧,亲身彻底的去修,才能得到。

大家要至心念,至心听,听自己的佛号。听到清楚明白,一心不乱的时候,这叫做不为境所转,而能转境;因为心能转境的关系,才有西方极乐世界现前;不然的话,怎么能从娑婆转极乐呢?所以这种念佛,叫不思议法门。

希望大家能够真信切愿力行。“如此妙法门,无上波罗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智谕法师文章列表

四种念佛法门的难易特点

疏文 念佛复有多门者,如后文中所开实相念佛四种,乃至...

圣严法师:不离烦恼,也不起烦恼

《法华经》里将娑婆世界比喻为三界火宅,所谓三界,就...

居士在家闭关精进佛七简说

汝欲令慈往生西方, 超凡入圣, 当竭力供养, 至诚顶礼。...

昌臻法师《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

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成就,净土...

痛苦和压力是心中那个影像给你的

我刚出家的时候,我的心情欢喜吃牛奶,还有所有牛奶的...

道香应自苦修来,法远禅师的修行故事

写这个故事之前,踌躇了一下,因为这种故事不一定有人...

系缘念的念佛方法要怎么修

大家都知道我们念佛的方法里面有一个叫做系缘念,这种...

【推荐】与这件事相比,其他都只是「鸡毛蒜皮」

拿破仑在一场战斗中与部下失散,生命遭遇危险之际,一...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在佛法中积集善业,来生会有五种可能

我们每一个人在佛法当中,都会选择自己的法门来修学。...

禅门的修行路: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一般人听到佛教在讲修道、证道,都以为是一门高深莫测...

地藏菩萨名号的殊胜功德

假使有人于其弥勒、及妙吉祥、并观自在、普贤之类而为...

十方丛林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我国的四大...

【佛教词典】佛岩山

位于四川成都仁寿县之东约十四公里之处。又称佛龛山。...

【佛教词典】结

结者结集之义,系缚之义,烦恼之异名。为烦恼因,而结...

让伤害成为生命的一道养料

有一个农场主为了方便拴牛,在庄园的一棵榆树上箍了一...

即使雨金钱,欲心仍不满足

即使雨金钱,欲心不满足。智者知婬欲,乐少而苦多。 世...

大智慧人,深悟唯心,必勤念佛

【原文】: 天地万物。皆有始终。有形象。有方隅。有分...

【佛学漫画】内观

吡钵舍那者:谓拣择诸法,最极拣择普遍寻思,周审观察...

世界冰王的财富故事

有两个孩子从家中偷了一些水果和奶制品,跑到野外去玩...

先吃冰激凌 还是先拜佛

到圆通寺的大殿拜怫,在我右边拜佛的是一位中年的妇人...

佛教中的八难是什么意思

问: 佛教中的八难是什么意思? 大安法师答: 八难是...

梦参老和尚:狂心顿歇即菩提

五祖把六祖下放到厨房去,整天在磨面,只是不停的劳动...

怎样能真正有把握往生西方

问: 怎样修法能真正有把握往生西方? 慧律法师答: 很...

省庵大师的生平事迹

一、省庵大师的生平事迹 省庵大师(1686-1734)清朝时著...

【推荐】净土宗历代祖师传记

净土宗第一祖慧远大师 大师法名慧远,俗姓贾,是雁门郡...

【佛学漫画】贪小便宜损福报

贪小便宜损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