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即使雨金钱,欲心仍不满足

如瑞法师  2016/02/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即使雨金钱,欲心仍不满足

“即使雨金钱,欲心不满足。智者知婬欲,乐少而苦多。”

世间人的不满足,就像佛在《法句经》里面所说,即使天上雨下金钱,这个钱多得能埋住人的腰,但是作为贪欲的人来讲,他还是不会满足。有智慧的人,知道世间的快乐都是暂时的,而且还会导致无穷的苦果。其实这种快乐只是外界的境在刺激我们这颗心时,产生的一种感受。当那个境没有的时候,所谓的快乐也随之而消失了,所以快乐是不真实的。

有智慧的人会常常观察贪欲的过患,因为修行人首先要破除贪欲,不能贪人也不能贪物。之所以要弃恩入无为,就是要寻找真正的快乐。佛法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让我们不要放逸,精进不懈地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每天上课学了这么多,但是怎样通过文字般若进入观照般若,最后了达实相般若呢?这中间一定需要很好的修行。千经万论都是在讲修行的方法,让众生由此了脱生死,彻底断除烦恼,最终成佛。

老和尚讲《金刚经》,也无非是让我们了解经意之后,不落断常二边,树立起正知见。凡夫执常,他看见事件、人物,不了达是仗缘而生的,其本性是空,所以会去执着一个实有的东西。知道了缘起性空的道理,就不会再去执着,但也不会违背缘起的法则。在日常的行持当中,一定是如法如律,因为如是因导致如是果。法身是清净的,但是善恶又没有离开法身。我们通过学习就是要破除凡夫的常见,同时还要了达任何一法都不会独立地存在。比如说要了生死,就必须勤修戒定慧,这说明成佛也要仰仗各种的缘,才能够证得。

学习佛法的目的,无非是让我们认识自我、看破自我、放下自我,最后超越自我。为人处事,不要老执著一个我;看问题时,也不要先来执着我的见。应该学会放下我见,要以佛见为己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不可四尽(法演四戒)

宋朝有一位禅师,名克勤,就是佛果圜悟禅师。他当年在...

法施比财施的功德还大

皈依佛、法、僧的弟子,是为了求解脱,求解脱是为了自...

欲望的越位导致了很多问题

过去有一句话叫: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句话是怎...

切莫想要升官发财

汝之穷妄想,打得很光明宏大。而不知其皆是向下走,不...

贪念恶念感召生死轮回苦

佛住在波罗奈国鹿野苑时,一日早晨到城里托钵,看见一...

人生七种无形的财富

人生有许多无形的财富。大部分的人都只知道追求物质财...

因小失大,莫此为甚

世间上,许多人因为贪图近利,因小失大;有的人则是只...

凡事适可而止,把握好人生方向

有一个小孩,大家都说他傻,因为如果有人同时给他5毛和...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大乘行者回家的过程

问: 在〈信解品〉中,小乘圣者以种种譬喻自述回小向大...

修行的三点开示

第一点,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 以佛祖的言教作...

没有永远的亲人,也没有永远的仇人

《梁皇宝忏》中说:仇人皆从亲人而来。这确实是很有智...

布施的四种障碍

布施的障碍,按照《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所说,略有四...

【佛教词典】十二头陀经

(经名)一卷,宋求那跋陀译。佛对大迦叶说十二种之头...

【佛教词典】迦

悉昙字 (ka)。悉昙五十字门之一,四十二字门之一。又...

高僧与观世音菩萨的感应事迹

观音菩萨的名字,在许多的大乘经中,都有说到。例如《...

劫盗分财喻

昔日印度经常发生洪灾,各地民不聊生,有些人为了养家...

【佛学漫画】潘太夫人的故事

潘太夫人生病当中的五、六天,始终没有任何的痛苦,并...

人生的快乐是跟因缘借来的

我们看通教。通教的人是比较利根,知一切法,当体全空...

与病苦的同修共勉

有句话:从古至今,一切故事,其实都是相遇,然后分离...

在《六祖坛经》中参悟人生三重境界

说到《六祖坛经》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

念佛怎样反观自己

问: 佛法若不外求,念佛怎样反观自己?念佛之心当下...

供品、佛像、四大天王的含义

寺庙不是用诚心换利益的市场,而是用诚心求真知的学校...

从净土宗角度看器官捐赠

现在有很多人提倡器官捐赠,器官捐赠在佛教界有多次地...

不能只为今生做打算

由于我们的目光短浅,我们通常都看不到更远的地方,我...

常念「生死无常」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这是印光大师警示我们学佛者的佳...

为何开始信净土,知识学多了,反而起疑

问: 弟子修学净土法门有一段时间了,刚开始很相信,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