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资源有限而欲望无穷

2013/06/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资源有限而欲望无穷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佛门被喻为空门,学佛会不会让人放弃责任,遁入空门?”

“佛法说四大皆空,又说人生是苦、空、无常、无我,学佛会不会让人更消极?”

在多年的弘法历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人问这样的问题。因为种种原因,现在有些人对佛法不仅不了解,而且有很多的误解,以讹传讹。由于佛教诸多的专用名词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民间通俗信仰与佛教的混淆,使很多人对佛法的核心精义不甚明了,看不到佛法的智慧。一些信徒往往把信佛等同于烧香磕头、求官求财。

其实,从东汉明帝派人去印度西学佛法至今,黄河文明与恒河文明就开始融合,在激荡中发展壮大,并与中国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互融合和转化,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中国大乘佛法,尤其是中国禅宗佛法。在二千六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佛法在中国神州大地演绎出诸多可歌可泣的传奇,润泽了无数祖辈先贤的心田。无论是离乱大于安定的魏晋南北朝、还是盛极一时的唐宋年间,乃至元明清时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修习佛法有大成就者不乏其人。

从鸦片战争以来,饱经一百多年内忧外患的中国人,经历了一系列文化虚无主义的自我否认后,在民族自信心的召唤下,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之根。

有句话叫“百姓日用而不知,习焉而不察”。从时间上看,佛法的许多理念、名词早就渗入到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生活智慧中。从空间上说,佛法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只是我们没感觉。从心灵的角度来说,佛被人称作大医王,佛经都是很有效验的奇方,对治人生的顽症。正所谓“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须一切法。”

佛法不是迷信。佛者,觉也,是觉悟的意思。佛法不是虚无,而是智慧,善用者能解决人生的大疑惑、大烦恼。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要想发展要想成就都离不开智慧。有了戒定慧,个人的问题解决好了,就能顺理成章地解决好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物质前所未有的丰富,生活非常便利,交通通讯发达,娱乐方式多样,社会稳定宽容,大家选择的机会、成功的机会不少。按说,大多数人都应该感到幸福快乐,可事实上常常事与愿违。在各种人群中,大家几乎都感觉压力大、浮躁、苦烦、不开心、幸福感越来越少,在烦恼面前,似乎人人平等。这是社会性的焦虑,其只有程度上的差异,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穷人可能为了几百块钱烦恼,富人为了几千万或几个亿烦恼;小孩为学习烦,大人为工作烦;恋爱时爱得死去活来,结了婚又难以相处;官场职场责任重、压力大,家里家外忙忙乎乎。

这是为什么呢?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根源就在于“资源有限而欲望无穷”,用无穷的欲望追求有限的资源,正所谓欲壑难填。相反,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穷的欲望,这叫杯水车薪。不是资源少,而是资源跟欲望失衡、智慧与道德不等。使沉重的人生、纷繁的社会看不清、理不顺、放不下,又不安心、不自在,心中的苦无处述说,所以欲望无穷,烦恼无尽。当今应如何治衡?如何提高解决烦恼的能力?我们可以从佛法中寻找智慧。

学好佛法,明白“无常即常”的道理,我们就会放下“执着”,随缘自在;认识一切事物皆由因缘生、皆由因缘灭的因果关系,我们就会善于把握和创造机缘,成就一番事业;如果远离“贪嗔痴”三毒,向“觉正净”三宝亲近,我们就不会成为贪欲、仇恨、愚痴迷惑的奴隶,就能自在地驾驭你的欲望,理顺你的情绪,转换你的心境,化烦恼为菩提,转痛苦为安祥。

最美的风景在自己的心中。活得清净、自在、喜悦、智慧。如果我们像莲花那样,生于污泥,自身却灿烂明艳、微妙香洁,那我们的质量多么高洁,生活多么诗意!正向林徽因所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如果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内心处理好了,社会不就成了净土,娑婆世界不就转成极乐了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还债平安,还愿快乐》

问:现在我想学的东西很多,对于生命的存在和天地万物...

贪淫的十种过患

一、贪淫之人,即使生到六欲天上当天帝,享受色、声、...

所有一切法还是回归到这一念心

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圣与凡,无不...

物欲横流的贪欲世界及痛苦

在当今社会流行这样一种观念:人们认为只有丰裕的物质...

大安法师:为什么发不出厌离心

净土三资粮信愿行中,愿的本质内涵就是厌离娑婆、欣求...

清楚的觉知每一个起心动念

我们在打禅七的时候,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保持自我的...

财色名食睡

财 财是欲中王,因你入奴行。 日日为你苦,夜夜为你忙...

拥有感恩的心

人生于天地之间,戴天地之大恩,时时保有一颗感恩的心...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太虚大师:梦的五种来源

睡眠不定就成为梦。佛典善见律说梦的来源有四种,大智...

极乐世界要修到什么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么相状?我们那...

四念处之观身不净

好,我们看附表第二的四念处,四念处呢,这个我们先解...

从三个方面谈放生

分三个方面讲:一、为什么要放生;二、放生有什么利益...

【佛教词典】厌患对治修

【厌患对治修】 p1276 瑜伽六十六卷十四页云:当知此中...

【佛教词典】法眼四机

为禅宗中之法眼宗指导学人所用之四种机法。(一)箭锋相...

【佛学漫画】降魔

拟心时,被拟心魔缚,非拟心时,又被非拟心魔缚,非非...

持诵礼观音,无不随感而应

今年春节过后,家中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老...

【推荐】《无量寿经》会集本的重要错误

某人曾经说过:「夏老居士不是普通人,他的会集本出来...

星云大师《佛教的女性观》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从今天起我将和往年一样,...

祸福吉凶,汝自作怪

【示沈元辉曰: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而外,未久必...

不要生活在过去

在太平洋布拉特岛附近的水域里,生活着一种鱼,它的名...

经云: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

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

雪窦寺寺训:俭勤诚公 今夜召集诸位职事茶话,特拈四字...

身口意的十种缺陷

人的身有杀生、偷盗、邪淫三种;口有妄语、恶口、离间...

莲花在佛教中表示什么?

在佛经中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

佛与提婆达多所结的冤结

昔时,佛与大比丘们一起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游化。当...

出家人的戒刀

好,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家吉祥。 今天道场白华庵,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