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所有一切法还是回归到这一念心

净界法师  2024/03/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所有一切法还是回归到这一念心

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圣与凡,无不包容,尽其涯际,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意根是什么功德呢?默容。因为内心是不能讲话的,它能够默默地去容纳一切善恶的诸法。比方说,我们看到一个人或一个事,我们嘴巴并没有说话,但是心中对这一切法却能够产生了了的分明,这个就是一种“默容”,它能够默默地去容纳、去了知一切善恶诸法。

那么它了知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法呢?这当中包括了“十方”(这个是讲空间)、“三世”(这个讲过去、现在、未来,讲时间),“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它能够了知世间的这些杂染诸法,也能够了解世间的清净诸法。这个是约法来说。前面是约空间、约时间,这个约法。“唯圣与凡”,这个约人。我们也可以去了解圣人种种的功德相,也可以了解到凡夫种种的果报之法。总而言之,整个十法界的染净诸法、依正二报,都能够包容在一念心中,而穷尽一切的诸法,没有欠缺。所以我们意根是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其实,这个地方的意根主要还是讲第六意识。我们撇开本经的内涵不谈,佛陀在几乎所有的大乘经典赞叹的就是第六意根,就是这个第六意识。你看印光大师说是“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所有一切法是从它发动出来,所有一切法还是回归到这一念心。

天台宗在修止观的时候,它的所观境,它的空假中三观,其实主要是观现前一念心性,就是这个第六意识。它的理由是什么呢?它认为观第六意识有很多好处,因为它能够通前通后、通上通下。我们解释一下。

天台宗认为法有上下的差别。你看佛法界很殊胜,佛的功德法界很高;六凡法界是很广大,你看各有各的因缘,有些人造什么业,到什么果报去了。佛法界很高,众生法界很广,那你怎么办呢?

天台宗说,在佛法界跟众生法界当中,有一个贯穿佛法界跟众生法界的,就是心法,因为它通于佛,通于法,通于众生。你一念迷它就是众生法界,你一念的悟就是佛法界。所以在空间上你观一念心,你就知道你是跟什么法界相应,通上通下。

通左通右是讲时间。你看我们生命有过去、现在、未来,那你怎么知道前生的你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前生的你就是保存在你一念心中,我们讲所有走过的路都留下痕迹。我们这一念心是怎么来的?从唯识的角度就是熏习、累积,就是过去、过去、过去……有很多很多的过去就累积成现在。诸法因缘生,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你过去经历了很多事情,造了很多事情,全部累积起来,就是你这一念心。

你说:“诶,我为什么看到佛就想拜?”事出必有因,你以前有拜过。所以,内心的功能都是由你过去的造作累积下来的。所以你要了解你过去,欲知前世因,你观察你这一念心,哦,我前生哪一方面的业造的特别多,你大概清楚了。所以,了解前生,你看你的心,因为你这一念心经历过前生,它去过前生嘛。我们从前生跑到今生的时候,色身是死掉了,但是心识是通过来的,心识是没有所谓死亡,它能够超越死亡。所以天台宗说,你观这一念心可以知道你的过去,你看你的想法你也可以知道你将往哪里而去,你也可以知道你的未来。所以它通左通右。

观这一念心,可以知道过去、现在、未来,可以知道佛法界,可以知道众生法界,所以天台宗安立了现前一念心性具足三千性相百界千如,就在一念心中。它说,这么多法,你一辈子学不完。佛法界太高,众生法界太广;过去不可知,未来还没有出现,但是你掌握你这一念心,全部都知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心地的耕耘

秋天,来稻成熟,田野一片金黄,农人聚集,庆祝丰收,...

医生能治身体的病,却不能治心

一位医生来看我,他说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教人为善,而...

「南无阿弥陀佛」之声

您听过回声吗?有一种回音壁,弧形的,两端相距有几百...

人心就像一个容器

装的快乐多了,郁闷自然就少; 装的简单多了,纠结自...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善人、恶人就是吉、凶...

如何知道是真心还是妄想

烦恼它是有根本的。什么是根本呢?《楞严经》讲生灭心...

我们的心要安住在什么地方

我们的心要安住在什么地方?你看《金刚经》是怎么展开...

无这「四心」不能参禅

参禅人,有一坐三十年铁志,可以办道。 此一法无长远心...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顺逆皆方便,存乎一心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你现在桌面上有一个苹果。这...

法华会上为何会有五千人退席

这段经文,几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两个重点在解释:第...

婆媳相处之道35忌

(1)不要和婆婆争老公。 (2)不要在婆婆面前和老公...

李恒钺《向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介绍佛教》

前言 今天来讲此题的目的,是以学科学的头脑来观察分...

【佛教词典】非色非心

小乘阿毗达磨将一切有为法分为三聚,即色法、心法、非...

【佛教词典】果

(术语)梵语曰颇罗Phala,木实之义。对于因而言。一切...

一辈子修持净土,究竟能不能去呢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那么佛性是什么呢?佛就...

南怀瑾开示准提法门修法

念准提咒,对于初学者,是否需要记数以及基本的遍数?...

古佛应世名震十方,寻声救苦娑婆缘重

娑婆世界,苦事最多;娑婆众生,耳根最利。维我观音大...

达妄本空,知真本有

为什么我们读经典?就是借教观心!一个修行人,什么叫...

施比受更快乐

施比受更快乐!我们办公室的庞老师说过不止一次,因为...

要选择希望还是绝望

有兄弟俩,一起外出经商。然而,在半途遭遇了恶人,他...

把这十种障碍转成助道因缘

十不求行:一念身不求无病,二处世不求无难,三究心不...

承事礼佛能得五种功德

【经典介绍】 《增一阿含经》,东晋僧伽提婆译,51卷。...

佛法的修行,要有这九种心

一、信心,要信三宝、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议。 二、因...

少欲知足,就少造了很多恶业

为什么佛告诉人,包括自己修行,要少欲知足?少欲知足...

憨山大师《观音赞》

大悲观音像赞 我闻大士本无住。但在众生心想中。众生既...

心灵的四个品级

人们通常会用官衔和才能来衡量男人的品级,用相貌和气...